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祛除外风类药物指包括在现代方剂学中发散风寒类和祛风除湿类药物中的一部分,如羌活、防风、细辛、白芷、荆芥、独活等.由于风邪致病广泛和善行数变,致使许多疾病易掺杂风邪的致病因素.又因上述药物具辛味,辛能散,属温性能通,轻清走动而善于解除患病过程中的郁阻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杏贝冲剂对哮喘气道炎症关键物质磷脂酶A2(PLA2)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激发造成豚鼠哮喘模型,观察杏贝冲剂作用下PLA2及其介导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细胞成分、血浆炎性介质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6-K-PGF)的变化,并对哮喘症状加以分析。结果:杏贝冲剂治疗组PLA2、TXB2水平降低,BALF中嗜酸细胞成分明显减少,哮喘激发时间和症状改善。结论:杏贝冲剂通过对PLA2的影响,起到抗炎控制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肠系膜血管栓塞所致绞窄性肠梗阻较为少见,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因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甚高。既往本病主要依靠临床及 X 线检查诊断,而有关 CT 扫描的表现文献上报道甚少。作者复习文献,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及 CT 诊断价值作一探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21例Chiari—Ⅰ型畸形,均经CT确诊,其中9例行CTM检查,同时与20例MR确诊的Chiari—Ⅰ型畸形及60例颅底凹陷症进行比较分析。Chiari-Ⅰ型畸形的CT表现为:轴位扫描图像示椎管内颈髓后方软组织密度肿块影,与上方后颅凹内小脑扁桃体相延续,颈髓受压、变形。矢状重建图像示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入椎管内,小脑延髓池变窄或消失。笔者认为:脑干屈曲是颅底凹陷症的一种病理改变,而非Chiari-Ⅰ型畸形的伴随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周小静脉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组30例及胰腺癌44例行螺旋CT双期扫描即胰腺期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35秒和70秒)扫描。统计正常组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率,观察胰腺癌病例胰周小静脉扩张情况及其它改变。结果:正常组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为73%-90%,胰腺期优于肝脏期;胰周小静脉扩张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41%(13/32)。结论: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扩张可作为胰腺癌不可切除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SARS恢复期的各种临床表现,结合中医对外感热病的认识,提出SARS患者疾病早期要宣散清透,喘脱期仍要注意疏利,恢复期不可一味补益,要注意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7.
胰周小静脉的观察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周小静脉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正常组 3 0例及胰腺癌 44例行螺旋CT双期扫描 ,即胰腺期和肝脏期 (注射对比剂后 3 5s和 70s)扫描。统计正常组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 ,观察胰腺癌病例胰周小静脉扩张情况及其他改变。结果 正常组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为 73 %~ 90 % ,胰腺期优于肝脏期 ;胰周小静脉扩张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 41% (13 /3 2 )。结论 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 ,胰周小静脉的扩张可作为胰腺癌不可切除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是中医的首部外感热病学专著,张仲景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外感热病的发病规律,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明确了治法方药,开创了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发展,从晋唐时期法不离伤寒,到金元时期百家争鸣,以热病论伤寒,以及明清后出现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温病自成体系.近几十年,现代医家将经典理论与现...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是一类以弥漫性肺泡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疾病总称,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类慢性进展、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亦可造成肺损伤而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的表现,症状均以咳、痰、喘等为主。现代中医学者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当归属于中医学的肺痹、肺痿、喘证等范畴。古代文献中对肺痿的认识基于《金匮要略》,其证候特点以肺胃气阴两虚为主,亦可见肺气虚冷;肺痹则是尊崇《内经》中"五脏痹"的理论,主要证候特点为肺气闭阻;而肺间质纤维化的现代研究则表明其证候特点多以气虚为本、瘀血为标。因此,二者分别代表了肺纤维化的不同阶段和(或)不同证候特点,即肺纤维化患者表现出气阴两虚、虚热灼肺或肺气虚冷的证候特点可参照肺痿论治,若表现为肺气闭阻之实证特点则当以肺痹论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评价"清宣理肺、疏风解痉"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患者的肺功能、ACT评分及气道炎症关键指标及免疫失衡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气道慢性炎症的演变,阐释中药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研究思路和有效方剂。方法遵循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原则,将6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热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中药组予"清宣理肺、疏风解痉"中药复方,1剂/d,分2次温服,西药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属于轻度持续者(哮喘控制水平第2级):普米克气雾剂,2喷/d,早晚各1次。病情严重程度属于中度持续者(哮喘控制水平第3级):舒利迭2吸/d,早晚各1次,疗程4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ACT评分及气道关键炎性指标IL-8、IL-10、Ig E、ECP、IL-17、IL-33的变化。结果肺功能:中药组FVC、FEV1、PE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改善;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改变;西药组PEF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改善;FVC比值、FEV1比值、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比值FVC比值、FEV1比值、PEF比值、FEV1/FVC无统计学差异(P>0.05)。ACT评分:西药组及中药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ACT评分明显好于西药组。炎症因子:西药组IL-8、IL-10、Ig-E、ECP治疗前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改善明显;IL-17、IL-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中药组IL-8、IL-10、Ig-E、ECP、IL-33治疗前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改善明显;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清宣理肺、疏风解痉"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可改善肺功能,改善ACT评分,降低气道炎症水平,减少Ig E结合效应细胞产生脱颗粒,减少致敏因素;降低ECP水平,减少气道损伤;提高IL-10水平,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来改善了气道炎症反应,抑制Ig E产生,从而减轻过敏反应,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