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肿瘤的CT扫描方法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14例膀胱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原发性13例,转移性1例。介绍了膀胱肿瘤的CT扫描方法,提出增强并延迟扫描对诊断膀胱肿瘤的重要作用。探讨CT在论断膀胱肿瘤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2例脑胶质瘤术后病人进行B超检查,并与CT结果进行对比,发现B超探头通过脑去骨瓣减压窗检查可清楚显示脑复发胶质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亦可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B超对判定脑胶质瘤复发与CT相对比有类似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颅内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18%。我科自1960年~1987年7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380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13.6%。脑膜瘤多能完全切除。唯其血运丰富,手术时瘤体往往很大,其手术死亡率约为10%。对其早期诊断及手术疗效尚有待于提高。现对本组病例作一系统回顾,并对脑膜瘤CT检查的诊断价值,术前肿瘤明胶海绵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术及几个部位肿瘤切除的手术要点,予以探讨,以利提高手术治愈率。病例资料本组中男性148例(39%),女性232例(61%)。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67岁,平均年龄40.1岁,以30~50岁为最多见占  相似文献   
4.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血肿成份分析及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对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血肿成份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问题。血肿成份的分析证实活体病人血肿液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含量与血肿的CT值是显著性正相关,血肿液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含量与病人的病程无显著相关性。对血肿性状的分析提示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可有效地清除血肿。本组观察结果支持该病的发病机理与原发血肿外膜持续出血致血肿扩大有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6.
<正> [病例1]患儿郑某,男性,12岁。足月顺产,生后2个月家人发现头颅较同龄儿童大,以后头颅渐增大,8岁时停止增长。曾于某医院诊为“先天性脑积水”。4岁时曾于地桌上坠地摔伤头部,当时昏迷半小时,以后治愈。1个月前被自行车撞倒后摔伤头部,以后持续性头痛。查体:头围56cm,智力低下,  相似文献   
7.
8.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CT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6年至1988年对7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均进行 CT 检查及手术治疗,本文着重探讨 CT 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资料及结果本组计70例病人,其中男64例,女6例。年龄为28天至75岁,平均52.9岁.病程:以头外伤距入院时间计算病程,无头外伤史者以发病距入院时间计算病程。病程为15天至3年,平均病程115天。手术情况,手术采取颅钻孔术68例,颅钻孔术及瓣状开颅术2例,术中发现硬膜下血肿77个,双侧血肿7例,血肿部位均位于幕上。血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包膜形成。血肿性状为液体状65个(84.4%),液体状混有部分血凝块12个(15.6%)。CT 资料:本组70例病人均进行 CT 检查.CT 机型号 GE8800。CT 改变包括密度、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等。一、密度及分型血肿密度被认为是该病最重要的 CT 表现,我们据本组资料提出血肿的 CT 密度分型如下:1.高密度型血肿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本组14个(18.2%),CT 值42~70Hu,平均54.1Hu.2.混合密度型与脑组织比较血肿含高密度、等密度及低密度改变,我们提出2种亚型:①混杂型:血肿由高密度、等密度及低密度不均匀、不规则地混合形成,本组12个(15.6%),CT 值22~67Hu,平均40.8Hμ.②液平型:血肿上层为低密度,下层为高密度,中间为液平面或等密度过渡区。本组9个(11.7%),CT 值18~50Hu,平均39.2Hu.3.等密度型因正常人脑灰白质 X 线吸收系数相差0.7%,CT 上灰白质有约7Hu的差异.我们因此提出等密度的2种亚型:①灰质等密度型:血肿密度与脑灰质密度相等,本组14个(18.2%),CT 值34~42Hu,平均37.4Hu。②白质等密度型:血肿密度与脑白质密度相等,本组10个(13%),CT 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1983年11月—1984年2月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病的100例住院病人,进行了临床和CT的对比研究,现做一扼要的报告。对象和方法 100例脑血管病男73例,女27例。年龄16—70岁,50岁以上的占68%。病因以高血压病占58%。本文研究的方法是:脑出血和脑梗塞以CT诊断为基础,与CT检查前的临床诊断做对比研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和TIA的研究,则以临床诊断为基础,从CT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螺旋CT的原理及应用姜蔚国,赵弘,佟丹,汪一常规CT扫描发展了20余年,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扫描时间从数分钟减少到1~2s,工作周期时间也缩短到10s以下,但近年来采用的滑环技术不仅缩短了工作周期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螺旋CT.即在连续扫描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