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小鼠NIH3T3细胞转染表达人天然GPI锚固型CD5 5和重组跨膜型CD5 5 TM分子 ,观察比较它们对人补体溶破异源细胞的抑制功能。方法 :将带有CD5 5cDNA、CD5 5 TMcDNA的重组逆病毒表达质粒CD5 5 pLXSN、CD5 5TM pLXSN经脂质体法转染PA317细胞 ,用病毒上清感染小鼠成纤维母细胞NIH3T3。经G418加压筛选 ,利用FACS检测获得表达CD5 5和CD5 5 TM分子的阳性细胞克隆 ,通过MTT比色法比较两种分子对人血清补体溶破细胞的抑制功能有无差别。结果 :细胞转染筛选获得多个表达跨膜型人CD5 5分子的NIH3T3细胞克隆 ,补体杀伤试验证实其具有抑制人补体溶破的功能 ,且两种分子的补体抑制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稳定表达天然CD5 5、跨膜型CD5 5分子的小鼠NIH3T3细胞 ,证实其表达的GPI型CD5 5分子和CD5 5TM分子均具有抑制人补体溶破细胞的功能 ,为进一步探讨应用跨膜型的CD5 5分子对PNH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清除补体攻膜复合物(MAC)的途径及其清除动力学,方法: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RH414荧光标记质膜双层,0℃组装亚溶剂量的MAC,37℃复苏后,LSCM实时监MAC沉积诱导的质膜囊泡化形成和胞吞,胞吐情况,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内皮细胞表面MAC抗原的清除情况,结果:MAC沉积后,内皮细胞有的质膜囊泡化形成,囊泡以胞吞和胞吐2种方式离开细胞,并以前者占优,37度条件下,内皮细胞清除表面MAC的半衰期约为5min。结论:内皮细胞可通过胞吞和胞吐2种机制清除细胞表面沉积的MAC,并以胞吞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MHCⅠ类分子K^b(K^b-EGFP融合蛋白),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获得功能性表达。方法 RT-PCR的方法获得小鼠MHCⅠ类分子K^b 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EGFP分子的上游,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G418加压筛选获得抗性重组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测重组分子的表达及胞内定位情况。结果 分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预期的重组质粒,质粒经DNA序列测定证实阅读框无误,转染COS-7细胞后的抗性克隆胞浆内可以观察到明亮的绿色荧光,特征性地分布于细胞质膜,及核周、膜下的囊泡结构中。结论 所构建的K^b-EGFP融合蛋白在细胞内表达后具有MHCⅠ类分子的特征性分布,提示该重组分子具有野生型MHCⅠ类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和胞内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HCⅠ类分子胞内动态分布及分子功能提供了良好的细胞和分子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人B因子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六株(A_2、B_2、B_7、C_9、F_9、F_(10))分泌抗人B因子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小鼠腹水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0~(-2)—10~(-3)和10~(-4)—10~(-5)。抗原阻断试验结果,说明这些单抗是B因子特异的。经取代试验和ACH_(50)抑制试验,提示B因子具有耐热和不耐热二组抗原决定基。A_2和B_2针对不耐热抗原决定基,能抑制补体旁路途径活化;B_7和C_9针对耐热抗原决定基,不影响补体旁路途径活化;F_9和F_(10)则既能与耐热决定基发生反应,也具有抑制补体旁路活化的功能。用固相抗原竞争抑制试验,分析B因子的抗原表位,发现6株单抗可识别4个抗原决定基。这些单抗对B因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B因子在补体旁路活化过程中与有关补体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体外培养细胞的外源基因转染方案。方法采用磁性微粒联合脂质体,将重组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AAV-IRES-GFP)外源DNA定向转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外源基因的表达,比较不同转染条件及DNA载量的细胞转染效果。结果DNA与Combimag按1:1的比例混合转染可以得到很高的转染效率,过高的DNA载量使转染效率减低。结论利用磁转结合脂质体可使低剂量的DNA达到快速、简便和高水平的转染。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抗人Clq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人血清中Clq含量。244份正常人血清标本检查结果,Clq正常值为287±56μg/ml。检测28份SLE患者血清有4份Clq呈明显下降.26份SLE病人血清同时用CH50试验检测总补体含量,发现二者呈正相关。因此,该技术有可能作为有关疾病如SLE等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清中铁调素(hepcid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骨成型蛋白2(BMP2)及血红蛋白(Hb)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103例(胰腺癌组),另选取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hepcidin、BMP2及IL-6的水平,同时收集2组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值。比较2组血清中hepcidin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胰腺癌患者血清hepcidin与IL-6、BMP2及Hb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患者血清hepcidin和BMP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与IL-6、BMP2表达相关,与Hb不相关。[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较正常人无明显改变,胰腺癌患者的贫血程度对血清hepcidin表达无明显影响,BMP2是反映hepcidin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并鉴定肿瘤相关抗原Ran来源的HLA-A2.1限制性CTL表位,为临床开展基于Ran表位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超基序和量化基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预测Ran的HLA-A2.1限制性CTL表位,利用其与他细胞亲和力实验以及与T2细胞结合稳定性试验初步验证预测结果。结果应用超基序和量化基序相结合的方法得到4个候选表位IMFDVTSRV(88-96),TLGVEVHPL(42-50),YVATLGVEV(39-47)和VLCGNKVDI(118-126),亲和力试验结果显示IMFDVTSRV,TLGVEVHPL和YVATLGVEV有较高的的亲和力而VLCGNKVDI无明显亲和力,结合稳定性试验显示在这4个候选肽中IMFDVTSRV的结合稳定性最好。结论IMFDVTSRV最有可能是肿瘤抗原Ran的HLA-A2.1限制性CTL表位。  相似文献   
9.
SARS-CoV S蛋白全长基因克隆及其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克隆表达SARS-CoVS蛋白,构建SARS全长基因疫苗。方法:从SARS病毒的总cDNA中以PCR方法扩增编码人SARS-CoVS1和S2蛋白的编码序列,再将二者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然后进一步将S1和S2连接到pVAX1中。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采用脂质体法转染VeroE6细胞,用Western检测S蛋白的表达。结果:PCR方法分别扩增出了1900bp和1800bp左右的基因片段,两片段插入pVAX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后,经序列测定证实该插入片段为SARS病毒S蛋白编码序列。将重组子转染VeroE6细胞,收集细胞总蛋白,Western检测获得特异蛋白带。结论:成功克隆并表达了SARS-CoVS蛋白,为其作为SARS基因疫苗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