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腔大出血手术止血困难 ,常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 1 993年起对 1 5例盆腔大出血患者采用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治疗 ,得到立即止血和持久止血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本组 1 5例 ,男 5例 ,女 1 0例 ,年龄 2 0~ 67岁 ,平均 42岁。膀胱癌出血 5例 ,妇科肿瘤出血 6例 (宫颈癌 5例 ,绒毛膜上皮癌 1例 ) ,产后大出血 4例。急性失血伴休克 5例 ,少量出血突转急性失血 3例 ,慢性失血濒临休克 7例。全部病例保守治疗无效。在积极纠正休克的同时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插管 ,将猪尾巴导管置于腹主动脉末端作腹主动脉———盆腔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角度弯曲针穿刺法进行腰5-骶1椎间盘或低位腰4~5椎间盘介入治疗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明显低于髂嵴的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小角度弯曲针法穿刺椎间盘进行介入治疗。透视下旋转血管机的C型臂,使射线方向与椎间隙平行,将皮肤穿刺点位于距离脊柱中线6~8cm处,常规消毒麻醉;将穿刺针的前端2~3cm向一侧弯曲20°后向椎间盘穿刺,侧位观察接近椎间盘后缘时,将穿刺针弯曲端偏向内侧、上方进入椎间盘后外侧部,然后进行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或等离子消融治疗。结果椎间盘穿刺顺利,一次穿刺成功者45例,占90%,穿刺针进入椎间隙后多数与椎间隙平行,利于盘内介入操作(40/50,占80%),仅20%穿刺后针尖位置欠理想,但尚可完成臭氧注射溶核。经穿刺针向盘内注射臭氧分布良好,等离子刀头活动范围适合消融需要,手术后近期有效率96%,无明显穿刺并发症。结论小角度弯曲针法可以避免高位髂嵴对低位椎间盘穿刺的限制,提高穿刺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精度,有利于顺利施行介入处理,减少穿刺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惊厥是临床最常见、最严重的神经症状之一,尽管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但已经证实,其发生和发展与NMDA受体激活以及随之而引起的Ca2+内流密切相关,而催化产生NO的NOS是Ca2+及钙调蛋白复合物依赖性的,因此推测NO可能参与NMDA受体激活及Ca2+内流过程,在惊厥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对此,许多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作用及性质仍然不十分清楚,本文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听源性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为模型,以及在NOS抑制剂干预下,进一步观察NO及NOS在大鼠惊厥中的变化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5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8.31和129.34,P〈0.01),而且在止吐、止泻、退热、缓解腹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BL-12在体外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30、60、90μg/mL)的TBL-12处理PC-3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分别用Cell Counting Kit-8法(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TBL-12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明胶酶谱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BL-12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30μg/mL TBL-12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以及肿瘤转移(P0.05)。90μg/mL的TBL-12处理后,PC-3细胞的集落形成率降至(8±3)%,迁移率由(53±11)%降为(12±4)%,侵袭细胞数由每个视野(1 085±101)个细胞减少到(29±18)个;而DU145细胞的集落形成率降至(5±2)%,细胞迁移率由(54±6)%降为(9±1)%,侵袭细胞数由每个视野(516±38)个减少到(10±9)个。明胶酶谱检测发现TBL-12可降低MMP-2、MMP-9的酶活性(P0.05),90μg/mL的TBL-12处理后,PC-3细胞中MMP-9的酶活性降至(36±5)%,MMP-2降为(43±8)%;DU145细胞中MMP-9的酶活性降至(30±10)%,MMP-2降为(40±6)%。结论 TBL-12能显著抑制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在体外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具有潜在的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颈连接部体层摄影的应用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对82例颅颈连接部正侧位体层片汇总分析,正位片侧量枕骨髁关节面角度、齿状突位置及其与寰枢椎侧缘的对应关系、寰椎侧块的对称性;侧位片侧量寰椎前结节与齿状突的间隙,寰椎前弓与枕骨的关系。结果:正常21侧(枕骨髁关节面角10~20°,齿状突偏移<1.0mm,寰枢椎侧缘对称,寰齿间隙0.2mm且关节面平行),寰枕融合畸形25例,寰枢椎脱位和/或骨折28例,其它病变8例。结论:体层摄影可排除体位不正及结构重叠造成的X线平片假象,显示骨与关节的细节,提高颅颈连接部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宋秀玲  徐霖 《工企医刊》1998,11(5):38-38
我们于1994年4月~1996年10月应用双黄连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在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84例病儿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6个月至10岁。均有发热,见表1。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CT影像及病理资料,CT平扫10例,增强扫描9例.结果 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32~79岁,平均53.4岁,其中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由B超体检发现,仅2例有与脾脏增大相关的轻微临床症状.10例均为单发,共10个病灶,直径3.2 ~6.6 cm,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囊性低密度灶,境界清楚8例,不清楚2例,其中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分隔的病灶有6例,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另外4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的病灶,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均匀、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囊状淋巴管瘤.10例中误诊为脾脏囊肿1例.结论 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少见,成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其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有关,海绵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增强后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无强化;囊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较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对体外制备优势DC2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PF级和健康普通级C57BL/6小鼠股、胫骨骨髓细胞及脾细胞,设细胞因子诱导的实验组、低浓度GM-CSF对照组、无外源细胞因子对照组及脾细胞组。骨髓细胞采用GM-CSF,IL-4,Flt3L和SCF的不同细胞因子浓度和组合体外培养诱导。脾细胞培养2d去除大部分淋巴细胞,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术4色荧光标记法分析细胞表型,骨髓细胞诱导的各组同样于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比较不同级别小鼠骨髓细胞所诱导的DC2细胞的表型和比例。结果SPF来源的小鼠骨髓细胞诱导的各组第3d在CD11c+的DC细胞群中CD8α+DC2所占比例及不成熟DC2的比例均高于普通级小鼠,显示普通鼠来源的骨髓细胞更倾向于产生成熟的DC,不易诱导产生高比例的不成熟的DC2。对两种动物脾细胞DC2的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鼠脾脏中CD8α-MHCⅡ+的成熟DC1比例为75.58%,远远超过SPF鼠的30.60%。结论小鼠的微生物级别可影响耐受性DC的诱导效果,采用SPF级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体外制备优势DC2细胞效果优于普通级鼠,原因可能与普通鼠接触微生物较多,免疫系统更易于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州市及周边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手足口病病例968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将其分为肠道病71型(EV71)、萨克奇病毒A组16型(CAl6)、非EV71、CAl6阳性肠道病毒(N)三类,分离部分EV71毒株并进行全基因测序和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经在线比对后进行Ev型别鉴定。结果分析显示2011年广州市及周边地区HFMD的高发年龄段为年龄小于4岁的儿童,1.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5-7月为发病高峰期;EV71和CAl6为HFMD的主要病原:但有24.79%的病例由其他肠道病毒(EV)型别引起。基于全基因序列构建种系发生进化树显示,所分离的6株EV71毒株与c4亚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性和最高的同源性。结论2011年EV71和CAl6为广州市及周边地区流行的主要病原,EV71病毒株分离株属于c4型,且遗传性较稳定,但存在部分其他型别Ev引起HF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