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对大隐静脉移植物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时对大隐静脉移植物内皮有无损伤。 方法 对 10例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在主动脉吻合器使用前和使用后 ,切取自体大隐静脉片断 ,进行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 ,对照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均匀着色 ,为深褐色颗粒 ,损伤处褐色颗粒排列中断。吻合器组内皮损伤处平均为 2 .5 5处 ,对照组为 2 .0处。结论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对静脉内皮细胞无明显的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2.
3.
生物瓣替换术后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凝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生物瓣替换手术病人抗凝治疗的随访,比较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的远期生存率和抗凝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自2000年4月~2005年11月生物瓣替换手术成功出院病人220例,分为2组,其中华法林抗凝治疗组148例(A组),不用华法林治疗组72例(B组),包括使用阿司匹林抗凝病人65例,不抗凝治疗病人7例。术后通过信访和电话随访,门诊随访,了解2组病人的预后及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0.5~5.5年,随访202例,失访18例,随访率91.8%。服用华法林抗凝组(A组),随访到135例,其中死亡4例,均为突然死亡,其中明确脑出血的有3例,随访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4例,脑溢血3例,中风5例,皮肤出血10例,血尿4例,发生短暂晕厥9例。服用阿司匹林组或不抗凝组(B组),随访到67例,死亡0例,消化道出血2例,中风2例,血尿1例,发生晕厥1例,皮肤紫癜0例。结论:生物瓣置换术后,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并不增加死亡率和抗凝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昆山市暗娼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性病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昆山市暗娼人群进行调查;采用ELISA方法进行HIV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昆山市297例暗娼的年龄范围在17—45岁;其中20-39年龄段最多,占58.81%;初中(46.80%)和小学(32.70%)文化者占多数;未婚居多,占48.2%:以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为主,占88.55%;外来人口占93.30%。梅毒感染27例,占9.09%。分别有42人(14.14%)和82人(27.61%)在性活动中从不和有时使用安全套。结论昆山市暗娼人群以中青年为主,文化水平低,外来人口多.是性病和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该人群的教育与干预。  相似文献   
5.
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近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使用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升主动脉瘤和急性夹层分离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10例主动脉瘤病人行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24~64 岁,平均(42.9±12.7)岁.比较其术前、术后心功能、左心室直径和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的变化.结果 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174.0±41.2)min,主动脉阻断(132.8±35.7)min,深低温停循环3例.术后随访9~17 个月,平均(12.6±2.8)个月,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从术前2.7±0.48到术后1.80±0.63(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从术前0.62±0.10增加到术后0.64±0.14(P>0.05).左心室腔明显缩小,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从术前(62.00±13.58)mm缩小到术后(49.9±13.59)mm(P<0.05),左心室收缩末直径(LVESD)从术前(41.8±10.97)mm缩小到术后(32.8±12.41)mm(P<0.05).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程度明显减轻,从术前3.00±0.82下降到术后1.40±0.84(P<0.05).结论 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升主动脉瘤和急性夹层分离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合并糖尿病对冠脉搭桥手术近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人与非糖尿病人冠脉搭桥手术术前、术后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糖尿病人行冠脉搭桥手术的高危因素、效果和风险。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月行冠脉搭桥手术1469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人(A组)375例,非糖尿病人(B组)109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前情况:年龄,性别构成,既往史,冠脉病变程度,左室EF值;术中情况:术中合并瓣膜手术、室壁瘤切除和IABP使用情况,使用动脉桥和静脉桥数;术后情况:术后近期引流量,未输血率,监护室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死亡率,房颤发生率,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衰;围手术期情况:围手术期心梗,出血重新开胸止血,胸骨裂开重新清创缝合以及下肢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组(A组)IABP使用率,平均搭桥数平均引流量,监护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死亡率,二次开胸止血,术后发生房颤,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中风发生率,心衰发生率,围手术期心梗发生率,略大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1),胸骨裂开重新固定率,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A组明显大于B组(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脉搭桥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移植后小鼠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EPC与动脉内膜损伤和修复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为供、受者,建立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后移植性模型.术后3 d、2周、4周、6周,观察移植动脉病理改变,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后外周血中EPC数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移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术后2周,即可观察到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形成,存在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周、6周内膜厚度逐渐增生,移植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术后早期外周血中EPC的数量增多,3 d时达到高峰,此后迅速减少,术后14和28 d时,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通过同种小鼠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可成功复制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特点;外周血中EPC的数量与移植动脉内膜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发病指标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移植后小鼠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EPC与动脉内膜损伤和修复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为供、受者,建立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后移植性模型.术后3 d、2周、4周、6周,观察移植动脉病理改变,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后外周血中EPC数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移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术后2周,即可观察到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形成,存在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周、6周内膜厚度逐渐增生,移植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术后早期外周血中EPC的数量增多,3 d时达到高峰,此后迅速减少,术后14和28 d时,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通过同种小鼠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可成功复制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特点;外周血中EPC的数量与移植动脉内膜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发病指标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9.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术33例中期结果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33例经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的中期疗效. 方法 2000年11月~2003年4月共行MIDCAB 33例,单纯MIDCAB 29例,杂交技术4例.25例采用经典MIDCAB,4例胸腔镜辅助,4例AESOP机器人辅助. 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呼吸机脱机时间(7.5±1.9) h,引流量(274±197)ml,输血率9.1%(3/33),术后住院(6.9±1.7)d.随访33例,时间(24.3±5.7)个月,无远期死亡,心绞痛复发率9.1%(3/33).术后再次冠状动脉造影4例,1例吻合口狭窄50%,余3例前降支与左乳内动脉吻合口通畅.术后导管再次血管化2例(6.1%). 结论 MIDCAB术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58岁.反复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5年,外院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左心室占位,后就诊我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脏听诊心率75次/min,律齐,各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行经胸心脏超声并采集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后考虑"二尖瓣瓣下占位,约23 mm×22 mm,左心室心内膜及二尖瓣瓣叶无明显累及,二尖瓣开放和关闭未受影响,左心室大小、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