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104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荧屏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Terminal,VDT)的应用日趋广泛,作业人员亦随之增多。长期从事 VDT 作业者常感到眼疲劳、肩颈部肌肉不适、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为探讨其原因,我们对三所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中心作了环境监测,并对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家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冯致英教授 ,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3年 2月 2 6日 3时 4 0分在南京不幸逝世 ,享年 89岁。冯致英教授长期从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曾任世界卫生组织劳动卫生技术咨询组成员 ,并作为我国首任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卫生顾问。在国内曾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会及中国毒理学会等专业学会的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并兼任《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 10余种杂志的编委、副主编、顾问等。在科学研究方面 ,冯致英教授在枸橼酸钠治疗矽肺和农药二氯苯醚菊酯、溴…  相似文献   
3.
牛磺酸与肝脏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磺酸的生物学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着重讨论牛磺酸与肝脏的关系,肝细胞中牛磺酸含量高低可能是决定肝细胞对毒物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牛磺酸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对肝细胞起保护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牛磺酸与肝损伤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继承传统针刺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运用阿是穴“四花刺”疗法治疗痛证,收效满意,兹介绍于次。【治疗方法】阿是穴“四花刺”疗法适宜于各种痛性病证,尤以急性疼痛为佳。操作时选择适当体位,在病人疼痛部位循按,视疼痛最明显处为阿是穴。穴位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混配农药中氰戊菊酯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方法 以14 C -氰戊菊酯为示踪剂 ,静脉注射给药。给药后 0 .5~ 12 0min之间采 9次血样 ,8~ 96 0min之间分别对脑、心脏、肝脏和肺脏采 8次样品。样品用 β闪烁计数仪测量 ,并换算成化学浓度。用残数法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混配农药中的氰戊菊酯的代谢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分布相T1/ 2 α为 2 .7min ,消除相T1/ 2 β为 10 6 .6min ,表观分布容积为 2 .9L/kg ,正向扩散系数k12 (0 .17min-1)大于逆向扩散系数k2 1(0 .0 77min-1)。分布浓度肺脏中最高 ,其次为肝脏、心脏、脑。结论 肺脏优势参与了氰戊菊酯的代谢过程 ,应重视此类农药的肺脏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h-献血者RHD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郑州市 12 8例献血者Rh基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完全存在 2 6例 (2 0 .3% ) ,完全缺失 79例 (6 1.7% ) ,部分缺失 2 3例(18.0 % ) ,完全存在者可通过吸收放散实验及家系调查证实是否为弱D。结论 RHD基因存在高度多态性 ,在临床输血中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急症救治用灸,可溯至《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其后灸治急症的应用日渐昌盛。在古代急症救治中,灸法以其效速力宏、简便实用而倍受历代医家推崇,已成为急症救治的主要措施之一。现简介如下。1灸治急症的临床应用1.1适应病证古代灸治急症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①阴盛阳微之厥逆暴脱请证。如《伤寒论》主张阴盛阳微之危重症用灸治:“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肘后方》有治卒死尸厥灸*鼻人中”、灸“阴囊下去下部一寸”的用法。②风痰肆逆之中风、痉痛、癫狂诸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N-(4-羟苯基)维甲酰胺(4-HPR)联合γ-射线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蓝比色(MTT)法检测4-HPR对膀胱癌细胞株T24的细胞毒性作用、半数抑瘤率及起效浓度和时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HPR、γ-射线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对T24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果:2.5μmol/L、5μmol/L、10μmol/L的4-HPR作用T24细胞5天的凋亡率分别为6.2%、28.0%和26.0%,死亡率分别为0.3%、12.5%和26.7%.联合作用组细胞分别加入2.5μmol/L、5μmol/L的4-HPR,100cgy的γ-射线照射一次,3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0%、26.0%,细胞的死亡率均在5.0%以下.5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8.0%、35.0%,而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12.4%、21.1%.结论:小剂量的4-HPR可以诱导T24细胞凋亡,大剂量的4-HPR主要导致T24细胞死亡.小剂量的4-HPR联合小剂量的γ-射线对T24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特比澳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特比澳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第1个周期(巨和粒组)化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80×109/L的45例恶性肿瘤患者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一Ⅱ(巨和粒)30μg/kg,第2个周期(特比澳组)采用相同化疗方案,化疗结束24h后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特比澳)300μ/kg,动态监测两组血小板生长情况.结果 (1)特比澳组与巨和粒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50x109/L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80±2.30d和4.50士4.30d(P>0.05).(2)特比澳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L以上所需时间为13.00±4.20d,而巨和粒组为18.40±4.30d(P<0.05).(3)两例患者在巨和粒组化疗后需要输注血小板,而特比澳组无1例需要输注血小板.(4)与巨和粒组比较.特比澳组较少发生不良反应.一般不需处理,多可自行恢复,患者可以耐受,生活质量优于巨和粒组.结论 特比澳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周建伟  孔繁兴  易旻庐 《江西医药》2009,44(11):1105-1107
目的探讨临床肿瘤患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T-(rhG—CSF)的疗效。方法选择上一周期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ANC)降至1.5×10^9/L以下的肿瘤患者共50例.分为A组与B组.分别在下一周期化疗结束48h后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9/L时使用rhG—CSF.连续2dANC〉2.0×10^9/L停药,观察ANC变化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ANC持续〈1.5×10^9/L的天数.ANC恢复至≥2.0×10^9/L.所需的天数均小于B组(P〈0.01),ANC最低值高于B组(P〈0.05),用药天数较B组少(P〈0.051,感染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可能发生粒细胞减少倾向的患者建议化疗结束48h后立即使用rhG—CS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