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是一种散发性脑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亦无性别差异,主要见于6个月以上儿童和成人。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疱疹病毒科中的一种嗜神经性的双链DNA包膜病毒,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后常侵犯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导致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及(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根据HSV包膜糖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HSV-1和HSV-2。成人HSE多由HSV-1复发性感染所致,被激活的病毒沿三又神经或嗅神经逆行向内到达邻近脑基底部的脑组织,病变多局限于颞叶和额叶;HSV-2可引发生殖系疾病和新生儿脑炎。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血清新喋呤与大面积烧伤后内毒素血症及脓毒症的关系,对35例烧伤面积大于30%(30%~98%)患者的血清新喋呤、血浆内毒素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烧伤后第3天大多数患者新喋呤升高(P<0.05),但与烧伤面积无显著相关(P>0.05)。严重烧伤第2周以后内毒素血症患者新喋呤水平显著高于无内毒素血症患者(P<0.05~0.01)。同时,伤后第14,21天内毒素血症患者的循环内毒素与新喋呤呈显著正相关(第14天:r=0.368,P<0.05;第21天:r=0.439,P<0.01)。在整个监测期间,脓毒症患者(15例)血清新喋呤水平持续升高,伤后第14,28天与非脓毒症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0.01)。提示烧伤可引起血清新喋呤升高,但与烧伤面积无关。烧伤后内毒素血症对新喋呤的不断产生可能有显著影响。血清新喋呤的持续升高与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鼠40%TBSAⅢ度烫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烫伤对照组和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I)D)防治组,探讨烫伤大鼠全身性细胞免疫抑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结果显示,大鼠40%Ⅲ度烫伤后睥细胞对促有丝分裂原增殖应答反应、诱生白介素-2(IL-2)活性及 T 细胞亚群(Th/Ts)比值明显下降。预防性进行 SDD 动物,内毒素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脾细胞增殖应答反应和 IL-2活性的诱生能力均明显恢复(P0.05)。提示烫伤所致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可能与诱发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SDD 预处理可防止动物细菌/内毒素移位,从而减轻创伤后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核苷(酸)类药物(NAs)进行抗病毒治疗后,HBsAg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30日至2016年12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qHBsAg)检测的CHB患者资料,分析随访192周过程中每24周的qHBsAg、HBV DNA和HBeAg的数据。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qHBsAg和HBeAg,采用PCR和COBAS Amplicor检测HBV DNA。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HBeAg阳性组基线HBV DNA高于阴性组(P0.05),在48周后均降至检测下限以下。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基线qHBsAg分别为(3.43±0.73)log_(10)IU/m L,(3.08±0.47)log_(10)IU/m L。除48周外,所有随访时间点HBeAg阳性组qHBsAg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在抗病毒治疗后,HBeAg定量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CHB患者在接受长期NAs治疗过程中,实现HBsAg转阴这一临床治愈目标较为困难,长期应用NAs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干扰素α(IFN-α)的情况,以探究其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和单核细胞功能是否存在缺陷。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6例,同期选取与之年龄相匹配的HBV携带者16例和健康人18例。采集血样,分离PBMC,分别与含未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的寡脱氧核苷酸2216(CPG ODN2216)、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刺激共培养,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其分泌IFN-α量。结果经ODN2216刺激后,CHB组患者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31.20(7.33~44.04)pg/ml,HBV携带者组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109.91(13.74~240.27)pg/ml,健康对照组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107.95(48.59~227.33)。CHB患者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91,P=0.007)。CHB患者组显著低于HBV携带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6,P=0.027)。经poly(I:C)刺激后,三组PBMC分泌IFN-α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28,P=0.427)。结论较HBV携带者和健康对照组,CHB患者体内PBMC中树突状细胞分泌IFN-α明显下降,而单核细胞分泌IFN-α量无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7.
8.
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近年来国外陆续有报道PTU可引起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现将我们近期诊治的1例PTU引起的抗嗜中性白细胞浆自身抗体(ANCA)阳性新月体肾炎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女性,43岁,2000年5月因甲亢复查时发现尿常规RBC++,蛋白 ++,Scr61.88μmol/L,BUN8.21mmol/L。7月初于我院门诊复查肾功能 Scr 186μmol/L,BUN 12.2 mmol/L,血常规WBC 3.3×109/L,Hb 90g/L,PLT 100×109/L,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无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消瘦等。1979年因患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3月前甲亢复发,予丙基硫氧嘧啶50 mg tid治疗共3月余。入院查体T  相似文献   
9.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诊治一直是临床的难题.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病和肿瘤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之所以会出现发热,根本上是产热和散热失衡,即产热增加和(或)散热减少.  相似文献   
10.
全身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0岁,公务员。籍贯湖南省双峰县。因全身皮下多个包块5个多月,发热1个月于2002年9月20日入院。患者2002年2月因咳嗽、气短、咳白痰带血丝,当地诊断肺结核,给予三联抗结核治疗,症状元改善。2002年2月27日体检发现颈静脉充盈,经CT检查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3月5日行心包剥离术,并停用搞结核治疗。2002年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