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后加速康复(ERAS)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实现快速康复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模式的围手术期干预。目前,ERAS理念在外科领域应用逐渐广泛,但其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仍在起步阶段,其应用范围覆盖术前、术中和术后,核心内容包括优化麻醉手术技术、多模式镇痛、早期进食、早期离床活动等以减少应激反应。ERAS应用于剖宫产围手术期,不仅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而且能够改善产妇满意度,其临床效益是积极的,具有良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背景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蛋白.组织损伤、细胞坏死时被释放到细胞外成为细胞外组蛋白.新近研究发现细胞外组蛋白作为一种危险信号分子或炎性介质,在启动和加重炎症损伤中有重要的作用. 目的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细胞外组蛋白的研究,为细胞外组蛋白在创伤后炎症反应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阐述了组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和细胞外组蛋白的来源,并且从脓毒血症、肝损伤、肺损伤、肾疾病以及抗组蛋白治疗等多方面探讨细胞外组蛋白在创伤后炎症反应的作用和可能机制. 趋向 对其深入研究将为脓毒血症等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术终运用氟比洛芬酯和氯诺昔康术后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终时分别运用氟比洛芬酯和氯诺昔康进行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123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3例)和C组(40例),于手术结束前分别不予镇痛处理、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氟比洛芬酯50 mg。于术后6 h内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比较镇痛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B组和C组的疼痛均明显减轻,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略轻于B组。结论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与氯诺昔康接近,但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发生率很高,常需辅助用药。常用的氟芬合剂、地西泮等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还可能产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氟比洛芬酯注射液(flurbiprofen axetil,凯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有认为在入体内靶向分布到创伤部位发挥消炎镇痛作用,临床已广泛用于急性疼痛的治疗。本研究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前用于甲状腺手术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坐骨神经压缩性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效果及脊髓背角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探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的发生机制。 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对照组(CCI组)、SB203580组(CCI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3天鞘内注射SB203580,剂量为0.1 ml/kg)。于CCI术前2 h以及术后第4~14天测定大鼠右足机械痛阈值;术后第14天取损伤侧腰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38 MAPK及BDNF的表达。结果 与术前相比,假手术组术后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SB203580组在CCI术后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术后,对照组、SB203580组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CI术后第4~14天SB203580组机械痛阈值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SB203580组脊髓背角p38 MAPK表达及BDNF释放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SB203580组损伤侧脊髓背角p38 MAPK表达及BDNF释放明显降低(P<0.05)。结论 鞘内注射p38 MAPK抑制剂可能通过降低损伤侧脊髓背角p38 MAPK表达,抑制BDNF释放,从而缓解CCI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术后3 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确定痛觉过敏形成后,氯胺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0 mg·kg-1),CCI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至术后7 d。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坐骨神经暴露,不用肠线结扎,也不给药治疗。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用热辐射法测定TWL;术后7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腰段脊髓P2X4受体的表达。结果:术前1 d,3组大鼠TWL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术后术侧TWL轻度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CCI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氯胺酮治疗组术后3 d始TWL呈进行性下降,以术后7 d为甚(P<0.05);术后7 d氯胺酮治疗组TWL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术侧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氯胺酮治疗组P2X4受体表达明显少于CCI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可部分缓解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症状,可能部分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抑制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术后3 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确定痛觉过敏形成后,氯胺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0 mg/kg),CCI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至术后7 d。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坐骨神经暴露,不用肠线结扎,也不给药治疗。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用热辐射法测定TWL;术后7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的表达。结果术前1 d三组大鼠TWL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术后术侧TWL轻度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及CCI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氯胺酮治疗组术后3 d始TWL呈进行性下降,以术后7 d为甚(P<0.05);术后7 d氯胺酮治疗组TWL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术侧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氯胺酮治疗组P2X4受体表达明显少于CCI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可部分缓解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症状,可能部分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抑制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下,比较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效果,探讨目前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难点和可行的解决方法。方法32例ASAⅠ~Ⅱ级的老年病人(65~82岁),随机分成芬太尼组(F组,n=16)和瑞芬太尼组(R组,n=16)。除镇痛药外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均相同,诱导时F组静注芬太尼2~3μ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1~2μg/kg。维持时R组以0.2~0.5μg/(kg.min)的速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F组根据术中需要单次追加芬太尼,每次1~2μg/kg,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维持术中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诱导给药前后(T0)、气管插管前后(T1)、切皮前后(T2)、CO2气腹前后(T3)、关腹缝皮前后(T4)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T5)的平均动脉压变化值(⊿MAP)、心率(⊿HR)和⊿BIS值,同时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术中知晓、术中高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寒颤、躁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R组比F组血流动力学稳定,F组T0的MAP下降较R组更明显(P〈0.05),心率下降情况却相反(P〈0.05),但接受刺激时(T1、T2、T3、T4)MAP增高和HR增快变化F组比R组更明显。更容易发生术中高血压(P〈O.05),F组邵的MAP较R组稳定(P〈O.05),F组12和T4的BIS较R组容易波动(P〈O.05),F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R组明显延长(P〈O.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等事件发生.F组有1倒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恶心呕吐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在BIS监测下,老年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减少围术期血压的剧烈波动,苏醒快拔管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术后3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确定痛党过敏形成后,氯胺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0mg/kg),CCI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至术后7d。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坐骨神经暴露,不用肠线结扎.也不给药治疗。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d用热辐射法测定TWL;术后7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的表达。结果术前1d三组大鼠TWL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术后术侧TWL轻度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及CCI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氯胺酮治疗组术后3d始TWL呈进行性下降,以术后7d为甚(P〈0.05);术后7d氯胺酮治疗组TWL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术侧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氯胺酮治疗组P2X4受体表达明显少于CCI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可部分缓解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症状,可能部分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抑制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程控脉冲输注(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0.08%罗哌卡因复合0.3 mg/L舒芬太尼为90%产妇第一产程提供有效镇痛的最佳脉冲容量。方法根据偏倚硬币序贯(biased coin up-and-down, BCUD)法对40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进行前瞻性、双盲序贯研究。PIEB药物为0.08%罗哌卡因复合0.3 mg/L舒芬太尼, 间隔时间45 min。根据BCUD法, PIEB脉冲容量设定为8、9、10、11、12 ml, 分别对应8 ml组、9 ml组、10 ml组、11 ml组、12 ml组。首例PIEB给药容量设定为8 ml, 下一位产妇给药容量由前一位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决定。主要结局指标是设定的脉冲容量为对应产妇提供的有效镇痛。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低血压及瘙痒的发生情况。采用truncated Dixon-Mood法及Isotonic回归分析法估计90%有效容量(90% effective volume, EV90)及其95%CI。结果设定的脉冲容量为32例产妇提供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