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失误和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失误和术后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1992~2002年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17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02例,女73例;平均43.1岁。其中RF系统内固定33例,AF系统内固定84例,中华长城系统内固定8例,DRFS系统内固定35例,Dick系统内固定4例,GSS系统内固定5例,Steffee钢板内固定6例。结果175例患者获1~6年随访。后路手术适应证选择错误8例,术中失误24例,骨折脱位复位差8例,内置物术后并发症32例,骨折术后后凸1例。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固定方法之一,临床效果满意。术前认真制订手术计划,术中仔细操作、正确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器可有效减少手术失误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了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并获得随访。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20岁,平均14.6岁。比较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30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下肢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术后12个月时,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11/12)。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手术治疗的9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治疗前(T0)、术后6个月(T1)、术后12个月(T2)、术后24个月(T3)的下腰痛评分及改善率。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将受试者分成优、良组(A组)和可、差组(B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程、术前JOA评分、影像学分型、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合并其他脊柱病变症状、术前MRI T2相脊髓内高信号情况等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6例经24个月随访,疗效评估结果显示:74例为A组,优44例(45.8%)、良30例(31.3%);22例为B组,可17例(17.7%)、差5例(5.2%)。所有受试者T3时JOA评分较T0时显著提高(P0.05)。2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影像学分型、合并其他脊柱病变症状及术前MRI T2相脊髓内高信号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60岁者52例(70.3%),病程24个月者53例(71.6%),中上胸节段者50例(67.6%),椎管面积残余率≥50%者48(64.9%),术前JOA评分为(7.0±1.5)分,各项依次高于B组的9例(40.9%)、8例(36.4%)、9例(40.9%)、8例(36.4%)、(5.1±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60岁、病程≥24个月、手术节段累及胸腰段、椎管面积残余率50%及术前JOA评分6分均为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前JOA评分均为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动力髋螺钉(DHS)及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内固定器械使用情况分成PFN组(A组,n =50)、DHS组(B组,n =42)和ALP组(C组,n =46)三组。比对三组患者手术历时、术中失血量、切口直径、骨折愈合时间、患肢负重时间、总住院时间、尖顶距(T AD )值等治疗指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并比较。【结果】三组患者 TA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患者手术历时、术中失血量、切口直径、骨折愈合时间、患肢负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患者切口直径、骨折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与C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手术历时、术中失血量、患肢负重时间均显著高于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三组患者 Harris评分及Harris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个月时,A组患者Harris评分及Harris优良率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及C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0.%(5/50), B组为95.%(4/42),C组为109.%(5/46),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髋内翻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相对DHS和 ALP而言,PFN具有手术历时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期短、并发症发生风险低、预后理想等优势,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0 T MRI 3种扫描序列对颈神经根成像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需要扫描颈椎MRI患者37例,均行常规序列、三维双回波稳态(three-dimensional double-echo steady state,3D-DESS)序列、多回波数据图像重合(multi-echo data image combination,MEDIC)序列、可变反转角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SPACE)序列扫描,所有图像均进行后处理重建,对图像质量和正常颈神经根显示、受压颈神经显示清晰度、颈神经根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3种扫描序列3个方面两两比较,3D-DESS序列神经根-椎体CNR和神经根-脑脊液CNR均高于MEDIC序列;3D-DESS序列神经根-椎体CNR高于3D-SPACE序列,而3D-DESS序列神经根-脑脊液CNR低于3D-SPACE序列;3D-SPACE序列神经根-脑脊液CNR高于MEDIC序列,3D-SPACE序列神经根-椎体CNR与MEDIC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评分3种序列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ESS序列优于MEDIC序列,而3D-SPACE序列图像质量最差。对受压神经根清晰度的显示,3D-DESS序列和MEDIC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序列与3D-SPACE序列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序列均优于3D-SPACE序列。结论对于显示神经根结构和诊断神经根病变等方面,3D-DESS序列明显优于MEDIC序列和3D-SPACE序列,对颈神经根成像及颈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床路径在美国、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相继开展,它具有可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品质等优点。目前国内已逐步开展此项研究,很多学者都在开发本专业的临床路径。本研究在第二作者主持下,开发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经过半年的临床应用与反复修改,于2008年5月正式应用于临床,本文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研发及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老龄化,高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不断增多.这些患者病史长、全身情况差、多伴有内科疾病,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自2005年12月-2008年11月,我科对21例7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施行单纯减压手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目前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腰椎不稳、滑脱等的治疗[1]。而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张贵林等[2]报道术后发生断钉、断杆或螺钉弯曲松动现象占总数的21%。故大多数学者主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仍需取出,并以早取出为宜。U形螺钉取出较易,而直形螺钉尤其是位于下腰部的螺钉取出较困难。螺钉中间柄部常常被骨痂包埋,取出时需用骨凿将周围骨质凿开,手术费时、费力、出血多,甚至会伤及神经。为此我们设计了椎弓根螺钉取出器并应用于临床32例,成功取出RF(滑脱钉)5例8枚,DRFS15例60枚,AF钉6例12枚,SRS6例12枚,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是由椎弓峡部不连引起的峡部裂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是最常见的腰椎滑脱类型。临床症状多为慢性腰痛,若神经受压可出现下肢和马尾神经症状,最好发的是L4、L5前滑脱。按照Meyerding提出的在侧位X线片上上位椎体在下位椎体上滑移的程度,将滑脱分为5度:Ⅰ度,前移下位椎体前后径的 25%以下;Ⅱ度,25%~50%;Ⅲ度,50%~75%;Ⅳ度,75%~100%;Ⅴ度,大于100%,完全移位[1]。Ⅰ、Ⅱ度为轻度滑脱,Ⅲ、Ⅳ度为重度滑脱,Ⅴ度为腰椎脱垂。对于重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现在多主张行360°融合手术,有利于增加融合率,减少手术失败率。然而对于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定论,现就有关治疗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after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and posterolateral fusion (PLF) procedures in which 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was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