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院自1996~1998年共发现急性心肌梗塞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及酶学改变。其中3例出现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与T波融合的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2例尚未出现病理性Q波及R波振幅减低的坏死性指标;另外2例虽未出现病理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CT(QCT)肝脏和腹腔内脂肪参数诊断代谢综合征(MS)的最佳临界值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2月本院1151例体检人群的临床和CT资料。男性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8.9%(111/587),女性为26.1%(147/564)。使用专用软件,测量肝脏的定量脂肪参数,包括肝脏和脾脏的平扫CT值以及肝脏CT脂肪分数(CTFF);并在L2-3椎间盘层面测量腹腔内脂肪组织(VAT)、皮下脂肪组织(SAT)、总脂肪组织(TAT)和非脂肪组织(NAT)的面积,计算脾脏与肝脏CT值的差值(ΔCT脾-肝)和比值(CTR脾/肝)。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肝脏CTFF、肝脏CT值、脾脏CT值、ΔCT脾-肝、CTR脾/肝、VAT/TAT、TAT/NAT、VAT/ NAT和SAT/NAT等指标诊断MS的效能。结果:在男性组中,ΔCT脾-肝和CTR脾/肝诊断MS的AUC(0.736、0.738)均高于肝脏CTFF(0.6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肝脏CT值诊断MS的AUC与肝脏CTF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TAT和VAT诊断MS的效能(AUC=0.823、0.818)优于其它腹部脂肪测量指标(P均<0.05)。在女性组中,肝脏CTFF、肝脏CT值和ΔCT脾-肝诊断MS的效能均不高(AUC=0.609~0.626),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和SAT诊断MS的效能(AUC=0.830、0.810)优于其它腹部脂肪测量指标(P均<0.05)。结论:QCT测量的TAT、VAT和SAT对于诊断MS具有重要价值,肝脏脂肪定量指标诊断MS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各3T MRI关节软骨成像序列对关节软骨显示的能力与限度,探讨理想的3T MRI关节软骨成像序列组合.方法:收集因临床需要而检查的36例膝关节MRI,成像设备为SIEMENS3.0T VERIO高场MRI,关节软骨成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二维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FS-PD),二维短T1翻转恢复序列(2D-STIR),三维双重回波稳态(3D-DESS),三维平衡稳态序列(3D-True FISP)和关节软骨生理成像T2mapping.在股骨髁间凹中央层面上分别测量股骨髁软骨信号噪声比(SNR)、软骨-关节液对比度噪声比(CNR),比较各序列对于软骨和周围关节液的显示能力.结果:3D-DESS,3D-True FISP和FS-PD序列软骨SNR最高(P<0.001);同时3D-DESS,3D-True FISP和FS-PD序列软骨-关节液对比度噪声比(CNR)高于2D-STIR,但软骨-关节液边界对比以3D-DESS序列最好,能显示关节软骨水含量变化的只有T2mapping成像.结论:二维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FS-PD)加上三维双重回波稳态(3D-DESS)是进行软骨MRI的理想序列组合,T2mapping可以显示关节软骨含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自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与正常人的颅脑结构形态学差异, 探讨有助于iNPH影像学诊断的指标。方法 应用3.0 TMR对10例iNPH患者及12名年龄相仿正常人行常规头颅MR扫描及全脑3D T1WI扫描。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iNPH患者CSF分布、白质及灰质体积的变化。结果 VBM分析发现, 与正常人相比, iNPH患者侧脑室、3脑室、两侧侧裂池及鞍上池扩大, 内囊体积增大, 大脑纵裂旁以及额顶叶灰质体积增大;纵裂池及额顶叶脑沟变窄, 胼胝体压部、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及额顶叶深部白质体积减小, 双侧颞叶灰质、尾状核、丘脑、海马体积缩小。结论 iNPH患者出现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的形态变化, 除此之外尚存在其他颅脑结构改变, 这些形态改变有助于iNPH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5.
X线及CT在胸腺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X线及CT在胸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胸腺瘤的X线及CT表现。结果 10例非侵袭性胸腺瘤。X线发现8例,CT10例均发现。15例侵袭性胸腺瘤X线发现13例.CT发现15例。X线显示纵隔影增宽。CT在非侵袭性胸腺瘤显示前纵隔内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可不均匀,边界清晰光整。周围脂肪层存在;CT在侵袭性胸腺瘤中显示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脂肪影常消失,邻近结构受累。出现多样侵袭征象。结论 X线可以起初步筛选作用.CT对胸腺瘤的发现及侵袭性的鉴别方面均更为准确,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语义痴呆病例的研究进一步验证颞叶前部与模块特异性脑区间的语义功能网络。方法收集16例语义痴呆病例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和结构MRI数据,以及对应各模块范畴的行为任务成绩。以患者大脑颞叶前部损伤最严重点为中心构建全脑功能连接网络,用功能连接强度和各行为成绩做相关分析。结果颜色任务成绩和左侧距状回/上枕叶存在显著相关性(r=0.75,P0.01),操作任务成绩与双侧辅助运动区存在显著相关性(r=0.81,P0.01),其他行为任务成绩与功能连接强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颞叶前部与模块特异性脑区间存在语义功能网络连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国人不同年龄段的膝关节软骨MR T2-mapping成像中的T2弛豫时间值,探讨膝关节软骨的生理演变规律。资料与方法选取100名10~69岁行膝关节MRI检查的志愿者,入选标准为无膝关节病史及手术史,无明显临床相关症状,MRI上膝关节软骨无形态及信号异常表现。每10岁为一个年龄跨度,每组15~23名志愿者。运用关节软骨T2-mapping成像技术测量各年龄组膝关节髌骨、股骨远端及胫骨内外侧髁关节软骨的T2弛豫时间值,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1)髌软骨T2弛豫时间值10~19岁年龄组与30~69岁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9岁各年龄组中,10~19岁与20~29岁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30岁以上年龄组内,胫骨平台内侧及外侧软骨T2弛豫时间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0~19岁与40~69岁各年龄组,股骨远端与胫骨平台内侧及外侧软骨T2弛豫时间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9岁与20~39岁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年龄组中,股骨远端与胫骨平台内侧及外侧软骨T2弛豫时间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