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ASD患儿.男6例,女10例;年龄2~14(8±4)岁,体重10~40(23±9)Kg.先行右心导管用球囊导管测量ASD大小,选择适合的封堵器,在X线及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堵闭ASD,术后随访疗效,追踪残余分流率和并发症.结果应用此法封闭16例ASD,全部成功.手术时间为(70±30)血n,透视时间(13±8)min,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右房、右室径较术前明显缩小,恢复正常(P<0.05);无残余分流发生.结论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术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优点,但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减毒疫苗免疫马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型细胞因子转录水平与免疫保护应答的关系,揭示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及实时定量RT-PCR技术,建立了马PBMC中IFNγ-、IL-2、IL-12 mRNA转录水平的定量检测方法,定期观察4组(疫苗免疫组、阴性对照组、强毒株阳性对照组、自然感染组)12匹马外周血PBMC中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及分布特征,同时监测体温变化等指标。疫苗株免疫动物8个月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观察攻击前后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DLV免疫马,在免疫后3周外周血PBMC中IFN-γ、IL-2转录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及自然感染组(P〈0.01);免疫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IFNγ-、IL-2和IL-12转录的量明显升高,免疫马获得完全保护;强毒株攻击阳性对照马IFN-γ、IL-2转录量随疾病进展波动,发热期下降。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EIAV减毒疫苗可诱导马外周血PBMC中IFN-γ、IL-2、IL-12基因高效转录,其转录水平与DLV的免疫保护密切相关,此结果在分子水平为阐明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策略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15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先天性畸形,其中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26.8±19.7)岁。ASD合并其他先天心脏畸形者,先处理后者,再行ASD封堵;VSD合并PDA,先行VSD封堵,再行PDA介入治疗;PDA合并预激综合征先行射频消融治疗,再行PDA介入治疗。结果15例复合CHD经导管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均无明显残余分流,肺动脉压差由术前的(68.1±24.5)mmHg降至(29.3±8.3)mmHg;随访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CHD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征把握恰当、治疗方法合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从药学服务的概念和内涵入手谈论门诊药学服务的重要性.门诊药学服务对患者和医师双方的主体都有重要的意义.最后谈及药物服务的措施,认为可以设立专门的科室来作为门诊药师服务区,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来促进医患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近20多年来,陆续有报道用介入方法治疗CAF.我院自2002年以来先后成功为13例患者作了介入治疗.其中有2例为多发性CAF,但各支CAF在远端或末端融合,经用国产PDA封堵器,MicroPlex弹簧圈加Tornado弹簧圈封堵成功.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4岁。因发现心脏杂音8年,心悸4个月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4/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呈递增递减型,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分裂。心电图:心电轴正常,左心室肥厚。胸部X线平片:肺纹增多。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方法 完善防护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安全保护产品,防治锐器伤;操作时实施屏障性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规范接触患者及操作后洗手的原则;保持环境空气清新,严格执行终末消毒;注意工作人员私有物品的消毒、减轻ICU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增强自身抵抗力。结果 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避免职业伤害,保证工作安全。结论 充分认识ICU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增强自身的防护意识,是保证工作中自身安全的前提,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伤害,保证职业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两种穿刺途经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 2 90例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诊疗 ,并与 30 0例经股动脉途径者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者伤口出血、术后排便困难、术后主观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穿刺者 (P <0 .0 5 ,P <0 .0 1) ;冠脉闭塞 ,迷走神经反射与股动脉途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可减轻病人痛苦 ;但桡动脉较股动脉细 ,穿刺较困难 ,股动脉途径暂时不会被取代。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加干扰素治疗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与单用干扰素治疗的70例作对照。发现治疗组经3个月治疗后,HBsAg 转阴率31.25%(25/80),HBeAg 转阴率41.25%(33/80),HBV-DNA 转阴率33.75%(27/80),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均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除 HBsAg 有2例转阴(2.85%),HBeAg 有4例阴转(5.71%)外,余均无变化。两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意义(P<0.05~0.0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