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检索文献并整理分析,总结了1995年至2012年间有关白虎加人参汤干预糖代谢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实验室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I)降血糖作用及机理的研究进展;(2)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3)白虎加人参汤各单味药干预糖代谢的物质基础研究;(4)白虎加人参汤干预糖代谢的配伍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较高,且胃癌高发,根除Hp不仅是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措施。Hp属中医湿热邪气,其引起的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归属中医学“胃脘痛病”“胃痞病”等范畴,呈现脾胃湿热、脾虚郁滞、正虚毒盛的病证演变规律。中医药在提高Hp根除率、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优势,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形成了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根除方案,以及针对老年人群、难治性人群的个体化病证结合治疗方案。参照《成人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中西医协作诊疗共识》《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团队在Hp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共同制定本方案,以期突出中医药优势,规范Hp感染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胃癌和癌前病变的重要始动因子,参与致病的因子包括毒力因子、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黏附素等。根除H.pylori可延缓癌前病变进展,改善肠上皮化生,降低胃癌发病率。本文就近年来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旨在为胃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其根除治疗是临床医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明确了连续规范的不同药物组合方案根除治疗≥2次仍未成功是为难治性Hp感染。Hp耐药为难治性Hp感染的重要原因,中医药在提高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抗生素使用、治疗耐药性Hp及改善胃黏膜病变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中西医协作治疗是根除治疗的有效路径。标本兼治的分阶段综合疗法是目前根除难治性Hp感染比较成熟的中西医协作方案,可改善Hp感染导致的胃黏膜病变,实现对Hp感染胃炎的全程管理。  相似文献   
5.
6.
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文中从中医的湿热理论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关于HP黏附致炎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医对于HP感染的认识,以期指导临床,同时补充、阐发湿热理论,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文章认为HP感染属中医的外感"邪气",可以归属于外感"湿热"之邪.其中,黏附与...  相似文献   
8.
分析16年来荆花胃康胶丸相关领域的国内研究文献特点,了解我国中成药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文献基于CNKI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1年3月—2016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荆花胃康胶丸相关研究,并用引文分析法和可视化分析法对论文数据进行评价,总结研究热点。共纳入197篇文献,学科分布以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学,中药学为主,单一杂志最多发表文献13篇,单位发表最多文献数14篇,单一文献最高被引次数86次,相关关键词分布最多的为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荆花胃康胶丸为代表的中成药未来研究应抓住研究热点,提高研究质量,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和标准。  相似文献   
9.
张学智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临床治疗脾胃病应用升降思想经验丰富,主张病证结合,灵活用药,结合中西医诊断,体现中医药特长。认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症状的改善、疗程的缩短及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笔者以胃食管反流病(GERD)治疗为例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多正虚邪实,土虚木郁.李勇教授临证用药,谨熟阴阳,一法为主,百法兼用.对体壮,年轻患者,以祛邪之法为主,即祛除已成之痰瘀湿毒,同时健脾胃,调气血,畅情志,以求脾健肝舒,体用无碍;对消瘦,虚弱及年老患者,加重补气扶正之法,临证常用加减肝荣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