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术(medial condyle sliding osteotomy, MCSO)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纠正患者内翻膝关节外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MCSO在关节内纠正股骨侧的关节外内翻畸形的12例患者,统计该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股骨远端外侧力线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 mLDFA)、髋-膝-踝(hip?knee?ankle, HKA)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 AKS)综合评分系统中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等,评价MCSO纠正关节外的内翻畸形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40个月,无感染、骨折、假体松动、截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mLDFA分别为117.4°±4.7°、91.6°±1.4°;手术前后的HKA角分别为167.2°±9.8°、179.6°±1.6°;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分别为(6.4±1.1)分、(1.8±1.5)分;手术前后的AKS膝评分分别为(60.2±17.6)分、(92.6±9.4)分;手术前后的AKS功能评分分别为(69.4±21.3)分、(87.6±14.9)分。手术前后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合并关节外畸形的内翻膝的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MCSO技术可以正确纠正内翻力线,更容易实现伸屈间隙平衡,达到满意的手术疗效。能有效避免对膝关节后内侧和内侧组织结构的过度松解,从而避免单纯依赖软组织松解而导致的屈曲位内侧间隙松弛及髌股关节对位不良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非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非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0例(21髋)CroweⅢ或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男1例,女19例;年龄19~44岁,平均32.1岁.术前Harris评分(44.3±16.7)分.肢体短缩3.0~6.5 cm,平均4.6 cm.采用后外侧入路,行非股骨短缩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14例15髋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术后早期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仅行下肢肌肉静力性收缩训练,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角度至伸髋、伸膝正常.髋臼重建患者术后6周避免负重.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48个月,平均25.3个月.患肢延长2.9~5.3 cm,平均(3.9±0.7)cm;较对侧短缩0~1.6 cm,平均(0.5±0.3)cm.术后下肢肌肉主动静力性收缩均正常,2例出现小腿皮肤麻木感,1个月后恢复.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均满意,髋臼重建患者髋臼假体完全骨性覆盖,植骨块与假体及植骨床压配紧密,无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不愈合、吸收.2例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6.3±1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短缩截骨及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能重建复杂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不增加并发症风险.术后早期软组织平衡应逐渐恢复,强调个体化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对髋关节圆韧带损伤的镜下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收治3例术前怀疑圆韧带损伤患者,但MRI及造影检查未能显示出髋关节圆韧带的断裂.3例患者经髋关节镜探查确诊,均为完全断裂,髋臼窝内及股骨头均未见撕脱骨折,韧带组织散乱呈绒毛状,组织间有少量瘢痕及出血、水肿滑膜组织.此外,1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还合并前外盂唇的磨损.镜下对损伤的圆韧带予以清除,并同时清理关节腔,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对前外侧磨损的盂唇予以修整术.结果 随访5~23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后1周,3例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围;除髋臼发育不良者外,其余患者术后6周腹股沟疼痛症状消失,外展并极度外旋痛阴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术后6周仍有较长时间行走后疼痛,术后3个月基本消失.未见血管、神经损伤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髋关节镜不仅能准确探查、诊断髋关节圆韧带损伤,而且可同时在髋关节镜下对损伤的髋臼圆韧带进行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13例(21髋)髋关节强直患者在微创入路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年龄20~66岁(平均46岁),病因为:强直性脊柱炎5例(10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继发严重骨性关节炎2例(3髋),髋关节感染后遗强直畸形2例...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技术在青少年膝关节结核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关节镜技术在青少年膝关节结核诊断和治疗中的经验.方法 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对36例诊断为结核,5例不具备结核诊断标准,按滑膜炎待查的患儿采用膝关节镜下清理及抗结核药物治疗,男13例,女28例;年龄7~16岁,平均12.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肿胀、轻度疼痛及功能障碍;病史3~14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时利用Lysholm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儿,术后病理共确诊37例,另4例报告为滑膜组织慢性炎症或坏死组织.随访6~58个月,平均43.5个月,所有患膝经关节镜和术后药物治疗均无复发.Lysholm评分75~98分,平均91.4分.6例患儿残留不同程度膝关节活动受限,活动范围70°~110°,其中2例全关节结核伸直滞缺分别为10°和25°.结论 青少年膝关节结核的诊治较为特殊,在病程早期采用膝关节镜下清理、药物治疗结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方案具有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等优点,并可最大限度保留膝关节功能,避免外科介入过晚而导致的膝关节融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目前已成为治疗严重髋关节病变可靠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传统手术切口行髋关节置换虽能较好地完成手术,但要求对关节部位完全、充分地暴露,90年代中期部分医生开始尝试将微创外科的理念融入THA中.2002年10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外侧小切口置换207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注射含氯诺昔康的镇痛药物配方与传统布比卡因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行TKA术的骨关节炎患者.将符合双盲对比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布比卡因组(A组)78例,加用氯诺昔康组79例(B组).所有患者施行标准化围手术期口服药物和神经阻滞PCA持续镇痛,每12小时记录术患者后疼痛评估结果,包括:(1)患者静息和被动活动VAS评分;(2)股四头肌肌力;(3)镇痛泵药品消耗量.结果 157例患者中共有12例被剔除.术后12 h两组间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48 h,A组镇痛泵药物用量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96 h,B组被动活动痛VAS评分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肌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KA术区局部镇痛药物配方中NSAIDS药物的使用对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比卡因配方.其镇痛作用延长至术后96 h仍明显优于传统布比卡因配方,可能与消除了痛觉致敏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关节镜技术规范化培训日益受重视的背景下,针对关节镜技术培训中存在的观念落后、技术规范缺乏问题,探讨了关节镜技术培训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期改善临床培训的规范化及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治疗。方法 2007年2月至2008年7月间收治的7例DDH患儿,女6例,男1例,年龄17~41个月(平均22.7个月)。1例患儿为初诊,其余患儿均经历过手法复位及支具或石膏固定后失败。2例患儿存在双髋DDH,1侧经前期治疗后复位可,故所有患儿均只处理单侧。所有患儿术前尝试手法复位,安全角度不理想后采用关节镜下探查、清理术,术中探查发现所有患儿股骨头均脱出于髋臼,圆韧带及横韧带增生、肥大,盂唇肥厚,臼底充填纤维脂肪组织。术中清除圆韧带及臼底纤维脂肪组织,切除横韧带、成形盂唇。所有患儿经关节镜下清理后均顺利复位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部分负重行走半年。观察患儿术后CE角、申通氏线及有无脱位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髋关节对合位置较好,术前CE角-108~14°,平均(-31.1±0.6)°;术后CE角10~16°,平均(13.8±0.7)°,申通氏线连续。随访11~25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脱位复发,CE角无明显变化,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结论 对于部分保守治疗失败的患儿,髋关节内结构的异常阻碍其复位,从而影响髋臼及股骨近端发育是其重要原因。关节镜具有的微创优势,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对患儿的较大创伤,且可在镜下探查妨碍复位的因素并去除,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测量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伴内翻畸形患者股骨远端不同旋转轴线,评估各参照轴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TEA)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我中心明确诊断为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患者(内翻≤15°)86例(86膝)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52例;年龄51 ~70(63.7±8.7)岁,由2位医师在MRI横断面图像上定位STEA、临床经股骨上髁轴(clin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CTEA)、后踝轴(posterior condylar line,PCL)外旋3°线(3°extorsion against PCL,3°PCL)、前后轴(anterior posterior line,APL)的垂线,测量各轴线相对于STEA偏差的角度,并用方差分析比较各角度接近STEA的精确性.结果 3°PCL相对于STEA外旋(0.63°±1.82°)、CTEA相对于STEA外旋(3.78°±0.75°),APL垂线相对于STEA外旋(5.38°±3.17°),精确度:A角(3° PCL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CSA(CTEA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ASA(APL垂线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各角度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伴轻度内翻人群中,股骨远端截骨轴线除STEA外,3°PCL准确性最高;术中STEA定位困难时,参照3°PCL进行截骨可获得较好的股骨旋转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