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osmosil Sugar-D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漂移管温度77℃,载气流速2.0 L/min。结果松醇质量在0.5~1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n=5);平均回收率为97.30%(RSD=1.29%,n=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es Ait.的干燥根,主治热痢便血、阴肿阴痒、湿疹、皮肤瘙痒,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等.黄酮类成分是苦参中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心率失常、抗滴虫和抗菌等作用.为全面了解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状况,笔者对近10年来有关苦参中黄酮的化学结构类型和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完善建立苦参中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1 结构类型及紫外光谱吸收特征 苦参黄酮中的异戊烯基侧链包括A、B、C、D、E(见图1)以及2种与苯环成吡喃环形式共7种类型,这是苦参区别于同属其他植物最明显的化学结构特征.大多数化合物则多以薰衣草基(lavandulyl)的分枝异戊烯基侧链其羟基化形式存在于A环的C-8位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研究金银花药材和粉末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不同产地(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金银花药材和粉末的近红外光谱。采用一阶导数结合矢量归一化法,9点平滑进行光谱的预处理,采用原始光谱比较、近红外一致性模型检验、定性鉴别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比较金银花药材与粉末近红外光谱的差异。结果:在12 000~4 000 cm-1波数范围内,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与粉末的近红外原始光谱存在一定的差异。在8 003.6~7 243.8 cm-1、6 900.5~5 646.9 cm-1、4840.7~4 462.7 cm-1波段内,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与粉末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存在一致性,两者在定性鉴别模型中的因子得分分布界限不明显。因子法结合聚类分析中两者的光谱可以优先被归为一类,不能被准确地鉴别。结论:金银花药材与粉末在定性分析中表现出一致性。金银花药材可以不经粉碎直接进行近红外检测和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为金银花快速鉴别方法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苦参和复方苦参注射液中三叶豆紫檀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苦参和复方苦参注射液中三叶豆紫檀苷作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苦参和复方苦参注射液中三叶豆紫檀苷的含量。结果 TLC图谱中可检出三叶豆紫檀苷的特征斑点;三叶豆紫檀苷含测的进样量在0.1~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苦参和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4%(RSD=2.11%),99.91%(RSD=0.32%)。结论本研究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苦参和复方苦参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杨树花Poprli Flos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大量研究发现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该文旨在对中药杨树花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丰富其研究资料,为相关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取毛白杨干燥雄花序30 kg,采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减压回收溶剂得浸膏,分散于适量水中,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ODS,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并利用ESI-MS,NMR等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鉴定结构为槲皮素(1),花旗松素(2),木犀草素(3),圣草酚(4),杨梅素(5),二氢杨梅素(6),(2S)-5,7-二羟基黄烷酮-7-O-β-D-葡萄糖苷(7),原儿茶酸(8),咖啡酸(9),1,3-二咖啡酰基-2-乙酰基甘油(10),柳皮苷-6'-苯甲酸酯(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2,5~7为首次从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中药杨树花的综合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紫萁贯众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建立紫萁贯众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紫萁贯众多糖含量。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显色,分光光度法在490nm处测定。结果:12个不同产地紫萁贯众多糖含量为1.22%~1.85%,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紫萁贯众多糖含量为0.91%~1.37%。结论:紫萁贯众多糖含量因产地和采收期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阐明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有效物质基础,对君药苦参的亲水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法及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松醇(Ⅰ)、三叶豆紫檀苷(Ⅱ)、降苦参酮(Ⅲ)、苦参酮(Ⅳ)、β-谷甾醇(Ⅴ)、豆甾醇(Ⅵ)和山嵛酸(Ⅶ)。结论:松醇为首次从槐属植物中得到,松醇和三叶豆紫檀苷均为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10.
张东  厉博文  杨岚  付梅红  方婧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1):1612-1614
 目的 建立中药紫萁贯众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柱色谱法从紫萁贯众中分离紫萁酮,对紫萁酮HPLC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进行优选。结果 分离得到紫萁酮化学单体作为含量测定对照品。含量测定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2 nm;流速为1 mL·min-1。紫萁酮进样量在1.62~324 ng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0%,RSD为1.67%。不同产地药材中含量为0.026 7%~0.051 7%。结论 首次建立了中药紫萁贯众中紫萁酮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控制紫萁贯众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