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研究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3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52例,女87例;年龄65~93岁,平均71.6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 h~30 d,平均56.7 h.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17例,Ⅱ型43例,Ⅲ型62例,Ⅳ型17例.移位骨折79例,非移位骨折60例.内固定材料:空心钉131例,动力髋螺钉5例,动力髋螺钉加空心钉3例.对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率、术后并发症、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内固定失效率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39例患者住院时间为5~59 d,平均15.4 d.术后获7~77个月(平均3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126例,占90.6%(126/139);愈合时间2~12个月,平均6.2个月.其中2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13例,占9.4%(13/13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占6.5%(9/139).正常行走者81例,占58.3%(81/139),需要助行器械者50例,占36.0%(50/139),不能行走者8例,占5.7%(8/139).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积极意义.术前病情评估和合并症的积极治疗非常重要,条件允许时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新概念   总被引:143,自引:20,他引:123  
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年青人股骨颈骨折则多为严重创伤所致。Garden分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股骨颈骨折分型。近年来许多医生发现Garden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将股骨颈骨折简单地分为无移位型(GardenⅠ、Ⅱ型)及移位型(GardenⅢ、GardenⅣ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曾被广泛应用老年人移位型骨折。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不是简单根据年龄及移位程度来定,而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股骨颈骨折后继发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尚无单独的诊断标准,目前仍然普遍借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Fi-cat-Arlet分期。核磁共振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并了解其病变范围和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Plafond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总结其使用经验. 方法我院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对38例胫骨Plafond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固定.通过韧带牵拉整复作用协助恢复下肢长度、力线及一定程度的关节面复位,结合经皮间接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关节面重建,对干骺端骨缺损进行植骨填充.术后早期松开外固定架的铰链锻炼踝关节功能,并通过外固定架的轴向动力作用促进骨折愈合. 结果骨折复位质量采用Burwell和Charnley标准评价,34例优,4例一般.平均随访时间32.9周(8~96周).术后平均22.8 d(2 d~16周)松开铰链开始活动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8周(8~54周),延迟愈合3例,胫、腓骨不愈合各1例,畸形愈合1例.患侧踝关节背伸5°~35°,平均18.2°;跖屈5°~30°,平均14.7°.伤口裂开1例,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针道感染12例,松动9例.21例出现踝关节活动后疼痛.10例出现患侧下肢短缩. 结论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Plafond骨折提高了骨折愈合率,获得了良好的踝关节活动范围,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左脑与右脑     
近年来,研究工作为我们展示了双侧大脑半球及其特有的智力活动的较为清楚的图画。从而使我们对于“意识脑”内部活动的认识大为改观。 在大脑较高的平面上,有一束庞大的称之为“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微创锁定接骨板(MI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MIPO组(26例)和ORIF组(39倒).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情况,术后通过电话和门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Neer评分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与ORIF组相比,MI-PO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完成3年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7.2±6.1)个月.末次随访时MIPO组和ORIF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4.1±9.3)、(82.8±11.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0.91±0.09)、(0.89±0.10)分,VAS评分为(0.9±0.8)、(1.2±0.7)分,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O与ORIF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MIPO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生于老年人,放射影像学诊断要注意骨折线方向、小转子是否累及、骨折粉碎和移位程度,可用Evans分型、Jensen改良的Evans分型、AO分型等重点在于骨折稳定性的判断。手术治疗、牢固固定是目前基本治疗原则,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分为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如DHS)、髓内固定(如Gamma钉、PFN)两大类。外固定支架仅用于严重多发创伤与老年体弱多病者,人工关节置换仅用于严重粉碎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者。  相似文献   
7.
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6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8年5月至1985年10月以Bagby型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69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10例.年龄分布为15~61岁,平均年龄34.5岁.致伤原因高能量损伤占54例,其中包括车辆撞伤22例、重物砸伤24例、机器绞伤7例、爆炸伤1例,而生活中跌伤仅占10例.其余有4例陈旧骨折,1例骨折畸形愈  相似文献   
8.
创伤造成的单一跖趾关节脱位是一较罕见的损伤。我院收治1例,闭合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治愈。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3岁,乘车时右足瞪在卡车槽帮上,行进中右前足挤压在卡车与墙之间致伤。伤后感右前足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局部肿胀明显,次日来院就诊。查右前足背侧2~5跖趾关节处肿胀明显,轻度皮下淤血斑,表面皮肤轻擦伤,无明显畸形,第4跖趾关节处压痛,但未触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洲型髓内髋螺钉(IMHS)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1例,女20例;年龄23 ~86岁,平均61.9岁;左侧25例,右侧16例。骨折AO分型:31-A2型29例,31-A3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间为2 ~35 d,平均8.7d。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亚洲型IMHS系统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和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该系统的早期疗效。结果 4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个月(7~20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2.8周(8~ 20周)。1例患者发生位于主钉远端水平的股骨干骨折。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8.4分,其中优20例,良1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2.9%。结论 亚洲型IMHS系统是一种能够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固定系统,选择合适的适应证、规范操作且积极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早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边缘安全距离的几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几何学模型探讨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边缘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内固定物穿出股骨头.方法 把股骨头作为一个球体处理,正、侧位投影所得为两个平面圆形影像.平面圆形影像所代表的空间结构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圆柱体,两者的公共部分即为正、侧位影像所代表的空间区域.分析股骨头的正、侧位投影所得的二维影像与其三维空间结构的几何关系,通过两者立体结构及体积的比较,计算为确保内固定物位于股骨头内所要求的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边缘的安全距离.结果 股骨头的二维正、侧位影像所构成的空间结构为一个外切于股骨头球体的牟合方盖,其与股骨头球体的体积比为4:π.正、侧位X线影像中内固定物尖端均位于股骨头内的情况下,其实际上穿出股骨头的危险性约为21.5%.为了降低内固定物穿出股骨头的危险性,必须使牟合方盖的体积变小,即内固定物的尖端距股骨头边缘有一定的距离.当牟合方盖小到恰好内切于球体时,内固定物穿出股骨头的危险性降为零.此时通过几何学计算可知X线影像上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中心的距离约为股骨头半径的0.71倍.即当X线影像上股骨头直径为5 cm时,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边缘的距离约为0.7 cm.结论 为确保内固定物位于股骨头内,X线影像上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中心的距离应小于股骨头半径的0.71倍.即当正、侧位X线影像上股骨头直径为5 cm时,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边缘的安全距离应>0.7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