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肾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收治的7例急性肾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溶栓治疗,2例行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例同时行静脉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例自动出院。6例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急性肾梗塞容易误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咯血是支气管扩张(支扩)、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肺癌等常见的并发症,大咯血往往由于发病急、出血多、发展快。内科保守治疗常难以奏效,外科治疗由于创伤大、风险高而限制了其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进步而日渐成熟,由于其安全性、微创性、止血效果确切而日益受到临床和患者的欢迎,逐渐成为大咯血救治中的首选。我院自2001年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系统投入使用后,应用该技术成功救治了6例大咯血患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开放式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引流技术在高位肠瘘治疗中应用的相关要点以及疗效.方法 对14例高位肠瘘患者,经确诊后置入开放式双套管并行持续冲洗低负压引流.结果 10例经持续冲洗引流后瘘口自行愈合,4例经引流3~5 d,仍出现高热、弥漫性腹膜炎、全身中毒症状而行手术治疗,术中重新放置开放式双套管,术后行持续冲洗引流后治愈.所有病例均成功治愈.结论 开放式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引流技术在高位肠瘘的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急性局灶性肾梗塞(acute segmental renal infarct,ASRI)临床少见,无特异临床表现,往往延误诊断,易导致严重并发症.我院近来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癌再次介入治疗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8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碘油栓塞治疗(LP—TACE)作为目前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TA—CE术后肝癌复发率高,绝大多数患者需重复治疗。重复治疗前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已成为常规步骤和重要复查手段。研究重复血管造影特点和规律对观察肿瘤变化,疗效分析和确定再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此为目的,回顾对比分析了87例LP-TACE治疗前后的DSA表现。  相似文献   
7.
膈下动脉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利民  吴健  周明岳   《放射学实践》2009,24(4):434-436
目的:分析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成因,探讨其在肝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性栓塞(TACE)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膈下动脉参与供血肝癌患者行TACE术治疗的病例资料,重点分析其血管造影表现。结果:31例中,首次接受TACE术2例,既往接受过TACE者29例,31例中,有16例为手术切除后复发病例。膈下动脉直接发出分支供应肝癌27例,与肝固有动脉分支间形成吻合支供应肝癌4例。膈下动脉与肺动脉交通7例,与胸廓内动脉、支气管动脉、心包动脉交通各1例。栓塞膈下动脉成功率100%。术后有9例出现肩背部疼痛不适,无其它特殊并发症。31例中有13例出现肺转移,其中与胸廓内动脉支气管动脉交通者肝内病灶进展较快,并较旱出现肺、肩胛骨等转移。结论:外科手术、多次TACE术等是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重要成因,及时发现膈下动脉供血是提高TACE疗效的关键,膈下动脉栓塞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梗死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7岁,突发性左上腹及左腰胀痛伴呕吐20 h,无发热及肉眼血尿,既往有脑栓塞、房颤及高血压病史.查体:痛苦面容,两肺未闻及哕音,心率为120 次/min,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左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腹水征阴性,肠鸣音为5次/min,较弱,左肾区叩击痛,白细胞14.4×109/L,中性粒细胞12.65×109/L,淋巴细胞5.82×109/L.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肝动脉DSA表现,探讨其对介入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对56例HCC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DSA表现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介入治疗方案。结果14例DSA无肝动脉高灌注异常,其中2例可见门静脉癌栓内肿瘤染色,行常规TACE;19例出现明确肝动脉高灌注异常,但可分辨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灶,行肝固有动脉化疗和肿瘤节段性栓塞;9例全肝叶或全肝有明显肝动脉高灌注异常,仅行肝固有动脉化疗;14例出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对12例先行瘘口封堵,再给予肿瘤节段性栓塞,2例高流量肝右动脉-门静脉分流未予封堵。术后随访2个月,48例肿瘤体积缩小,7例病灶进展或出现新病灶,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对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TACE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分析肝动脉DSA所见,评价肝内动、门静脉血供变化状况,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印利民  周明岳   《放射学实践》2009,24(5):549-552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致肝动脉高灌注异常表现,探讨其在判断癌灶的范围、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选择正确的介入治疗方案中的意义。方法:搜集因HCC合并门静脉左支、右支或/和主干癌栓首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的病例共69例,根据肝动脉DSA动脉期、实质期癌变和非癌变肝组织境界及血供对比,分为无、轻度、重度肝动脉高灌注,并据此判定癌变和非癌变组织血供状况而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案。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大部分病例行2~7次介入治疗。结果:无肝动脉高灌注30例,给予常规TACE术;轻度肝动脉高灌注28例,行肿瘤供血动脉节段性碘油乳剂栓塞;重度肝动脉高灌注11例,仅行肝固有动脉内灌注化疗术。三组病例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6.67%,66.67%;92.86%,71.43%,32.14%;81.82%,36.36%,0%,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高灌注征在判定HCC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门静脉血供受侵程度、指导介入方案的选择、介入栓塞治疗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