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兔的冈上肌形态及结构与人类相仿,在组织学上,兔肩袖肌腱包括与人类相似的由肌腱到骨的移行区域,可用于腱-骨愈合的研究。目的:建立兔的肩袖损伤模型,探讨此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肩袖愈合的初步组织学研究。方法:18只骨骼成熟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肩袖损伤模型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修复组造模后1周行腱-骨缝合;对照组不予修复。分别于造模后2,4,8周对冈上肌标本进行切片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冈上肌的脂肪浸润情况和腱-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兔冈上肌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结构均与人类相似,肩袖损伤模型建立和手术修复的操作过程可重复性高。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冈上肌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修复组在8周时形成了新的冈上肌止点,对照组则无新止点形成。说明急性冈上肌损伤修复后8周可形成新止点,兔是建立肩袖损伤模型的合适动物并适用于肩袖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arthroscopic repair of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 Methods The study involved 16 patients with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s treated arthroscopically from September 2007 to June 2009. There were 6 males and 11 females at average age 61.5 years (45-75 years). The rotator cuff tears was repaired with arthroscopic double-row reconstruction. The range of motion, pain, strength of flexed elevation and function evaluation score were all recorded before operation and at final follow-up.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t test and compared according to age and course of disease.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heal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and the outcome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 P < 0.01 ). The mean VAS score was improved from preoperative 5.6 to postoperative 1.7,the average forward flexion from 69. 1°to 151.2°, the average external rotation from 14.7° to 32.2°, and internal rotation from L1 level to T10, the mean Constant-Murle from 39 to 85, the mean UCLA from 10.4 to 28, the mean SST from 2.8 to 8.8 and the strength of flexed elevation from 10.7% of normal side to 65.0%.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on,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spects of pain, range of motion, muscle strength and function in postoperation (P < 0.01 ). Conclusion Arthroscopic doublerow fixation can attain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repair of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缝合锚钉与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17)应用钩钢板复位固定肩锁关节,实验组(n=13)应用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复位固定肩锁关节。比较2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锁关节复位保持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随访时间、体侧内旋活动度、患肢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患者肩关节的前屈上举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1例患者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实验组1例患者肩锁关节复位完全丢失,1例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2组患者伤口均正常愈合,2组均未出现术后感染、血肿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在喙突基底部置入缝合锚钉以重建喙锁韧带,复位并固定肩锁关节,可以减少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术后肩关节僵硬的发生,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兔的冈上肌形态及结构与人类相仿,在组织学上,兔肩袖肌腱包括与人类相似的由肌腱到骨的移行区域,可用于腱-骨愈合的研究。 目的:建立兔的肩袖损伤模型,探讨此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肩袖愈合的初步组织学研究。  方法:18只骨骼成熟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肩袖损伤模型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修复组造模后1周行腱-骨缝合;对照组不予修复。分别于造模后2,4,8周对冈上肌标本进行切片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冈上肌的脂肪浸润情况和腱-骨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兔冈上肌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结构均与人类相似,肩袖损伤模型建立和手术修复的操作过程可重复性高。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冈上肌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修复组在8周时形成了新的冈上肌止点,对照组则无新止点形成。 说明急性冈上肌损伤修复后8周可形成新止点,兔是建立肩袖损伤模型的合适动物并适用于肩袖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应用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结果。 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40.0±15.6)岁。应用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复位固定肩锁关节。术后应用三维CT评估喙突上缝合锚钉的位置情况;通过肩关节正位片评估肩锁关节复位保持情况,并测量喙锁间距;记录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Constant-Merly评分。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术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平均为171.5°,体侧外旋为70.8°,体侧内旋为T8。VAS评分为(0.3±0.6)分,Constant-Merly评分为92.4分。术后术侧的喙锁间距平均为(8.9±3.0)mm,健侧的喙锁间距平均为(7.7±1.7)mm,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26枚锚钉中有23枚位置良好,1枚锚钉刺穿了喙突的下表面,2枚锚钉位置偏向内侧。1例患者肩锁关节复位完全丢失,1例患者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其Constant-Merly评分分别为74分和84分。 结论通过在喙突基底部准确地置入缝合锚钉,可以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恢复肩锁关节的垂直和水平稳定性。该技术创伤小,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围术期管理和康复治疗。选取51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实验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措施进行术前教育、术中管理、围术期镇痛和术后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情况、功能评分、平均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降低,膝关节评分(HSS)均持续增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AS评分更低,HS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管理,可以更好地减轻术后疼痛,更快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肩袖足印区保留与去除残端肩袖修补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自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32例足印区伴有残端肩袖损伤(2 cm <撕裂大小<5 cm)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保留足印区肩袖残端分为2组:保残组(足印区保留肩袖残端)和去残组(足印区去除肩袖残端)。保残组16例:男5例, 女11例;年龄(61.8±9.9)岁;左肩9例, 右肩7例;肩袖撕裂大小为(3.7±1.1)cm。去残组16例:男4例, 女12例;年龄(61.3±8.8)岁;左肩8例, 右肩8例;肩袖撕裂大小(3.9±0.9)cm。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及患肩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时,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双肩外展肌力比值(患侧/健侧), 并通过MRI评估术后肩袖的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32例患者术后获(14.3±3.5)个月随访。术后3个...  相似文献   
9.
巨大肩袖损伤一直以来是治疗上的难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对这类损伤的治疗结果越来越令人鼓舞.但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争论目前尚未形成共识.笔者对近年来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方法及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体脑脊液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体脑脊液为诱导剂,体外诱导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从形态学、免疫组化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诱导后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自体脑脊液诱导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呈现神经干细胞改变,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表现相应的特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结论 白体脑脊液能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