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麻硬膜外布比卡因复合麻醉对维吾尔族上腹部手术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维吾尔族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均先行T8~9或T9~10间隙硬膜外穿刺并置管,成功后用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咪唑安定0.15mg/kg、异丙酚2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用异氟醚吸入和异丙酚3mg·kg-1·h-1恒速输注维持麻醉。A组手术切皮前由硬膜外导管分次注入0.5%布比卡因1.8mg/kg,用量(17.0±3.2)ml[(82.5±12.6)mg];B组注入1.6%利多卡因、0.16%丁卡因合剂(16.0±4.6)ml。分别监测术前(T0)、全麻诱导后(T1)、插管后5min(T2)及术毕(T3)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两组谷草转氨酶(GOT)和肌酸磷酸激酶(CPK)在术毕较对照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A组乳酸脱氢酶(LDH)在插管后5min及术毕较B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余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布比卡因阻滞麻醉对行上腹部手术的维吾尔族患者的心肌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全麻诱导中无呼吸期的安全时限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儿和成年人全麻诱导无呼吸期安全时限的差别。方法 选择 56例择期手术病人,其中小儿 31例,成人 25例。采用丙泊酚 (异丙酚 )3mg/kg、芬太尼 2ug/kg、咪达唑仑 0 15mg/kg和维库溴铵 0 1mg/kg诱导,用 6L/min氧流量面罩加压吸氧 5min后移去面罩并观察无呼吸期SpO2 下降至 95% ~90%和所需的时间,SpO2 降至 90%时立即面罩加压吸氧并记录SpO2 降至的最低值及SpO2恢复至对照值所需的时间。同时记录各时相的HR。结果 成年人吸氧后首次下降时间 [ (228. 5±8. 90 )s]和降至 95%和 90%所需时间[分别为 (280 4±10 71 )s和 (321 5±11 14 )s]明显比小儿组 [ (160 6±5 76 )s, (199 7±8 67 )s, (230 8±6 71 )s]长。结论 在同样吸氧条件下,成年人无呼吸期的安全期限比小儿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团队在“EFFECT(E:efficient,高效;F:fast,快速;F:flexible,灵活;E:equipment,设备;C:cooperation,合作;T:timely,及时)原则”指导下进行远程救治和院际转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ECMO团队在“EFFECT原则”指导下转运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ECMO适应证、ECMO置管模式、转运方式、院际转运距离、转运期间并发症以及结局。结果:46例转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8)岁,其中男性30例(65.2%);ECMO适应证包括心原性休克35例(76.1%)、严重呼吸衰竭6例(13.0%)、其他原因导致的循环衰竭5例(10.9%);ECMO采用静脉-动脉模式40例(87.0%),采用静脉-静脉模式6例(13.0%)。所有患者在“EFFECT原则”指导下均成功转运,均经救护车转运至我院,转运最远距离1 095 km,平均距离为(267.87±271.05)km。转运过程中无死亡事件发生,转运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评价其外科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3年3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4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26~72 (47.6±9.2) 岁。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至确诊<14 d) 43例,慢性5例。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9例+主动脉瓣良好、但合并马方综合征6例,行Bentall+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累及主动脉根部、但瓣膜功能良好的8例行改良David+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累及升主动脉10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累及部分主动脉弓5例行升主动脉+次全弓置换术。出院后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存情况、血压控制情况、有无疼痛复发、运动、活动情况和复查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rteriography,CTA)。 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21~500 (191.4±50.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8~212 (112.3±31.7) min;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6~56 (34.8±8.7)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250 (76.2±35.6) h;住ICU时间3~20 (7.1±3.4) d。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680~1 600 (1 092.5±236.3) ml。围术期死亡7例,病死率14.5%,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肾功能衰竭1例、迟发性难治性出血1例、昏迷1例。围术期发生其它并发症20例,经治疗均痊愈或好转出院。随访38例,随访率92.7%(38/41),随访时间3~48 (13.0±8.9) 个月;失访3例。随访期间36例存活,无与主动脉夹层相关的死亡,因其它慢性疾病死亡2例。无因主动脉夹层继续形成、假腔扩张行二次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CTA检查未见吻合口渗漏及人工血管扭曲或血流不畅。 结论 根据主动脉夹层破口的位置、升主动脉直径及夹层累及范围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脏器保护策略是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的关键。应用腋、股动脉联合灌注及提高术中最低温度等策略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评价其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至2010年,6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68例,术后造影示支架位置良好,夹层破口被完全封闭或假腔供血明显减少,术后发生内漏8例,3例患者院内死亡。术后随访44例,均行主动脉增强CT(CTA)复查,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3 w~50个月),2例患者因其他慢性疾病而导致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具有安全、可行、有效的特点,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和短期生存率高,根据有限的资料证实B型夹层的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中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82例射血分数<40%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2002年7月至2012年1月进行的选择性OPCAB手术82例,全部经左心室造影测定射血分数在25%~40%之间,平均(35.2±4.8)%。合并心肌梗死史5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6例,不稳定心绞痛24例。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56例,Ⅳ级8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2支病变11例,3支病变53例,左主干18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OPCAB手术,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2.9±0.8)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4例,其中7例在手术中安放。死亡3例,均为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死亡。有6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衰,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保守治疗好转。其中3例心室颤动,均复苏成功。18例行围术期CCO(持续心排血量)监测,术前CO指数在1.8~3.8之间,平均2.4±0.46,术后第1天CO指数在3.6~7.2之间,平均4.8±1.26。结论:严重心功能减退患者实施OPCAB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而长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总结分析经股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期间,下肢缺血及血栓并发症的防治及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因循环衰竭行V-A ECMO辅助治疗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下肢远端灌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V-A ECMO辅助治疗患者中13例成功脱机(59.1%)。2014年至2016年均常规经股浅动脉放置远端灌注管(17例); 2017年至今常规不放置远端灌注管,后根据临床情况及下肢超声血流决定是否放置(共5例,未放置3例,后放置2例),其中3例发生下肢肿胀,经调整后好转;花斑2例,在超声引导下置远端灌注管后好转,无1例发生下肢缺血坏死。结论 V-A ECMO是治疗急性循环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下肢并发症对其预后影响较大。根据病情及辅助检查,合理安置远端灌注,做好抗凝及远端流量管理,减少致残率,提高V-A ECMO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维吾尔族上腹部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择期上腹部维吾尔族手术病人30例分为两组(n=15),A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用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咪唑安定0.15mg/kg、异丙酚4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用异氟醚吸入和异丙酚3mg/(kg·h)恒速输注维持麻醉,并于切皮前由硬膜外导管注入局麻药;B组仅为单纯气管插管全麻。分别监测术前、全麻诱导后、插管后5min及术毕的血流动力学,观察两组全麻药用量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A组全麻药用量较B组显著减少(P<0.05),血流动力学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B组心率及收缩压、血糖在插管后5min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维吾尔族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及血糖影响轻微,但应注意硬膜外局麻药及时追加,以防麻醉减浅和病人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患者应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的不同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 纳入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学会注册数据库中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入组接受VA-ECMO支持的AMICS患者, 根据是否联合IABP及联合时机, 分为VA-ECMO单独组、VA-ECMO+IABP同期组和VA-ECMO+IABP非同期组。收集3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病情危重特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结果及VA-ECMO相关参数及并发症等。主要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事件, 机械循环支持的安全性指标包括血红蛋白下降大于50 g/L、消化道出血、菌血症、下肢缺血、下肢血栓、急性肾损伤、肺水肿及卒中。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组患者随访30 d内的生存结局, 以VA-ECMO+IABP同期组作为参考, 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AMICS患者VA-ECMO+IABP不同时机联合对30 d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68例应用VA-EC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