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于浅表淋巴结射频消融术(RFA)中,采用不同方法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形成隔离带对兔皮肤免受热损伤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 21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腘窝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模型后,分为3组(每组7 只):A组为对照组,未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制造隔离带;B组于RFA术前在淋巴结局部皮下行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5 mL制造隔离带,C组于RFA术前在淋巴结局部皮下先行注射生理盐水1 mL,术中接注射泵按1 mL/min持续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实验动物均在腘窝淋巴结内行RFA术,术后行超声造影(CEUS)测量消融灶范围,并于术后1 h及1周观察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B组与C组消融灶较小,A组较大(P < 0.01)。RFA术后1 h及术后1周, A组皮肤损伤较严重(P < 0.01),B组可出现轻度皮肤损伤,C组未出现明显皮肤损伤。【结论】 对浅表淋巴结行RFA术前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形成隔离带对皮肤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采用持续性注水的方式保护作用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囊肿内声学造影在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肾囊肿硬化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33例接受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先行肾囊肿腔内声学造影:确认为单纯性肾囊肿,遂行肾囊肿硬化治疗;疑为肾盂源性肾囊肿,则放弃硬化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确认为单纯性肾囊肿并接受硬化治疗31例,有效率为87.1%;疑似肾盂源性囊肿2例,转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囊肿内声学造影对鉴别单纯性与肾盂源性肾囊肿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肾囊肿硬化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自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应用于临床以来,腹腔肿物、盆腔肿物及浅表器官肿物的穿刺活检已广泛开展,而超声引导下对纵隔肿物及肺肿物的穿刺活检也屡见报道[1-3]。但由于大部分纵隔肿物易受大血管、含气肺组织及骨骼等周围组织器官的干扰,无法直接找到安全合适的穿刺路径;同时,由于部分肿物较小,穿刺时易伤及周围组织造成大出血、气胸等。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自2010年3月开始,采用局部注射0.5%利多卡因溶液分离周围组织器官的方法提高纵隔肿物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活体兔肝于射频消融(RFA)术中行顺行性胆管内冷盐水灌注冷却(ICSP)及逆行性ICSP对主胆管免受热损伤的保护作用差异性。【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 只)。顺行组动物于RFA术前开腹行外周胆管置管,并于RFA术中经外周胆管置管行ICSP。逆行组动物于RFA术前开腹行胆总管置管,并于RFA术中经胆总管置管行ICSP。RFA术中射频针尖定位于距肝门部主胆管约0.5cm处。RFA术后10周对实验兔行X线胆管造影观察胆道系统改变情况,并取兔肝脏大体标本对主胆管行病理分析,比较顺行组与逆行组间主胆管损伤程度的差异性。 【结果】RFA术后10周胆道造影示逆行组胆道狭窄或扩张、胆汁瘘发生率高于顺行组(P < 0.05),病理检查示逆行组主胆管损伤程度较为严重(P < 0.01)。 【结论】相比于传统方式行逆行性ICSP,于RFA术中行顺行性ICSP对主胆管能起到更稳定的冷却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饮食习惯下血脂与血尿酸改变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91例,其中珠海市患者164例图木舒克市患者127例。检测两地患者血液中的尿酸(UA)、总胆固醇(TC)与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用颈动脉超声测定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 结果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珠海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比例较高,图木舒克患者并发高脂血症的比例较高(P<0.05)。尿酸与总胆固醇是两地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危险因素(P<0.05)。在海珠地区尿酸 (r=0.420)与患者CIMT相关性更高,而图木舒克地区总胆固醇与患者CIMT相关性更高(r=0.286)。 结论 珠海地区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更密切需减少膳食中嘌呤的摄入;图木舒克地区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更密切需减少膳食中油脂的摄入,将可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减缓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超声融合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magic resonance imaging ultrasound,CT/MRI-US)在肝脏超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超声科轮转70名影像医学专业的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培训时间将这些住院医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名学员,对照组40名学员,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试验组采用CT/MRI-US影像融合技术辅助传统模式教学。通过综合能力考核、问卷评估和测试成绩对比研究,评估CT/MRIUS影像融合技术的教学效果。结果 带教前,两组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临床思维和知识转化评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带教后,两组各项指标得分均提升,试验组提升幅度更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专业理论笔试成绩及实践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操作方法掌握度、临床思维能力、教学吸引力、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断下肢浅静脉的位置及最适压力值。 方法选取12位健康志愿者的双侧下肢静脉为研究对象,经足背静脉进行超声造影,使用气压袖带分别在距离踝关节上方5、10、15 cm处绑扎并施加压力,当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SSV)不显影时为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血流,记录压力值。另外,评估踝上10 cm处有效阻断浅静脉前后,同侧腘静脉(popliteal vein,POPV)内径、流速及血流量的变化。 结果踝上5、10、15 cm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的压力阈值分别为(66~69) mmHg(1 mmHg=0.133 kPa)、(68~71)mmHg、(73~75)mmHg(95%置信区间);踝上10 cm处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后,同侧POPV的内径、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流速无明显增加(P>0.05)。 结论踝上不同部位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所需要的压力阈值不同,超声造影可无创监测气压止血带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血流,为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肾损伤的诊断密切关系患者的病情发展及其预后,一旦疑有肾损伤,即应辅以必要的检查,迅速、准确确定损伤程度、范围、分类及有无合并伤等,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而准确依据。近十余年,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y,CEUS)技术的临床应用已取得广泛认可,进一步提高了超声在临床诊断上的价值,并有望在急诊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