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携抗ICAM-1的超声造影剂微泡靶向显影对损伤血管内膜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自制含氟碳声振白蛋白造影剂,制备FITC标记的携抗ICAM-1的靶向超声造影剂.荧光素标记普通造影剂微泡以示对照.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2组,通过高脂饮食建立腹主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模型建立前后分别经兔耳缘静脉推注普通(第1组)、靶向(第2组)2种造影剂微泡,超声监测不同时期、2类微泡在内膜显影情况的差异并做比较分析.造影后取腹主动脉标本做病理对照.结果模型建立前,2组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异.内膜损伤后,靶向微泡持续显影时间明显延长,有延迟排空现象,与普通微泡造影结果相差显著.光镜见第2组内皮黏附微泡明显多于第1组,内膜面有强绿色荧光带形成.结论携抗黏附分子-1造影剂微泡可靶向黏附于损伤血管内膜,超声造影可据此判定早期血管内膜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携CD54单抗的超声造影剂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整和CD54单克隆抗体及白蛋白微泡制备靶向超声造影剂。新西兰大白兔 26只,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随机分 3组。第 1、2组分别使用普通、靶向造影剂行腹主动脉超声造影,第 3组同时应用两种造影剂造影。视频密度法评价两种造影剂对动脉内膜、粥样斑块的造影增强效应,免疫组化检测白蛋白微泡在靶组织中分布情况。结果 各组造影后内膜、粥样斑块峰值视频密度与造影前基值相比均有显著增加 (P<0. 01)。第 1、2组间血管内膜、斑块峰值视频密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1)。第 3组使用普通造影剂的内膜、斑块峰值视频与使用靶向造影剂的对应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5 )。腹主动脉壁上携CD54单抗的微泡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普通微泡为弱阳性。结论 携CD54单抗造影剂对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及斑块有靶向显影价值,可提高超声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亲血栓性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亲血栓性靶向超声造影剂,探讨其体外寻靶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在自制的白蛋白超声造影剂的基础上,采用交连法制备血栓靶向微泡造影剂。体外实验分3组:A组,将靶向造影剂滴加于健康人新鲜血凝块上,光镜下观察微泡与血凝块的粘附情况;B组对照,普通白蛋白造影剂;C组对照,6—肽阻断实验。结果 A组微泡在血凝块外围形成一条凝聚带,并顺着网格状的纤维素带延伸到血块内部,而两对照组均未见微泡与血凝块的结合。结论 采用交连法可制备亲血栓性靶向白蛋白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微泡在体外能与人新鲜血凝块高效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4.
亲血栓性靶向超声造影剂的鉴定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制备亲血栓性靶向超声造影剂,探讨其体外寻靶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在自制的白蛋白氟碳超声造影剂的基础上,采用交连法将带有荧光标记的6-肽(FITC-KV-6)与自制的白蛋白氟碳微泡结合,制备血栓靶向微泡造影剂。体外实验分3组,A组:将带有FITC-KV-6的造影剂滴加于健康人新鲜血凝块上,普通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泡与血块的黏附情况;B组对照:普通白蛋白氟碳造影剂;C组对照:6-肽阻断实验。结果 靶向微泡荧光免疫染色实验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体外实验显示,A组:微泡在血凝块外围形成一条凝聚带,并顺着网格状的纤维素带延伸到血块内部,而2个对照组均未见微泡与血凝块的结合。结论 采用交连法可制备亲血栓性靶向白蛋白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微泡在体外能与人新鲜血凝块高效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5.
新型长效脂质声学造影剂增强兔肝脏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长效造影剂“脂氟显”在新西兰白兔 VX2 肝癌中的造影增强效果。方法  12只患有 VX2 肝癌的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团注脂氟显 0 .0 2 ml/ kg;使用二次谐波显像模式观察记录造影过程 ;用定性视觉评分和定量视频密度分析造影效果。结果 肿瘤视觉增强效果从 10 s开始 ,持续时间长约 4 0~ 6 0 min。视觉评分在造影后 10、 2 0和 4 0 min与造影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6 0 min则无明显差异。造影前后总体视觉效果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视频密度分析 ,造影后 10到 6 0 min的 VX2肿瘤灰阶值非常显著地小于正常肝组织 (P<0 .0 1)。结论 脂氟显能持续增强兔肝脏 VX2 肿瘤超声影像长达 4 0~ 6 0 min,优于多种同类声学造影剂。  相似文献   
6.
靶向超声造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8年,Gramiak等提出超声对比造影的概念,至今,对比超声造影的研究已有30余年。近年来,新型超声造影剂不断兴起,超声造影新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国内外研究显示二者结合能有效增强心肌、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的二维超声影像和血流多普勒信号,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研究的大多数超声造影剂是一种无定向选择作用的全身性造  相似文献   
7.
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制备抗人肝细胞癌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并探讨其体外靶向作用.方法采用静电吸附法将抗人肝细胞癌单克隆抗体HAb18结合到本试验室研制的脂膜氟烷微泡造影剂表面,制备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采用玻片凝集实验、荧光免疫染色实验证明抗体与脂质体微泡的结合;通过花环形成及花环形成阻断实验研究免疫脂质体微泡的靶向作用.结果静电吸附法可使单抗HAb18牢固地结合到脂质体微泡上;免疫脂质体微泡围绕靶细胞形成花环,花环形成率达90%以上.结论采用静电吸附法制备的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在体外能与人肝癌细胞高效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8.
三种兔肾VX2肿瘤模型制作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种建立兔肾 VX2肿瘤模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健康家兔 36只 ,动物模型建立采用三种方法 :1超声引导下肿瘤组织混悬液注射法 ;2手术直视下肿瘤组织块包埋 ;3手术直视下肿瘤组织混悬液注射法。结果 健康成年家兔 36只 ,成功建立 VX2肿瘤模型共 2 6只家兔。其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肿瘤组织混悬液注射法接种 2 2只家兔的 2 8个肾脏 ,其中 10只家兔接种成功 ,成功率为 (10 /2 8) 35 .71% ;手术直视下肿瘤组织块包埋法接种 12只家兔 ,接种成功 4个左肾 ,成功率 (4 /12 ) 33.33% ;手术直视下肿瘤组织混悬液注射法接种 14只家兔左肾 ,成功 12只 ,成功率 (12 /14 ) 85 .71%。结论 三种建立兔肾 VX2肿瘤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其中手术直视下肾内 VX2肿瘤组织混悬液注射法建立兔肾 VX2肿瘤模型的成功率较其他两种方法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蛋白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体内增强动脉血栓超声显像的效果.方法采用FeCl3溶液诱发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非梗阻性新鲜血栓形成;经耳缘静脉团注0.04 ml/kg的白蛋白超声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分为靶向组(20只)和非靶向组(10只);采用视觉观察评价血栓显像增强效果.结果 29只(29/30)兔模型建立成功;造影后视觉观察,靶向组18例达到2级增强效果,1例为1级增强效果,1例死亡;非靶向组仅2例达到1级增强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白蛋白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可显著增强兔腹主动脉内新鲜血栓超声显像效果.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兔肾VX2肿瘤时间-强度曲线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声学造影与增强CT的时间-强度曲线,初步探讨本科室自制的脂质体超声造影剂的显像机理。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常规超声频率,对14只左肾种植有VX2肿瘤的家兔进行观察,造影前显示肿瘤的最大切面,注射超声造影剂后固定探头切面10min,得到声学造影的灰阶时间-强度曲线,在48h内做CT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肾肿瘤和肾实质声学造影和增强CT的时间曲线达峰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曲线下降斜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和超声造影剂在肾脏内药物代谢动力学不同,通过肾脏后的CT造影剂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由肾脏排泄,而本实验室自制的超声造影剂可在体内多次循环灌注肾脏,是血池显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