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管理模式联合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常规院内转运的40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管理前组,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多学科协同管理模式联合SBAR沟通模式管理的41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管理后组;管理前后均为同一批医护人员,共31名,岗位无变动;比较管理前后两组交接时间、护士救治能力、不良转运事件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后组检查等待时间、交接耗时、接收科室转运时间及转运总时间均短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理论知识掌握、救治主动性、伤情观察判断、操作技能及医护配合沟通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医患沟通、转运过程护理、科室间合作及接诊科室护理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将多学科协同管理模式联合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国产血管塞封堵儿童长管状特殊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收治的5例特殊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6~11岁,平均(9.0±3.2)岁,动脉导管呈长管漏斗型状,主动脉侧及中段平均直径4.28 mm,肺动脉侧平均直径1.7 mm,平均长度12.8 mm.采用国产血管塞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血管塞直径选择较PDA直径大20%~30%,术中采用经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及胸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5例患儿成功置入血管塞,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造影检查血管塞位置正常,无分流,无脱落、移位、溶血等并发症.结论 血管塞介入治疗儿童特殊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1病例简介患者,男,80岁,因"反复心悸、气短9年,右下肢疼痛进行性加重2d"于2010年4月24日就诊。患者于1999年12月20日因心悸、气短在我院诊断为心房纤颤,之后长期服用倍他乐克、地高辛控制心室率,同时长期服用华法令(3mg清晨空腹服用)预防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AMI住院患者75例,心电图记录以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为依据。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死亡6例,病死率8.0%,对照组无一例死亡。老年组病死率13.3%,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死亡原因,Ⅲ度A-VB引发室颤死亡2例,室性心律失常死亡2例,泵衰竭2例。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常不典型,并发症或夹杂病较多,病死率较高,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移植肾动脉狭窄是影响肾移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率为1%~23%,平均10%左右[1]。我院近期对一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5岁,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5年,因血压升高,移植肾功能异常1个月入院。患者因患“慢性肾炎,肾功不全(尿毒症期)”于2000年11月24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移植肾与右侧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术后肾功能监测正常,血压较平稳,一个月前血压升高(186/112mm Hg,1mmHg=0.133kPa),服药难以控制。查体右髂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化验血尿素氮(BUN)9.64mmol/L(正…  相似文献   
6.
脑皮质异位导致癫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皮质异位所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在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例脑皮质异位致癫痫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对于脑电图CT检查未见异常的癫痫,经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皮质异位。结论:对于年轻的癫痫患者应做进一步磁共振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SST)原因,以提高对其认识和处理水平。方法:自2001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对13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成功率98.5%(130/132)。对7例发生SST(5.3%)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SST病人发病原因:冠脉血流未达TIMI3级者5例,停低分子肝素12~24h者2例。6例患者经再次急诊PCI治疗后抢救成功,1例患者静脉溶栓无效死亡。结论:急诊PCI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有发生SST可能,若不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窦瘤(sinusaortic aneurysm)破裂,又称为瓦氏窦瘤破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约为先天性心脏病的0.31%~3.56%[1]。主动脉窦瘤破裂后,原低压的心腔突然承受很高的压力和容量负荷,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心力衰竭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成功经导管介入封堵主动脉窦瘤2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传统治疗采用外科手术,但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常伴有一些与麻醉、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导管介入封堵术因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手术瘢痕等优点,是目前治疗PDA的首选方法。2004年1月-2005年4月,我们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PDA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9年2月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对27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术后24h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1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11例残余分流消失;术后心电图显示3例有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7例均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3、6、12个月结果显示,右心室流出道流速降低,未发生右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下降。结论在管状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