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三维重建放大技术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58例,利用三维重建及重建放大技术,使微小动脉瘤的载瘤动脉显示更清晰,使瘤颈、瘤体的生长方向显示更理想.结果 158例患者共发现194个动脉瘤,其中发现长径在3 mm以下的微小动脉瘤68个,分别采取了栓塞、手术夹闭、定期观察等治疗方案.结论 DSA血管三维重建放大技术能够清楚显示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载瘤动脉和瘤颈、瘤体等结构,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C型臂CT在肺结节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活检方法将57次肺活检术(56例患者)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进方法组,比较2组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辐射剂量,分析肺活检术阳性率和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传统方法组及改进方法组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69.44%(25/36)和95.24%(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改进方法组的辐射累积剂量及有效剂量均高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检方法是活检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型臂CT可明显提高肺结节穿刺准确率,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51例患者51个孤立性肺结节(SPN)于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术前行C臂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并统计该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VATS转开胸手术率,以及SPN平均大小,距脏层胸膜距离、病理学结果.结果 C臂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平均定位时间16 min,无症状气胸发生率7.8%,无症状出血率21.6%,1例(2.0%)发生脱落,SPN平均大小10.7 mm,距脏层平均距离25.3 mm,穿刺距离(皮肤至肺结节的距离)66.7 mm,恶性SPN占60.8%.结论 C臂CT引导下Hook-wire肺小结节定位准确、安全、快速,是一种高效的引导方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6层CT冠脉成像(CTA)评判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40例,分别依次完成256层CT冠脉及冠脉造影(CAG),对比分析"罪犯"血管内"罪犯"斑块处的CT值及CAG的表现。结果以临床诊断以及CAG影像表现为标准,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稳定心绞痛病人的"罪犯"血管及"罪犯"斑块,其检出率为100%,均能完成CT值的测量及CAG测量。CT测量病变狭窄程度:UAP组"罪犯"斑块处血管狭窄率为(77.17±12.86)%,SAP组"罪犯"斑块处血管狭窄率为(82.30±6.16)%。病变的狭窄程度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病变斑块的CT值方面:UAP组"罪犯"斑块CT值为(78.70±36.79)Hu,SAP组"罪犯"斑块CT值为(180.63±86.14)Hu。UAP组"罪犯"病变斑块的CT值较低,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56层CT冠脉成像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检出冠脉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能较准确地对斑块密度做出定量的诊断,间接反映CHD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肺部小病灶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C臂CT引导下15例患者16次肺小病灶RFA的穿刺成功率、术后累积生存率、肿瘤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辐射剂量.结果 16例次肺小病灶RFA中,18处病灶穿刺成功率为100%.12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气胸2例(均无需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咯血3例,胸痛7例.15例患者RFA治疗后的6个月生存率为100.0%,1年生存率为69.0%,2年生存率为60.0%.有影像随访记录的15个病灶中,术后第1次复查(1~3个月)显示肿瘤缓解率(CR+ PR)为53.3%(8/15).手术平均累积剂量及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87.62±108.46)mGy和(5.50-3.31) mSv.结论 C臂CT在肺部小病灶RFA术中能给术者带来丰富的信息,可提高病灶穿刺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影像引导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56层CT冠脉成像(CTA)评判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40例,分别依次完成256层CT冠脉及冠脉造影(CAG),对比分析“罪犯”血管内“罪犯”斑块处的CT值及CAG的表现。结果以临床诊断以及CAG影像表现为标准,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稳定心绞痛病人的“罪犯”血管及“罪犯”斑块,其检出率为100%,均能完成CT值的测量及CAG测量。CT测量病变狭窄程度:UAP组“罪犯”斑块处血管狭窄率为(77.17±12.86)%,SAP组“罪犯”斑块处血管狭窄率为(82.30±6.16)%。病变的狭窄程度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病变斑块的CT值方面:UAP组“罪犯”斑块CT值为(78.70±36.79)Hu,SAP组“罪犯”宽块CT值为(180.63±86.14)Hu。UAP组“罪犯”病变斑块的CT值较低,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56层CT冠脉成像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检出冠脉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能较准铂地对斑块密度做出定量的诊断,间接反映CHD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异同。方法入选112名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重建237枚支架,评估再狭窄情况。结果 237枚支架中发现33例再狭窄;256层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为93.94%,特异性为91.18%,阳性预测值为63.27%,阴性预测值为98.94%,其中植入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内支架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植入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内支架。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尤其可作为植入于左主干、前降支近中段内的单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肺内孤立性结节胸腔镜术前C臂CT引导下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19例共19个孤立性结节性病灶,术前皆行C臂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根据手术结果,评价术前C臂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手术转为开胸手术的概率.结果 19例患者19个结节行胸腔镜切除术,术前C臂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94.7%(18/19);无症状气胸发生率10.5%(2/19),均无需闭式引流治疗,无咯血、血胸等并发症.胸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5±8.5)min;无中转开胸病例;住院时间8~27d,平均14 d.肺内孤立性结节性病灶术后组织学诊断结果为支气管肺泡癌5例,腺癌3例,平滑肌肉瘤1例,非恶性结节8例.结论 胸腔镜术前C臂CT引导Hook-wire定位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快速、安全、有效,特别在直径≤10 mm的肺微小结节的定位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直径≤3c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47例肝癌患者,共消融63个特殊部位(指距离大血管、大胆管或肝外脏器5mm以内)病灶。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增强CT复查及随访,统计肿瘤完全坏死率、肿瘤局部进展率、肿瘤肝内新生率、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经皮穿刺RFA治疗。RFA术后1个月特殊部位肝癌完全坏死率为88.89%(56/63);RFA术后3、6、12个月及1年以上的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4.77%(3/63)、3.17%(2/63)、3.17%(2/63)、1.59%(1/63),肿瘤肝内新生率分别为15.87%(10/63)、4.76%(3/63)、12.70%(8/63)、3.17%(2/63)。至随访截止时间,47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8%(39/47)、63.83%(30/47)、36.17%(17/47)。RFA术后,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6例(12.77%)出现肝包膜下少量血肿,10例(21.28%)术后发热,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特殊部位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