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L-8+781C/T位点与它的受体CXCR1+2608G/C的基因多态性和结核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78例结核病患者和97例健康对照者的IL-8+781C/T位点和它的受体CXCR1+2608G/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χ2检验分析这两个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IL-8+781C/T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2.0%,15.4%和2.6%,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5.6%,13.4%和1.0%。2组间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用行×列表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同时C、T等位基因在2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CXCR1+2608G/C位点GG、GC和CC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3.3%,15.4%和1.3%,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9.4%,20.6%和0。2组间GG、GC、C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用行×列表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同时G、C等位基因在2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 IL-8+781C/T位点和CXCR1+2608G/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感染的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章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动脉瘤手术中,为了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及避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常应用临时阻断技术。文章对应用临时阻断技术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结核病细菌学检查的金标准[1],而目前常规使用结核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存在结核菌生长缓慢,阳性率低,严重影响结核病的诊断治疗的现状,因而寻找一种快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对结核病诊断治疗有着重大意义.2007年我院购进的BACTECMGI960system是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新方法、新技术.为了更好更快更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检验依据,我院应用了作为标本相结合的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新方法.为了解其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以常规的改良罗氏培养基、结核菌快速培养仪和常规痰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两两结合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替米沙坦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替米沙坦的油水分配系数,预测并解释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情况。方法:以正辛醇-水为模拟系统,采用摇瓶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32 nm 波长处测定分配平衡后油相中药物浓度,由此计算替米沙坦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在正辛醇-水体系中,pH=7.29时替米沙坦的油水分配系数 lgP=2.22。结论:应用摇瓶-紫外分光光度法,能够准确测定替米沙坦的油水分配系数,并由此推测其体内过程。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维生素C粉针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粉针联合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50例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A组予常规抗感染治疗;B组在同A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粉针。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胸片及痰细菌培养等。结果A组痊愈16例,显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B组痊愈18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92%。A组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缩短,胸片阴影吸收较快。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有效治疗措施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耐药结核菌逐渐增多,传统的结核杆菌药物敏感试验耗时长,不利于结核患者的早期有效的治疗.尽管目前有一些快速检测结核菌药物敏感性的方法,但由于仪器和试剂昂贵或者技术复杂很难推广.我们利用CLSI(NCCLS)M24-A微量肉汤稀释法原理,通过缩短药敏试验的时间,缩短整个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时间,达到快速检测患者的耐药情况,以便及时指导临床用药.本文随机选择100例患者分别采用快速实验及传统药敏试验方法进行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痉挛(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严重的并发症之一。SAH后,聚集在蛛网膜下腔内的血液及其分解产物触发炎症反应,引起白细胞向蛛网膜下腔迁移,在细胞因子等的作用下,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触发血管痉挛。选择蛋白(Selectin)是一类表达于白细胞、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的3个受体家族的统称,是体内和体外介导白细胞俘获、滚动的主要黏附受体。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大小、数目、动脉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78例患者320个动脉瘤中,81例患者8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发生率为25.3%。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宽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及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是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OR=1.549,P=0.029)、动脉瘤大小(OR=1.158,P=0.007)、手术时机(OR:0.699,P=0.038)、宽颈动脉瘤(OR=0.524,P=0.028)是术中存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时阻断夹的应用是独立的保护因素(OR=2.244,P=0.008)。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主要与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动脉瘤颈宽窄和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0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的手术时机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0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22例,Ⅱ级46例,Ⅲ级27例,Ⅳ级11例。结果本组近期疗效良好率85.8%,病死率6.6%。Ⅰ级动脉瘤破裂后72h内手术(早期)、4~14d手术(中期)和14d后(延期)手术,近期疗效均为良好:相应手术时间点Ⅱ级病人疗效良好率依次为94.4%、70.6%、100%,Ⅲ级病人依次为88.9%、75.0%、90.0%,Ⅳ级病人依次0、O、85.7%。结论Hunt—Hess分级Ⅰ~Ⅱ级前交通动脉瘤病人应尽早手术,但Ⅱ级病人CT显示出血量多的病人在最后一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4d手术.近期疗效不确定;Ⅲ级病人若错过早期手术机会宜延期到14d后手术。Ⅳ级病人应延期到14d后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