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内小病灶手术定位的探讨李元光,刘炳存,马廉亭,张积志脑内小病灶手术切除成功的关键在手术前精确的定位。近几年来,我们共收治该类患者20例,经手术全切除,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6~20岁14例,21~36岁6例。病...  相似文献   
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诊断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79年12月到1986年11月共收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34~65岁,平均54.4岁。临床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害者16例,脊髓半侧损害3例。根据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轻型4例,中型9例和重型6例。颈椎平片均显示颈椎骨质增生,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规定的四型,计:连续型3例,分节型8例,混合型2例,其他(或局灶)型6例。本组中5例伴有前纵韧带骨化,12例伴有发育性椎管狭小。CT 扫描6例,对鉴别椎体后缘骨嵴和骨化韧带有帮助。本组中18例病人接受了手术,共行手术25次:前路减压16次(Cloward 法11次,椎体次全切除5次),后路减压9次(广泛性椎板切除6次,椎管扩大3次)。术后随诊1~4年10例,1年以内8例,手术结果,优者4例,良者8例,改善5例,无效1例。并着重对后纵韧带的解剖特点、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们收治火器性颅脑穿透伤共91例,其中并发脑膨出(脑突出)者14例。这是火器性颅脑穿透伤常见的并发症,其致病原因有多种,处理不当往往造成伤员的残废和死亡。现结合本组病例着重于致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第三脑室后部肿瘤位置深,周围结构重要,手术困难,死亡率较高。外科治疗,手术入路有多种,但入路深,暴露不充分,影响肿瘤的全切治愈率,且术后常遗有偏瘫、偏盲、记忆障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23例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发病后7小时内)的手术治疗结果。在此期间手术治疗,可在血肿压迫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之前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降低了病死率(26%)和术后功能障碍。此外,经大脑外侧裂入路,术中避免对脑组织的刺激以及术后血肿腔放置引流管等,均为本手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报告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后部肿瘤18例。初期应用VanWagenen的“L”形顶颞叶皮质切口者,术后常遗有同向偏盲,改用颞中回或顶间沟直线切口者,少损伤视放射纤维。本组全切除和次全切除各7例,部份切除4例,术后良好5例,改善8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死亡2例。认为改进的Van Wagenen手术入路是切除第三脑室后部肿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第三脑室后部或松果体区肿瘤,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结构重要,如手术增加损伤,即影响疗效,因此,该区肿瘤的手术入路虽较多,但尚缺乏公认为疗效最好的方法。我们在临床中曾采用顶枕部经胼胝体入路(Dandy 氏法),经幕下小脑上入路(Krause氏法),经侧脑室室间孔入路(Egorov 氏法)和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Van Wagenen 氏法)等,但各种入路均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目前,我们较多地采用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  相似文献   
8.
有关重型颅脑损伤的标准、手术和治疗结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国内外均不断在进展,近年来由于应用CT扫描,对伤情的判断更为准确,许多颅内血肿免以误诊,但短期内尚难普遍使用。治疗上,一部分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的伤员,应用颅内压监护,可以准确地测定颅内压,便于加强治疗措施。巴比土疗法、控制呼吸、半颅切除和双额切除的大骨瓣减压等疗效上尚存在不同意见。此外,重型颅  相似文献   
9.
颅内上皮样囊肿(epidermoid),又称胆脂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2~2.5%。我科自1966年6月至1987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者共28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截瘫采用脊髓前路减压术者逐渐增多,我们在唐山、丰南地震时开始在一些单位采用此种手术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手术大多是在伤后数日、数周或数月进行的。一般认为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时间过久手术很难奏效。因此,对于1年以上的晚期外伤性截瘫病人多不主张再行手术治疗。鉴于临床中病人迫切要求治疗的心情,我们于1978年2月首次试用于伤后1年7个月的截瘫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后我们又对更晚期的病人进行了手术,到1979年11月底,共手术外伤性截瘫和四肢瘫病人82例,其中1年以上的晚期截瘫40例,今仅就获得随诊的35例1年以上的晚期截瘫病人,着重于手术适应症、疗效的有关因素和手术操作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