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早期的患者分为接受早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支镜治疗组(治疗组)和拒绝接受无创通气及纤支镜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变化、血气分析变化、首次痰培养阳性率、气管插管率、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 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h PaO2升至(74±11)mm Hg,至24h达(75±10)mm Hg,对照组分别为(49±11)mm Hg、(51±8)mm 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4h后呼吸频率为(30±5)次/m in,pH值为7.38±0.10,PaCO2为(46±10)mm Hg,对照组分别为(37±5)次/m in、7.30±0.12、(59±8)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首次痰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0%和33.3%、气管插管率为24%和57.14%、R ICU住院时间为(13±4)d和(16±4)d、病死率为12%和42.86%,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支镜技术是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能迅速改善动脉血气、缓解呼吸困难,减少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减少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下鼻甲全段和前端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153例有明显鼻塞症状的单纯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下鼻甲前端,对照组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下鼻甲全段。术前和术后1年均对患者鼻塞的主观感觉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在术后随访观察鼻黏膜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的VAS评分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鼻甲前端和下鼻甲全段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下鼻甲肥大疗效相似,但下鼻甲前端射频消融操作更简单,并发症更少;由于对破坏鼻黏膜连续性的风险小,因此更安全,并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常用于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筛选和评价,但目前很少有四氯化碳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报道。 目的:建立家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观察造模过程中动物的肝脏功能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2/2008-04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40只普通级日本大耳家兔,雌雄各半,体质量1.75~2.25 kg,用于建立家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方法:40只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腹腔注射40 g/L 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3周四氯化碳剂量为0.1~0.2 mL/kg,根据动物的情况每周注射2次;3~6周四氯化碳剂量调整为0.3~0.4 mL/kg;6~8周为0.4~0.5 mL/kg。于注药后4,8,12周分别留取肝组织和血清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观察和生化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家兔肝脏大体及病理学改变,静脉血生化指标的变化。 结果:纳入日本大耳家兔40只,造模20 d 时,实验组家兔死亡4只,原因主要为急性肝坏死及对药物的耐受性差。40 d 时死亡1只;50 d 腹腔注射因药物误入血管死亡1只。①对照组家兔肝脏外观呈暗红色,病理切片示: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实验组8周时,肝脏呈暗紫色,表面有轻微粟粒样改变,病理切片示:肝细胞点状及点灶状坏死,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呈早期纤维化症状。12周时,肝脏呈灰褐色,有较明显粟粒样改变。病理切片示: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炎性细胞浸润,为明显肝纤维化症状。③家兔血生化指标随着注药时间的延长,白蛋白含量及白球蛋白比值逐渐下降,球蛋白、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逐渐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前期明显升高后期又有所下降。 结论:长期给予四氯化碳可导致家兔的肝纤维化形成,并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IP10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为研究细胞内IP10的基因表达调控和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重要工具.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IP10启动子区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pDsRed1-1-IP10;用脂质体瞬时转染HEK293 细胞,观察IP10启动子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结果:酶切和DNA 测序证明所构建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是正确的;该表达载体在HEK293细胞静息状态下表达水平很低,经LPS 刺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高亮度的红色荧光.结论:所构建的IP10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是正确的,对生理相关刺激有很好的反应,可有效地用于IP10基因表达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自细胞DR抗原(CD14^+/HLA-DR)表达率的变化在术后感染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的定义,将8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分别测定3组患者术前血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计算MELD评分,并动态检测术后CD14^+/HLA—DR表达率,分析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感染组和感染休克组术前血胆红素、INR、血肌酐和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CD14^+/HLA-DR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和感染休克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发生后,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的CD14^+/HLA—DR值显著下降,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感染最重时两组的CD14^+/HLA—DR值均降到最低值,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MELD评分和术后CD14^+/HLA—DR表达率是监测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对术前高MELD评分或术后可疑感染的患者,动态监测CD14^+/HLA-DR表达率对病情判断和治疗调整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致Ⅱ型呼吸衰竭人院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结果及峰值呼气流速(PEF)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72h后的pH、PaO2较治疗前增加,PaCO2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72h后的RR、H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72h后的RR、HR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72h后的PEF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治疗72h后的PEF增加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HR、RR及PEF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气道阻塞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组(A组)60例和稳定期组(B组)42例;另选取我院普通肺炎患者9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血液,进行PCT、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氧饱和度(S02%)水平的检测,常规留取痰液做痰培养培养;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进行评估,记录患者呼吸困难指数(mMRC)、病情发作频率及最终转归。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T、WBC、S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与稳定期患者PCT、WBC、CRP及S0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mMRC、2年内发作频率与入院次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率及2年内死亡率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诱发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PCT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