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Agnor是核仁组成区 (NOR)相关嗜银蛋白的简称 ,它能反映细胞核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的r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质的合成状况。Agnor曾被细胞遗传学家用于某些遗传疾病的研究。自改良Agnor染色法后 ,已有不少学者将其应用于肿瘤研究[1]。最近国内外报道了Agnor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2,3]。我们对于正常骨髓象中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及晚幼粒细胞进行Agnor染色分析 ,发现Agnor与血细胞成熟发育相关 ,现报告如下 ,供同道参考。1材料与方法1.1取30例经瑞氏染色显示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增…  相似文献   
2.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和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中药作为天然的MDR逆转剂已经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现将近几年来广大学者研究的P-gp成果综述如下,期望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epa1-6细胞荷瘤小鼠肝癌移植瘤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顺铂组及南蛇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于左前肢腋部皮下接种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1-6(1×106)0.1ml/只。接种后2周,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南蛇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药液浓度为10、20、40mg/kg,连续给药28d,末次给药24h后,检测肿瘤重量、移植瘤组织内肿瘤细胞的凋亡,检测移植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南蛇藤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平均瘤重均有所减少(P<0.05或P<0.01);南蛇藤中、高剂量组移植瘤内凋亡的肿瘤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同时VEGF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一定浓度的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南蛇藤总萜对Hepal-6荷瘤小鼠外周血VEGF、CECs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无菌接种技术制作小鼠肝癌Hepal-6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南蛇藤总萜高、中、低剂量(40 mg/kg、20 mg/kg、10 mg/kg)对Hepal-6荷瘤小鼠外周血VEGF、CECs表达的影响.结果 南蛇藤总萜在20 mg/kg时,外周血VEGF (45.24±21.36) pg/ml、CECs (0.83±0.10)%表达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0.9%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南蛇藤总萜可明显降低VEGF、CECs表达,这一作用可能与南蛇藤总萜抑制肝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延庆 《中国保健》2009,(17):713-714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往往预后效果不佳,对于高龄或身患各种疾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手段常较难选择。现对2003~2008年我院收治的10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痛风康复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及药物短期毒副作用,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用定制高酵母饲料和腺嘌呤溶液适应性喂养1周后,于大鼠右后踝关节腔注射0.1 mL尿酸钠晶体悬浊液(100 g/L)进行造模。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痛风康复方低剂量组、痛风康复方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分别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或5 g/kg、10 g/kg、0.3 mg/kg相应药物溶液,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各组均连续灌胃3 d。自灌胃开始每隔12 h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右后肢踝关节最大直径,连续3 d,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相对肿胀度变化趋势,比较3 d后各组大鼠踝关节相对肿胀度。给药结束后抽取各组大鼠的外周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血清制成芯片送检,使用热荧光检测技术检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抽取各组大鼠右后踝关节关节液进行中性粒细胞富集检测。分离各组...  相似文献   
7.
蒋立峰  刘延庆 《中医学报》2011,26(5):526-529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化疗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医药治疗化疗致骨髓抑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结果:中医药治疗化疗致骨髓抑制在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和科研成果.结论:中医药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特点,从多环节、多靶点发挥疗效,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内1214篇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期刊文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与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布;分析湿疹伴瘙痒剧烈时辨证用药规律;使用Spss Modeler软件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湿疹治疗用药的关联规则及处方规律,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4篇文献,970首方剂,涉及中草药454味.其中内服汤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甘草、白鲜皮、生地黄、苦参等;外用方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等;高频药物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主归"肝、肺、脾"经;湿疹伴瘙痒剧烈者辨证加减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地肤子、白鲜皮、乌梢蛇等;通过关联规则发现核心药对为栀子-甘草、黄柏-白鲜皮-苦参、荆芥-防风、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结论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用药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为主,甘草、白鲜皮、荆芥、防风和苦参等药物使用频次高.  相似文献   
9.
中药有效成分抗消化道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通过抑制其生长的某些中间环节,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消化道肿瘤以实体瘤为主,与血管生成密不可分,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血管生成对消化道肿瘤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具有抗瘤谱广、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因而应用中药有效成分抑制消化道肿瘤血管生成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确诊感染德尔塔(Delta)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9日-8月16日在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确诊的75例Delta毒株COVID-19患者,并与2020年2月扬州市37例确诊原始毒株COVID-19患者进行比较,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75例Delta毒株感染患者中,男26例,女49例,中位年龄50.7(35.0,67.0)岁,其中41 ~64岁者24例(32.0%),≥65岁者28例(37.3%);原始毒株感染患者中位年龄46.2(36.5,55.5)岁,其中41 ~64岁者20例(54.1%).47例(62.7%)确诊Delta毒株COVID-19患者曾接种过1~3针疫苗,66例(88.0%)患者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后有明确的接触史,而34例(91.9%)原始毒株感染患者有明确接触史.5例Delta毒株感染患者无临床症状,54例(72.0%)有不同程度的发热,39例(52.0%)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21例(28.0%)有神经系统症状.就诊时病程>48 h患者年龄大于病程<2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48 h患者单核细胞计数低于病程<24 h患者,病程>48 h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病程<24h及24~ 48 h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病程24~48 h以及>48 h患者胸部CT特征性炎症检出率高于病程<2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者咽拭子核酸开放阅读框基因、核壳蛋白基因Ct值无差异.结论 扬州市Delta毒株COVID-19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与COVID-19原始毒株相比,Delta毒株感染患者神经系统症状高发,肺部病灶进展迅速,建议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