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支架(直径小于3mm)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近期效果. 方法在急诊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冠脉介入治疗方法,对46处"犯罪"血管病变进行了支架置入,根据使用支架的大小分为大支架组(n=28,直径≥3mm)和小支架组(n=18,直径<3mm).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支架 (直径 <3mm)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介入治疗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在急诊的情况下 ,采用常规的冠脉介入治疗方法 ,对 4 6处犯罪血管病变进行了支架植入 ,根据使用支架的大小分为大支架组 (n =2 8,直径≥3mm)和小支架组 (n =18,直径 <3mm)。观察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期间的无事件发生率、再心绞痛、再心肌梗死、急诊搭桥术和急诊介入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等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的无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两组间均无再发AMI、急诊介入治疗、亚急性血栓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大支架组有 1例在犯罪血管支架植入后 2h发生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经电转复后行急诊冠脉搭桥术。 2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在介入治疗血管再通后仍不能控制病情 ,分别在术后 3h和 5h死亡。 1例急诊术后 1h再发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完全缓解 ,以上 4例均为 3支病变。小支架组仅在 1例术后拔鞘管时迷走神经兴奋引发心绞痛 ,经药物治疗缓解。结论 与大支架组相比并未见到小支架植入后增加了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均获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TIPS治疗和临床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和评价经皮治疗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16例有门静脉及其属支闭塞症状的患,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均为非海绵状血管变性所致。通过建立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通道(TIPS)、带膜支架旁路术和经皮抽吸取栓法清除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提高门静脉的血流输出量。结果 13例采用经皮技术治疗获得成功。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所致的门脉高压均得到纠正,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立即停止;顽固性腹水和黄疸症状得到缓解。结论 经颈静脉门腔静脉分流术、门静脉内带膜支架旁路术和经皮门静脉及其属支抽吸取栓法对于治疗非海绵状血管变性和非瘤栓所致的门静脉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钬激光经皮心肌血运重建术(PMR) 的方法学。方法 病例选择:①顽固性Ⅲ~Ⅳ级心绞痛,②冠脉病变不适合搭桥,③6 个月内无心肌梗死( 心梗) ,④心电图和ECT 示心肌缺血,⑤左室最大舒张厚度≥8mm 。操作方法:双平面左室造影,取最大舒张期作定位参照;激光器同步在T 波易损期前30ms;经大腔管送入激光导管对缺血左室壁打孔,深度6m m ;在屏幕上标示打孔部位和序号。结果 4 例病人男性(62 ±7) 岁。心绞痛(21±9) 年,加拿大分级Ⅳ级3 例,Ⅲ级1 例。心电图和ECT 示前壁、下壁或间隔缺血;左室壁最大舒张厚度(11 ±3)m m ,射血分数(62 ±5)% ;冠脉造影3 支和2 支弥漫性病变各2 例。共打孔(14 ±3) 个,操作中病人无不适,无并发症,手术时间(68±7)min。术后心肌酶和心电监测正常,第3 天心绞痛降为Ⅱ级1 例、Ⅲ级2 例,1 周降为Ⅱ级3例,维持Ⅲ级1 例,随访5 个月均降为Ⅱ级。结论 采用钬激光系统行PMR 安全可行,对Ⅲ~Ⅳ级心绞痛者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使用的操作方法简单实用,能有效防止心脏穿孔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冠脉内支架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心绞痛常常是冠心病急性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的前奏或必经之路。如果在不稳定心绞痛期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完全避免上述急性事件。因此,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非常重视的问题。目前的研究认为,不稳定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脉内静止的粥样斑块突然破裂,局部的凝血机制激活,形成活动病变,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自溶交替的现象[1],造成冠脉内血流异常改变所致的心肌缺血,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心绞痛。因此,人们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围绕着扩张冠脉、抗凝、溶栓和冠脉内介入进行研究,期望找到一个有…  相似文献   
6.
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采用钬YAG激光器及其导管系统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治疗(PMR)的方法学和临床疗效。方法14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3.3±7.5)岁,心绞痛史(7.3±7.0)年。病例选择标准①药物治疗无效的Ⅲ、Ⅳ级心绞痛;②冠状动脉病变不宜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③左室射血分数(LVEF)≥45%;④6个月内无心肌梗死病史;⑤心电图、平板试验或ECT检查有心肌缺血证据;⑥超声检查左室壁最大舒张期厚度≥8mm。操作方法先作RAO30°和LAO60°左室造影,冻结在最大舒张期作为定位参照;将激光系统心电同步调整在T波易损期前30ms,校正实际激光能量;经大腔引导管送入激光导管,对缺血左心室壁进行激光打孔,深度控制在6mm以内;在屏幕上标示出打孔部位和序号以保护打孔均匀。随访观察心绞痛级别、心电图、心脏超声、ECT、心肌酶等。结果每例平均打孔(17.5±4.1)个,发放脉冲(68.1±9.3)个,能量(135.8±18.2)J.PMR操作中病人无不适,操作时间(87.5±24.3)min,X线透视时间(23.5±7.6)min。未发生心包填塞等并发症。随访(4.9±1.4)个月,心绞痛平均下降2.4级,药物减少2.1种,缺血心壁减少0.9个,运动耐量提高(P<0.05)。结论PMR是治疗顽固性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可防止心脏穿孔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TCD在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查的特点,评价TCD在CC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CCI患者行TCD检查,并与正常人的TCD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TCD异常患者218例,占81.95%,合并脑血管狭窄61例,占27.98%,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异常、频谱异常、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值增高。结论 CCCI患者大多数TCD异常;TCD检查对CCCI的诊断、疗效观察及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操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球囊预扩张效果对支架置入操作的影响.方法将内径≥3.0 mm的前降支开口以远病变(长度≤20mm、狭窄80%~99%、中度以下钙化、TIMI Ⅱ~Ⅲ级、近端弯曲≤45°)随机分为2.0 mm、2.5 mm和3.0 mm球囊预扩张组,采用同一品牌的指引导管、导丝和球囊导管进行预扩张,观察球囊充盈程度、球囊通过病变率、TIMI血流率和夹层发生率.对达到支架样扩张效果者结束操作,其他病变均置入相同品牌的预装混合支架并观察支架到位率、球囊充盈程度、近端血管直径与球囊直径、残余狭窄程度、TIMI改善率.结果共入选病人50例(男36、女14),年龄67.8±15.3(42~87)岁.前降支病变特点长度16.4±8.3(5~24)mm,狭窄程度94.1±5.2(80~99)%,TIMI 1.6±0.7(1~2).三组病人年龄、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和TIMI等参数具有可比性(P<0.05).预扩张后,3.0 mm球囊组2例达到支架样扩张效果,退出观察.各组预扩张压力和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2.5 mm以上球囊组相比,2.0 mm球囊组预扩张后TIMI改善率低、支架不能通过病变率高(P>0.05).与2.5 mm以下球囊组相比,3.0 mm球囊组的TIMI改善率、支架通过率虽然较高,但血管夹层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P<0.05).三组综合分析,对直径3.0 mm的病变血管采用2.5 mm球囊预扩张夹层发生率低、支架通过率高、TIMI改善率适中.结论如果不考虑可能达到的支架样扩张效果,预扩张操作最好选用比病变血管内径小10%~20%的球囊.这样一方面能达到较好的预扩张效果、便于支架到位,另一方面又不至于明显加重血管损伤或造成新的需要处理的血管夹层.  相似文献   
9.
随着介入放射的发展,导管室应有一套科学的质量保证和管理以适应迅速发展中介入放射的需要。导管室质量保证包括心血管造影机、影像摄影及诊断的质量和导管室配合造影及介入放射术的质量保证两个部分,本文着重讨论后者的质量保证与管理。一般情况放射科导管室成立于1989年,至今有3名护士,由科主任领导,指定一石介入放射医生负责导管室日常工作安排。导管室负责全院的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放射,除心脏及颅脑由专科医生操作外,其余由放射科医生操作,每周有各自的导管日。两台心血管造影机,其中一台有双向数字减影功能,激光打印摄影。两…  相似文献   
10.
我院引进国外技术,成功地开展了4例经皮心肌激光血运重建(PMR)术[1]。导管室术前、术中的正确准备与配合是PMR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2岁。心绞痛病史2~36年,心绞痛Ⅳ级3例,Ⅲ级1例。心电图检查4例均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每例术前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4例中1例为1支冠状动脉狭窄伴有前降支-冠状静脉窦瘘,其余3例均为2~3支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4例均有PMR术适应证。用于做PMR术的仪器是美国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