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在矢状窦旁腩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经头颅CT及MRI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的22例患者;术前均运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评估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脑表面回流静脉情况.术中根据成像结果有目的 地保护重要的回流静脉,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进行随访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2例患者的术前磁共振脑表面成像中脑表面回流静脉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与静脉损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能在术前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与脑表面回流静脉之间关系,可在术前对患者肿瘤表面脑回流静脉做出正确的评估,对脑表面重要回流静脉的保护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及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探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其中食管癌4例,胃癌7例,结肠癌6例,直肠癌7例,运用SIEMENS ECAM^deut SPECT仪进行^18F—FDG显像。结果^18F—FDG显像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转移和复发的灵敏度为94.7%,特异性80.0%,准确性91.7%。在^18F—FDG显像真阳性18例中,2例为局部复发,5例为局部复发伴转移,11例为远处转移。在有复发的7例患者中,5例^18F—FDG显像结果与CT检查结果一致,2例CT检查局部未见异常,在有转移的16例患者中,共检出转移灶55处。结论符合线路SPECT仪^18F—FDG显像是检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碳(CO)中毒可引起多种脑部病变,全面了解这些病变对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已常规用于脑血管病、痴呆、癫痫、精神疾病的诊断中,并被证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应用于CO中毒诊断的报道尚少。我们对45例CO中毒患者不同时期的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总结,以期了解CO中毒者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面肌痉挛是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发作性、反复、不自主的抽动,绝大多数系由面神经出脑干区受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引起临床症状的血管)长期慢性刺激压迫,造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触传导及神经冲动"短路",面神经过度兴奋所致.1967年Jannette首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这一手术近四十年来被国内外许多神经外科医师广泛应用,已成为面肌痉挛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本文总结了我院2001~2004年底收治的接受MVD治疗的面肌痉挛45例,并结合文献探讨提高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在矢状窦旁腩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经头颅CT及MRI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的22例患者;术前均运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评估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脑表面回流静脉情况.术中根据成像结果有目的 地保护重要的回流静脉,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进行随访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2例患者的术前磁共振脑表面成像中脑表面回流静脉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与静脉损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能在术前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与脑表面回流静脉之间关系,可在术前对患者肿瘤表面脑回流静脉做出正确的评估,对脑表面重要回流静脉的保护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及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 (3D)融合软件进行非同机1 8F 脱氧葡萄糖 (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 3D容积融合的可行性及其在病变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16例行全身1 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时发现有阳性病变的患者 ,将其CT检查的数据用光盘存贮 ,然后输入SPECT仪中 ,用SPECT仪自带的 3D融合软件对CT采集的容积数据进行 3D重建。以最明显的解剖结构或病灶作为定位标志 ,重复比较1 8F FDG显像图与CT图的形态和位置 ,选择最适合的图像进行融合 ,并在融合图像上观察1 8F FDG浓聚灶在CT图像上的位置。结果  3D融合软件能对CT数据和1 8F FDG显像数据自动归一化处理 ,并可进行任意厚度和角度的 3D重建。 16例患者1 8F FDG显像共发现阳性病灶 4 5处 ,包括1 8F FDG显像图上定位不明确的 14处病灶均在CT图上明确定位。结论 运用 3D融合软件可方便地进行非同机1 8F 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融合 ,并可对1 8F FDG显像定位的病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在矢状窦旁腩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经头颅CT及MRI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的22例患者;术前均运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评估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脑表面回流静脉情况.术中根据成像结果有目的 地保护重要的回流静脉,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进行随访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2例患者的术前磁共振脑表面成像中脑表面回流静脉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与静脉损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能在术前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与脑表面回流静脉之间关系,可在术前对患者肿瘤表面脑回流静脉做出正确的评估,对脑表面重要回流静脉的保护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及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治疗目前主要以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进行脱水来控制,但由于使用甘露醇过程中常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反而加重脑损害。更为重要的是,甘露醇有诱发心力衰竭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这迫使人们寻找新的更加安全的控制脑水肿的方案。本文通过对脑外伤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AQP4mRNA的表达变化与伤后不同时段脑组织含水量进行分析,结合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在矢状窦旁腩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经头颅CT及MRI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的22例患者;术前均运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评估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脑表面回流静脉情况.术中根据成像结果有目的 地保护重要的回流静脉,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进行随访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2例患者的术前磁共振脑表面成像中脑表面回流静脉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与静脉损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能在术前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与脑表面回流静脉之间关系,可在术前对患者肿瘤表面脑回流静脉做出正确的评估,对脑表面重要回流静脉的保护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及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