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FD治疗的2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患者共27个动脉瘤, 其中前循环动脉瘤14个, 后循环动脉瘤13个。患者术后即刻及随访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并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27个动脉瘤共置入28枚FD(包括Pipeline 16枚, Tubridge 9枚, Surpass 3枚), 支架的置入成功率为100%。27个动脉瘤的术后即刻OKM分级:A级3个(11.1%), B级15个(55.6%), C级5个(18.5%), D级4个(14.8%)。27例患者中, 5例(18.5%)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 其中缺血性事件3例(11.1%), 出血性事件2例(7.4%), 致残2例(7.4%), 死亡1例(3.7%)。2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M(Q1, Q3)]为8(7, 19)个月, 其中18例患者(18个动脉瘤)行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开通非急性期闭塞性颈内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非急性期血管内开通治疗的闭塞性颈内动脉夹层患者基础资料,记录生化数据、影像学特征及中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共纳入11例非急性症状性颈动脉夹层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50.5±9.7)岁,发病时间39.82(21,60) d。自发性夹层10例,创伤性夹层1例。接受单纯血管成形治疗8例,血管成形联合血栓清除2例,单纯血栓清除1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开通血管,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中远期随访6个月时2例出现轻度再狭窄,但1例13个月时夹层消失。结论 血管内治疗非急性闭塞性颈动脉夹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需要更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密网支架联合覆膜支架治疗颅内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进行治疗的4例颅内难治性动脉瘤患者的手术及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49~59岁,复发血泡样动脉瘤1例,大动脉瘤1例,巨大动脉瘤2例。手术中应用密网支架先跨越瘤颈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采用PED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3例(108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小型动脉瘤65例,Willis环远端动脉瘤23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15例;囊状动脉瘤83例,夹层和梭形动脉瘤20例;破裂动脉瘤9例,未破裂动脉瘤94例。术后采用O′Kelly Marotta(OKM)分级标准判断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临床预后。结果103例患者(108个动脉瘤)共置入109枚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动脉瘤闭塞OKM分级A级45例(43.7%)、B级42例(40.8%)、C级6例(5.8%)、D级10例(9.7%)。103例患者中,围手术期9例(8.7%)发生并发症,其中出血性事件1例(1.0%),缺血性事件8例(7.8%),死亡1例(1.0%)。术后12个月,102例患者中,mRS评分≤2分者99例(97.1%),3~5分3例(2.9%);79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OKM分级B级和C级各7例(各占8.9%),D级65例(82.2%),无一例患者的动脉瘤复发。结论采用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小型动脉瘤、椎-基底动脉动脉瘤及Willis环远端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及重度发育不良对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全脑DSA检查的90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CTA、常规DSA疑有单侧A1段缺如患者作压迫对侧颈动脉(压颈)造影,判断A1段是否真正缺如,同时分析其中6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905例患者经CTA或常规DSA检查有40例表现为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压颈造影后真正缺如30例,10例为重度发育不良.6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单侧A1缺如16例,重度发育不良4例,轻中度发育不良7例.所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其中可解脱式弹簧圈单纯栓塞39例,支架辅助栓塞29例;16例A1段缺如和4例重度发育不良患者中有13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56例(82.3%),瘤颈残留10例(14.7%),瘤腔残留2例(3%).术后48例获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例(6.3%)明显复发,其中2例成功接受再次栓塞治疗.结论 对CTA和常规DSA造影疑有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压颈造影能够鉴别A1段是否真正缺如.单侧A1段缺如及重度发育不良的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应确保前交通动脉及双侧A2段通畅,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急性长段颈内动脉闭塞成功血管内再通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1种新的简化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影像表现和介入操作方式。将入院并接受血管内开通治疗的120例患者纳入分析, 以颈内动脉是否成功开通进行分组, 利用组间分析筛选有意义变量,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寻找影响血管内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 根据既往文献结合自身数据, 利用眼动脉是否反流代偿和残端是否尖锐两个变量的组合分为A~D 4型:A型, 尖锐残端(-), 眼动脉反流(-);B型, 尖锐残端(-), 眼动脉反流(+);C型, 尖锐残端(+), 眼动脉反流(-);D型, 尖锐残端(+), 眼动脉反流(+), 探讨分型对开通结果的影响。结果 120例患者中, 成功血管内开通91例(75.83%), 围手术期并发症11例(9.17%)。其中出血事件4例(3.33%), 包括症状性脑出血1例(0.83%);缺血事件1例(0.83%), 导管穿孔1例(0.83%), 颈动脉海绵窦瘘3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