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MRI对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下丘脑错构瘤的MRI表现和临床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下丘脑错构瘤的MRI和临床表现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8-12岁。全部病例在3岁前均出现临床症状,其中2例在6个月前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性早熟7例,痴笑样癫痫4例。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MRI表现为鞍上下丘脑区结节或肿块,直径为9.12mm,呈类圆形、不规则形,均以宽基底附于第三脑室底部、灰结节和乳头体,T1WI上与脑灰质信号一致,T2WI上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均未见肿块强化。结论下丘脑错构瘤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常见原因之一,MRI是目前诊断下丘脑错构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和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鼻骨正常变异的认识。方法80例鼻骨骨折病人,均做鼻骨CT横断面、冠状面和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全部诊断正确,阳性率为100%,X线平片诊断65例,阳性率为81%。80例CT诊断的骨折中,单纯性鼻骨骨折35例(占44%),粉碎性骨折12例(占15%),复合性骨折33例(占41%)。在18例健康志愿者的鼻骨CT检查中,发现2例鼻额缝缝间骨和1例鼻骨尖的“鹰嘴样”变异,其发生率为17%(3/18)。而CT均清晰显示骨折存在;18例健康志愿者中有3例存在不同类型的鼻骨变异。结论CT扫描在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均有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2例有X线平片检查,10例有CT检查。结果单发病灶31例,2~4个多发病灶者4例,共检出43个病灶。SE序列T1WI上33个病灶呈中等略高信号,T2WI上全部病灶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33个病灶内及周边可见高信号的病变,Flash2d序列21个病灶T1WI上高信号被抑制,12个病灶内T1WI上高信号未被抑制。Gd-DTPA增强扫描39个病灶呈明显强化,但强化不甚均匀,其内可见点条状不强化影。结论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在MRI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MR I表现,评价MR I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 I)表现,其中13例有CT对照。结果24例颅咽管瘤发生于鞍上12例,鞍内3例,鞍内鞍上8例,鼻咽部1例。囊性5例,囊实性16例,实性3例。囊性部分T1W I信号表现多样,可呈低、中、高信号,T2W 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囊性部分的囊壁呈弧形或环形强化,而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结论MR I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且具有很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局部破坏性的肿瘤,起源于错置或残留的胚胎脊索组织。脊索瘤属低度恶性肿瘤,很少发生转移。颅底脊索瘤多发生在颅底蝶枕交界部,常见于斜坡、鞍区和中颅窝,颈静脉孔区亦可发生脊索瘤,但较为罕见。其自然病程表现为持续加重的颅底骨侵蚀以及邻近神经血管结构的直接受压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由于颅底脊索瘤的位置深在而且侵犯周围骨质、神经和大血管等重要结构,其治疗是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颅底外科学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技术的长足发展,颅内脊索瘤的诊断及治疗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6.
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CT鉴别诊断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位于面部正中央,且突出于面部,极易受外力作用而引起鼻骨骨折,可导致鼻部塌陷畸形和功能障碍,因此准确地判断鼻骨有无骨折以及骨折的类型对及时处理鼻外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由于鼻骨自身及其与周围骨质连接部形成的缝隙较多,存在不同类型的变异,如果对这些正常解剖结构及正常变异不熟悉或缺乏了解,极易导致误诊与漏诊.作者对80例鼻骨骨折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行CT鼻骨检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R 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75个股骨头)ANFH,其中男41例,女9例,平均年龄46岁。病例均行MR I检查,30例行X线检查,21例行CT检查。结果X线、CT及MR I诊断ANFH的阳性率分别为77.1%、80.7%、100%。按M etchell分级:A级8个,B级15个,C级39个,D级13个。12个具有“双线征”。ANFH引起的关节积液为Ⅱ~Ⅲ级的58个(77.3%)。结论MR I是诊断ANFH的有效手段,对ANFH的诊断特别是早期ANFH的诊断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