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锌指结构反义转录本1(lncRNA ZFAS1)、hsa-miR-372-3p表达水平及与患者恶性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2例肺癌患者。RT-qPCR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ZFAS1和miR-372-3p的表达,分析ZFAS1、miR-372-3p水平与肺癌患者恶性特征的关系;Pearson分析肿瘤组织中ZFAS1和miR-372-3p的关系;用Kaplan-Meier分析ZFAS1、miR-372-3p水平与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对肺癌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ZFAS1、miR-372-3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肿瘤组织ZFAS1、miR-372-3p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浸润胸膜、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肿瘤组织中ZFAS1和miR-372-3p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77,P<0.001)。ZFAS1和miR-372-3p高表达组患者5年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Wnt诱导分泌型蛋白-1(WISP-1)、WISP-2及WIS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且符合条件的116例NSCLC患者,取其癌组织标本为观察组,取其癌旁正常肺组织为对照组,采用PT-PCR法检测两组WISP-1、WISP-2及WISP-3 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WISP-1、WISP-2及WISP-3蛋白阳性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WISP-1、WISP-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1±0.64)、(-3.54±1.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45)、(-6.15±2.72);WISP-2 mRNA相对表达量为(2.51±1.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5±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ISP-1、WISP-3阳性表达(69.83%,67.24%)显著高于对照组(31.90%,18.10%),WISP-2阳性表达(46.55%)显著低于对照组(84.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WISP-1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相关;WISP-2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吸烟、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相关;WISP-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年龄相关。结论 WISP-1、WISP-2、WISP-3与N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WISP-1、WISP-3可能是致癌基因,其蛋白产物可作为临床干预治疗的重要靶蛋白;WISP-2可能是抑癌基因,可考虑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4例食管鳞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 处方剂量56~61.2 Gy,单次1.8~2 Gy。放疗前、放疗末及放疗后1~3个月行DWI检查,用食管钡餐造影、DWI高信号消失情况、表面弥散系数(ADC)对放疗疗效进行评价,并与预后相结合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随访率98.7%。放疗末DWI高信号消失组23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82.6%、68.5%;放疗后1~3个月消失组40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74.5%、49.2%;始终未消失组11例,1年生存率9.1%,生存期最长17个月(χ2=39.78,P<0.05)。造影评价完全缓解47例中,20例放疗末DWI高信号消失;23例放疗后1~3个月消失,其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4.3%和86.7%、66.1%;高信号始终未消失4例,生存期4~7个月(χ2=37.80,P<0.05)。造影评价为部分缓解的26例中,3例放疗末高信号消失;17例放疗后1~3个月高信号消失,1、2年生存率为58.8%、19.3%、高信号始终未消失6例,生存期4~17个月(χ2=11.72,P<0.05)。患者正常食管组织的ADC0、食管肿瘤放疗前的ADC1及放疗末的ADC2值分别为(3.12±0.53)、(1.64±0.48)、(2.65±0.58)s/mm2,疗末ADC2/ADC0≤90%组(40例)与>90%组(34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4%、28.2%和83.1%、75.7%(χ2=10.35,P<0.05)。放疗末肿瘤区域ADC值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OR=0.060,P<0.05)。结论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食管癌放疗疗效进行评价可以较好地提示预后,弥补食管钡餐造影在疗效评价中的不足,疗后肿瘤区域ADC值大小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作为一种无辐射、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在食管癌诊断及分期方面已表现出独特优势.其表观弥散系数的测定对食管癌的疗效评估也显示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DWI与定位计算机体层成像(CT)图像融合制定治疗计划,既可以发挥CT在解剖结构方面的优势,又可以发挥DWI在食管癌临床分期、诊断方面的优势,有望使靶区勾画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探究放疗前肺功能与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a,RP)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行放射治疗的167例肺癌患者,随访6个月,失访11例。根据RP分级标准,将患者分成正常组(0~Ⅰ级,n=124)和放射性肺炎组(Ⅱ~Ⅴ级,n=32)。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肺功能与RP发生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FEV1.0/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双肺全肺平均照射剂量、肺接受5、20和30Gy剂量与全肺体积的占比(V5、V20及V30)及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 )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EV1.0(OR=0.751,95%CI:0.615~0.917)、FEV1.0/FVC(OR=0.711,95%CI:0.549~0.921)、 DLCO(OR=0.465,95%CI:0.293~0.739)、 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OR=2.998,95%CI:2.058~4.368)、血清IL-17A (OR=2.683,95%CI:1.683~4.278)及MLD (OR=2.401,95%CI:1.228~4.694)等6项指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V1.0、FEV1.0/FVC和DLCO等放疗前肺功能参数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RP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张静  杨晔  董超  党荣广 《安徽医药》2023,27(5):989-992
目的 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血清三叶因子1(TFF1)、微RNA-130a-5p(miR-130a-5p)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肺癌病人为肺癌组,85例同期确诊的肺良性病变病人为良性病变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CT检查,并分析CT对肺癌病人的诊断效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FF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130a-5p相对表达量;ROC曲线分析血清TFF1、miR-130a-5p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CT、TFF1、miR-130a-5p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肺癌误诊16例,19例漏诊。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79.79%,特异度为81.18%,准确度为80.45%,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18.82%与20.21%。与良性病变组相比,肺癌组病人血清TFF1显著上升,miR-130a-5p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TFF1、miR-130a-5p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83,截断值分别为1.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