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癌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 ,其中以肝动脉供血为主 ,约占 90 %以上[1 3 ] ,表现为肝内血管扩张 ,移位变形 ,血管异常增生 ,血管包绕 ,肿瘤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形成 ,这是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所以 ,真实全面地了解肿瘤内部及周边部的血管分布、血流性质 ,对肝  相似文献   
2.
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观察何有成,陆玮伦,姚集鲁,高志良,柯伟民,俞洪林,陈文思本文作者应用α-干扰素(IFN)治疗20例急、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以同期收治而未用IFN治疗的病例作对照观察,考核了IFN对丙肝的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败血症相当多见,在各种败血症中占首位。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故容易造成误诊,贻误治疗,招致严重的后果。鉴于对金葡菌败血症的误诊分析国内尚少报道,现将我院1973~1980年住院的患者中,在入院时或住院期间误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与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 (LAM )和胸腺肽α1(Tα1)两者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 6 0例HBVDNA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配进入三个不同的治疗组 (LAM组、Tα1组和LAM Tα1组 )。结果 :治疗 5 2周 ,LAM Tα1组HBeAg血清转换率 ( 16 /2 8,5 7 1% )与LAM组、Tα1组比较 ,P值分别为 0 0 0 1,0 16 8。LAM Tα1组抗病毒应答率 ( 82 1% ,2 3/2 8)明显高于LAM组和Tα1组 ;其中 ,联合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 42 9%。治疗过程LAM Tα1组和Tα1组均未发现HBV前C区变异株或YMDD变异株。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明显改善 ,肝纤维化程度降低 ,HBsAg的表达减少。治疗过程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Tα1与LAM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副作用少 ,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 ,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所发现的2例患儿同时感染甲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例1 男,4岁。因发热、腹泻6天,黄疸5天入院,体检肝肋下2.5厘米,脾在肋下3厘米,质地均韧。甲型肝炎补体结合抗体于病程第7天为1:8;第30天1:128。病程第16天黄疸消退,第23天S-GPT恢复正常,诊断为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于病程第7天检测HBsAg大于1:256,最高一次为1:4,096,  相似文献   
6.
应用改良小柴胡汤制剂对81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学研究.旨在观察其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小柴胡汤治疗可使血清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由治疗前的245.89±148.49 ng/ml和261.89±134.42μg/L分别降至125.43±85.46 ng/ml和144 04±83.99μg/L(P=0.000),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HA和PⅢP复常率分别为34.38%(22/64 )和50.68%(37/73)。提示改良小柴胡汤制剂对肝纤维化过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长期应用将有助于延缓肝炎肝硬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国南方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Sen-VD和H亚型的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参照Genbank公布的序列合成H和D亚型二套引物,对2000年10月~2002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非甲~非戊型64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PCR-ELISA检测。结果在64例检测标本中,共检出阳性32例(50%),其中D亚型12例(18.7%),H亚型阳性4例(6.3%),D H亚型同时阳性16例(25%),在30例对照标本中,查出阳性14例(D H亚型46.7%)。结论中国南方人群中Sen-V感染率较高,为何有这么高的阳性率仍不清楚,是否真正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院1973~1980年住院的金葡菌败血症患者中,在入院时或住院期间误诊者27例。误诊为其他疾病达12种,其中以误诊为肺炎、钩端螺旋体病、病毒性肝炎及伤寒居多,其余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染、肝脓肿、中毒性菌痢、病毒性脑炎及疫苗接种反应等。本组病例误诊于病程1周以内者19例,于第2周内者7例,于第3周内者1例。  相似文献   
9.
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观察何有成,陆玮伦,姚集鲁,高志良,柯伟民,俞洪林,陈文思(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广州,510630)关键词丙型肝炎,干扰素,谷丙转氨酶,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中图号R512.605;978.7作...  相似文献   
10.
俞洪林  高志良 《新医学》1994,25(9):459-460
对36例急性丙型肝炎病者随坊8~12个月。结果显示64%的病者ALT水平不稳定,呈低幅度(少于200U/L)以下波动,约33%ALT水平持续高出正常。所有ALT升高者均伴有AST升高,ALT恢复正常时,AST缓慢下降,5O%半年后γ一球蛋白升高,个别病例可在不利1年时间内发展为肝硬化。抗一HCV在随访第2个月时全部阳性,89%随访期间均可用多聚酶链反应检出HCV一RNA。初步观察提示:丙型肝炎病者体内病毒复制持续存在,与ALT、AST水平有关。不仅慢性化多见且进展速度亦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