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枫  刘德敏  侯伟光 《西部医学》2023,35(8):1167-1172
研究经皮内镜下可视化置钉在经皮内镜下后路腰椎融合术(End-PLIF)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4月我院有腰椎融合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症(Meyerding分级I、II)患者共50例。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5例。甲组的手术方式为经皮内镜下后路腰椎融合术+经皮脊柱内镜下可视化椎弓根螺钉置钉,乙组的手术方式为经皮内镜下后路腰椎融合术+传统X线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比较两组X线透视总次数、导丝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采用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置钉优良率;术前及术后24 h VAS评分和ODI指数、改良Macnab标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疗效。同时对经皮内镜下改进的置钉器械进行3D打印制造并验证其可行性、实用性。通过上述指标观察其医患X线辐射情况、微创性、置钉的优良率及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了手术和随访。甲组患者X线透视总次数、手术时间、导丝置入时间,均少于乙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4 h VAS、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24 hVAS、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改良Macnab标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经皮内镜置钉优良率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内镜下置钉能减少医患X线辐射次数,降低医患辐射暴露风险,且置钉的优良率较高;同时,3D打印的经皮内镜下置钉器械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扩大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的手术适应证。方法通过手术方式、入路、技巧的变化,以及对术者改进手术工具的运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骨化、以及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短节段椎管狭窄症、极外侧型椎间突出症,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以及椎间盘突出症伴下腰段不稳的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及椎体间隔合,下腰段椎体结核伴椎管脓肿共377例患者临床手术、疗效评估与分析。结果377例患者中有238例得到随访,时间为4个月到3年零2个月。按Maenab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0.8%。结论运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能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应手术治疗。它同时具有疗效好、切口小,微创,对脊柱生理结构破坏干扰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周强  侯伟光  丁小川  刘德胜  张强  刘煊文 《四川医学》2006,27(11):1110-1111
目的 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6年3月从我院573例手术患者中筛选出54例不典型病例。其中定位体征不明确37例,辅助检查(CT或MRI)与查体体征不符合17例。以上患者均为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坚持要求手术者。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切除椎间盘,术后卧床休息2~3周。结果 全部患者无并发症。随访41例按Nakai疗效评定分级属优27例,良8例,可3例。随访8个月至4年总体有效率为92.68%。结论 对于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时仍可考虑进行MED手术。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约占全部髋部骨折的50%。空心钉内固定依然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方式,且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股骨颈短缩: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股骨颈短缩的现象,甚至造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背景:空心钉内固定目前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方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股骨颈短缩的现象,甚至造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临床特点、预后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成都地区3家骨科医院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术后随访信息的1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术后股骨颈短缩作为预后观察指标,记录患者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主要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Garden分型、Garden指数、骨密度T值、Singh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负重时间等因素与术后股骨颈短缩的相关关系,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股骨颈短缩发生率为48.6%(54/111),其中股骨颈短缩10-19 mm的发生率为31.5%(35/111)、股骨颈短缩≥20 mm的发生率为5.4%(6/111);②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6个月内,占76%;③股骨颈短缩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地负重时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和跛行,股骨颈短缩的临床表现分析结果显示,颈短缩组以中度疼痛为主(67%),无短缩组以无疼痛/轻度疼痛为主(86%);颈短缩组髋关节活动受限的发生率高于无短缩组(68% vs. 21%),颈短缩组患者跛行的发生率高于无短缩组(61% vs. 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0.05);④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Garden指数为Ⅲ,Ⅳ级、骨密度T值≤-2.5、负重时间≤2个月是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发生股骨颈短缩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存在很高的股骨颈短缩发生风险,而发生时间主要集中术后6个月内。 ORCID: 0000-0002-4430-4394(牟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从1997年11月至2002年2月我院骨科采用单边外固定器治疗12例胫腓骨骨折伴感染,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采用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osteriol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与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0~2012年采用PLIF术式治疗29例和PELD术式治疗3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腰痛患者,经低压椎间盘造影诊断为椎间盘源性疼痛。经MRI检查显示共有71个1、2像低信号的“黑椎间盘”,按信号异常椎间盘节段分布:13/4间隙13个,L4/5间隙42个,L5/S,间隙16个,经造影疼痛诱发试验为阳性。分别行PLIF和PELD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的结果,评估其腰痛改善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术后疼痛改善率平均80%,椎骨放射学融合29例,术后无1例出现神经根症状及马尾神经受损表现,1例并发感染,1例并发内固定失败。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PLIF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微创PELD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疗效并不比融合术差,是介于开放性外科手术和保守治疗之间的一类治疗方法,但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后路内窥镜结合可扩张通道管手术系统(X—Tube)对退行性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退行性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运用后路内窥镜结合X—Tube行经单侧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TLIF)治疗,另一侧仅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5小时。术中出血180—400ml,所有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无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18月,患者腰腿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该方法切口小,术中软组织剥离轻,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伤口疼痛轻;但手术时间长,X射线量大,操作难度较高,应严格掌握适应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拉钩系统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1月共收治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34例。均采用自制微创拉钩并联合应用内窥镜技术,经小切口行椎管微创减压,取髂骨植骨,再结合前路钉棒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18个月,评估腰椎前路固定术后脊柱畸形矫正度、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状况、植骨融合、结核有无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4.5年,平均2.7年,无1例因并发症死亡,畸形矫正满意,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断裂,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无结核复发患者。患者术后及随访时的后凸角、侧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结核采用内窥镜下结合自制拉钩经前路手术治疗微创安全可靠,对脊髓减压充分彻底,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鲁西地区汉族群体17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 chromosomal short repeat,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AmpFLSTR(R)Y-filerTM PCR Amplification Kit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ABI公司),对鲁西地区250名无关汉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皮椎板间入路大直径全内镜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 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363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6例,均为单一节段狭窄,类型包括侧椎管狭窄、中央管狭窄及混合狭窄。根据狭窄类型,中央管狭窄采用经皮大直径全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侧方椎管狭窄及混合型狭窄采用内镜下椎板开窗+神经根管减压,伴有椎间盘突出同时行髓核部分摘除术,双侧狭窄时采用一侧入路双侧减压。采用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和改良 MacNab 疗效评分评估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2.25±19.63)min,术中出血量(15.52±6.78)ml,住院时间5~10d,平均6.6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5.55±0.83),术后即刻为(2.65±0.75)分,术后3个月为(2.35±0.67)分,术后6个月为(2.20±0.52)分及末次随访为(2.05±0.39)分。术前腿痛VAS评分为(5.65±1.13)分,术后即刻为(245±098)分,术后3个月为(2.35±0.87)分,术后6个月为(2.15±0.67)分及末次随访为(2.05±0.51)分。术前与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评分(73.15±9.92)%,术后即刻(29.20±7.81)%,术后3个月(25.55±5.01)%,术后6个月为(20.90±4.76)%,末次随访为(18.85±4.26)%,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价疗效,其中优为35例,良为7例,可为3例,差为1例,优良率占913%。结论 经皮大直径内镜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