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 131I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的患者。进行后两组间年复发率对照分析。结果 ① 1组DTC复发患者性别男、女之比(1∶1 5 )和病理类型滤泡状、乳头状癌之比 (1∶4 )均高于文献 (1∶2~ 3和 1∶8) ;原发灶甲状腺癌肿块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者复发百分率依次降低 (分别为 4 7 3%、34 2 %和 18 5 % ) ;复发多出现于术后 5年内 (6 5 1% ) ;复发部位以颈淋巴结居多 (2 3 5 % )。② 2组DTC术后 1、5和 10年复发率分别为 4 6 3%、8 33%和 12 0 4 % ,5 3 85 % (7 13例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占 5 3 84 %和 30 77% ;3组 1、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0 81%、4 0 3%和 7 2 6 % ,5 9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为 5 9例和 2 9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TC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DTC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可改善DTC预后 (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征及评价131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38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平均年龄16.4岁,男1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2.8;其中37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滤泡状癌.所有患者均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21例,合并肺转移15例,同时合并脑转移和骨转移2例.2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7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行单叶甲状腺切除,2例行部分甲状腺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131Ⅰ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131Ⅰ治疗后随访1~17年,无瘤生存14例,病情明显缓解16例,病情稳定8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转移及继发肿瘤.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易转移及复发,术后行131Ⅰ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病患者门脉血流与食管动力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人工合成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 ATD)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已有70多年的历史。抗甲状腺药物是一种被称为硫酰胺的分子, 通过干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介导的甲状腺球蛋白中酪氨酸残基的碘化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发挥作用。这类药物也被认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促进甲亢的缓解。甲巯咪唑(MMI)和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 PTU)是治疗Graves病(GD)最常用的ATD, 其中ATD治疗能使大约60%的患者病情缓解[1]。ATD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 包括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肝功能损害、药物性皮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阳性血管炎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GD患者ATD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极为多样而且罕见, 因为小血管炎症可能影响任何器官。肾脏、肺和皮肤是最常受到疾病影响的器官[1]。此外, 关节痛、滑膜炎、移行性多关节炎、肌炎、巩膜炎、胸膜炎、鼻/口腔黏膜糜烂、心包炎、面瘫和肝炎均有报道[2]。据报道[3]1例GD患者经MMI治疗后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5.
笔者利用核医学胆汁反流测定和14 C 尿素呼气试验 ,研究了 88例各种胃疾患中胃胆汁反流 (BGR)与幽门螺杆菌 (Hp)是否在胃内同时存在及Hp感染与BGR的关系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正常对照组 17例 ,胃镜检查、BGR及14 C 尿素呼气试验均为阴性。患者组 88例 ,其中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胃癌 7例 ,胃癌术后 10例 ,胆囊切除术后 11例 ,经胃镜证实慢性胃炎 40例 ,胃溃疡 2 0例。2 .方法。胃胆汁反流测定采用脂餐改良法 ,即常规显像后受检者进脂餐 ,餐后 2 0~ 30min行腹部平面显像。14 C 尿素呼气试验 :采…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极易发生骨转移,而且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疼痛及不良反应。传统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但不良反应较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放射性核素^188Re、^111In及^223Ra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控制和消退肿瘤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技术,其整个治疗过程都具有放射性.因此,针对该技术的学科建设和临床管理不仅要遵循符合常规医疗管理的通则,同时要注重辐射安全性问题.该文根据相关法规的要求并结合本部门长期实践经验对放射性核素治疗的规范化建设和内部管理基本要求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着重强调门诊和病房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分子影像在人类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分子影像技术对基因表达进行监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成功应用于动物模型研究,但尚需进一步评估它们在人体试验中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本文综述了当前的分子成像技术特别是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人类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诊断胆道术后胆道是否狭窄的价值.方法胆道术后患者13例(术后狭窄8例,闭锁1例,无狭窄或闭锁4例),正常人对照15例.患者行核素肝胆动态显像,经计算机拟合作出活性-时间曲线,分别计算肝脏、胆总管和十二指肠各段的高峰时间、1/4排泄时间和1/2排泄时间.结果①术后狭窄者胆总管和十二指肠曲线呈缓慢排泄状,术后闭锁者胆总管曲线呈平抛状,术后无狭窄或闭锁者的各段曲线形状与正常曲线基本相似;②狭窄者胆总管段在所设定的采集时间内未见1/4和1/2排泄时间,闭锁者十二指肠始终未显影;③狭窄和正常对照组相互之间两两比较,其排泄的高峰、1/4和1/2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核素肝胆动态显像活性-时间曲线分析对诊断胆道术后是否存在胆道狭窄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脑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访8例经131I治疗的DTC脑转移患者,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生存率分析,观察DTC脑转移131I治疗效果。结果:(1)131I一生存期2-35年,2001年底随访时均存活;(2)I期患者131I治疗5次(20.65GBq),后CT示右小脑占位灶缩小,6次(23.61GBq)后CT示占位灶消失。(3)甲状腺双侧切除者,术后剩余甲状腺平均131I清除次数为2次,平均总清除剂量8.87GBq;单侧切除者,平均清除次数5.7次,平均总清除剂量29.98GBq,后者的清除次数和剂量均明显高于前者(P<0.01)。(4)合并有肺和(或)骨转移灶仍见131I提取。结论:合并有肺和(或)骨转移的DTC脑转移者治疗难度增加,但术后131I治疗仍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