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高原病白细胞反应程度与患者病情及其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3220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剖析急性重症高原病白细胞反应程度与并发MODS的关系.结果 3220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中并MODS 281例,按WBC计数分为5组:1组(≤10.0×109/L)48例);2组[(10.1~20.0)×109/L]158例;3组[(20.1~30.0)×109/L]50例;4组[(30.1~40.0)×109/L]14例;5组(≥40.1×109/L)10例.患者除收缩压外,体温、呼吸、脉搏、病情危重率及死亡率均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17、0.23、0.21、0.79、0.78,P〈0.01).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数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8211,P〈0.01).结论 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的白细胞反应程度、病情与其MODS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监测和控制患者的白细胞反应对减少MODS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高海拔地区小儿高原肺水肿的高原现场治疗及其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1956年6月-2005年6月期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42例小儿高原肺水肿病例资料的一般情况、发病诱因、病情危重度及治疗转归等进行系统登记,根据以上情况对高海拔地区小儿高原肺水肿的高原现场治疗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42例高海拔地区小儿高原肺水肿病例的分析,病危发生率84例(约59.15%).病重发生率7例(4.93%),其主要发病诱因为过度活动44例(30.99%)、受凉43例(30.28%)、过度活动+受凉9例(6.33%)、感冒1例(0.7%),临床症状体征均较典型.结论:小儿具有好动的特点,多数诱因明显,且多数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情,因此,在高原现场救治过程中,应针对小儿的患病特点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提高小儿高原肺水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供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和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中的意义。26例患者接受单倍体相合HSCT,均未进行体外T细胞去除(TCD)。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供、受者HLA和供者KIR基因型进行检测。根据供者KIR和受者HLA-Bw4组、-C1组、-C2组等位基因分析结果进行供受者KIR/HLA分组。对KIR/HLA不合与相合组、Bw4不合与相合组、C2不合与相合组、Bw4和C2均不合组与至少其一相合组在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病生存(DFS)、移植后感染及移植相关死亡(TRM)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就供者活化型KIR对单倍体相合HSCT预后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组在造血重建、急性或慢性GVHD发生率、DFS、移植后感染及TRM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C2不合组发生严重GVHD4例。供者活化型KIR2DS5阳性组2年DFS明显优于阴性组,分别为(85.7±13.2)%、(31.2±12.8)%,p〈0.05〕。结论:供者KIR及受者HLA基因型对单倍体相合HSCT预后有影响,供者携带活化型KIR2DS5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DFS。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8岁,因进行性进食梗阻3年余,伴呕血6 h,于2014年8月10日入院。患者3年余前开始出现进食时梗阻感,并逐渐加重至仅能进食稀粥,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咳嗽,无肌肉、关节疼痛及胸、背部疼痛。2年前曾至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中下段狭窄,未明确病因。6 h 前饮酒后出现少量呕血,以上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既往青霉素过敏。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108次/min,血压104/72 mmHg (1 mmHg=0.133 kPa),急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剑突下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发现。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4.35×109/L,Hb 115 g/L。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阳性。癌胚抗原(CEA)、红细胞沉降率在正常范围内,自身免疫性抗体阴性。胃镜显示:食管中下段重度狭窄,黏膜多发浅溃疡、少量活动性渗血,见图1。胸部 CT 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病理示:食管鳞状上皮及较多坏死组织。食管造影示:中下段管腔重度狭窄,考虑良性狭窄。追问病史,患者承认13年前有冶游史,当时确诊感染梅毒后未规律治疗。临床考虑为食管梅毒伴狭窄。经皮肤科会诊考虑三期梅毒,予多西环素片0.1 g,2次/d,疗程1个月。患者因进食受限,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一枚(济南德尔曼公司 DZAS-I,18 mm×85 mm)。支架置入后患者进食恢复良好,未再呕血,出院后继续多西环素片维持治疗。支架置入20 d 后复查胃镜见支架定位、扩张良好,见图2。支架置入3个月后再次行胃镜检查,取出金属支架,见食管梅毒树胶肿几乎完全消退,扩张、蠕动良好,见图3。目前继续门诊随诊。  相似文献   
5.
4-溴-3,5-二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苄基嘧啶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4-溴-3,5-二甲氧基苯甲酸(1)可以对氨基苯甲酸(4)为起始原料,经溴化、甲氧基化、Sandmeyer反应制得,总收率达57%以上。  相似文献   
6.
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预后较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这一类患者唯一具有治愈可能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allo-HSCT治疗进展期CML的疗效及预后。对1998年9月至2008年1月28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从疗效、移植前基础特点与预后、移植前治疗策略与预后、移植后事件与预后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28例患者中10例活存并持续缓解,3年总活存率和无病活存率分别34.9%和35.7%;18例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克隆演进和原始细胞比例是预后不良的基线危险因素,二者结合可以预测预后。移植前应用伊马替尼并取得完全血液学缓解并不能改善预后。对移植后事件的预后分析发现,并发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allo-HSCT治疗的进展期CML病例,克隆演进和原始细胞比例是具有预后意义,移植前应用伊马替尼并不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砷剂与化疗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 )同时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即双诱导进行诱导缓解期治疗 ,达到完全缓解 (CR)后再用As2 O3 与不同联合化疗交替进行缓解后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17例APL均为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住院患者。其中初治 14例 ,经维甲酸治疗未缓解 1例 ,维甲酸治疗CR后复发 2例。2 诊断与疗效判定2 .1 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 :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均按照文献 [1]标准。2 .2 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 :As2 O3 治疗前、治疗缓解后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多脏器低氧损伤与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应用调查表对本院收治的3220例HACE与HAPE病例进行回顾,检出其中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及其死亡病例,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资料等对高海拔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临床死亡原因及其特点。结果8.7%急性高原病患者并发MODS(281/3220),其中治愈3185例,死亡35例,病死率为1.1%,死亡患者的各临床症状、阳性体征及辅助检查阳性发生率分别为2.86%~65.71%、2.86%~100%、14.29%~100%,死亡患者的MODS发生率为100%。281例并发MODS的患者(死亡35例,治愈246例)中死亡组MODS数、心脏功能障碍、脑功能障碍及肾功能障碍方面均显著高于治愈组(P〈0.05)。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死亡与MODS数呈正相关(r=0.3473,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的死亡与低氧对各脏器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