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方案。方法::将112例冠心病按心率快慢分为4组:A组≤60次/min,B组(61~74)次/min,C组(75~89)次/min,D组≥90次/min。分别对重建图像进行定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A组与B组间、C组与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与C、D组及B组与C、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率是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成像质量影响因素之一,当心率≥75次/min时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何建春  顾明 《西南军医》2007,9(2):18-19
目的 通过对100例胆囊及肝外胆管(肝总管与胆总管)正常结构尚存在的患者ERCP图像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探讨胆囊手术(尤其是LC)术前了解肝外胆道系统形态及变异的重要性。方法 选出100例胆囊及肝外胆管正常结构尚存在的患者图像,对其形态、汇合位置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图像中肝外胆管显示清晰者97例(97%),3例因胆总管下端开口松弛导致大量气泡进入胆道,但肝外胆管大体形态显示尚清晰,胆囊及胆囊管显示清晰者87例(87%),13例(13%)仅部分显示胆囊或胆囊管。结论 ERCP可以清晰显示肝外胆管及胆囊管的形态及变异情况,对于胆囊手术术前了解肝外胆道系统形态及变异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胃肠间质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学特点以及免疫组化标记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5例GIST进行光镜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17(c-kit)、CD34、SMA、S-100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IST的良恶性判断标准。结果 25例中良性15例,潜在恶性6例,恶性4例;GIST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构成;CD117和CD34在GIST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2%、80%,个别病例SMA和(或)S-100呈点灶状阳性。结论 CD117、CD34、SMA以及S-100有助于GIST的诊断,GIS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结合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罕见病例鼻腔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OSP)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组化方法 ,结合文献对2例OSP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镜下见2例病变一致,瘤组织主要为乳头状结构,瘤细胞梭形、短梭形、圆形、柱状,胞质内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深染,无异型。乳头的瘤细胞2~10余层,灶性区域细胞呈实体团状,有的表层细胞有纤毛,底部细胞多有明显的细胞间桥,密布充满黏液的细胞,形成微囊和微脓肿。乳头间可见退变细胞、细胞分泌物和陈旧性出血形成的无结构之坏死;有的乳头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透明变性。细胞微囊内黏液AB染色呈强阳性、PAS阴性;瘤细胞CK显强阳性,Vim间质阳性,Ki67阳性细胞〈5%,Cga、Syn、阴性。结论 OSP罕见,易复发,恶变率高,系潜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对本瘤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6.
患者 ,女 ,5 6岁 ,因扪及腹部包块 2月 ,于 2 0 0 2年 7月 18日入院。绝经 9年 ,无阴道流血、腹痛、便秘及尿频 ,饮食好。查体 :一般情况好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下腹膨隆 ,可触及如孕 5个月大包块 ,实质性 ,活动差 ,移动性浊音阴性 ,下肢无水肿。妇科检查 :阴道通畅 ,宫颈萎缩、光滑、无移位。子宫触诊不清 ,肿物占据整个盆腔 ,上界达脐部 ,实质性 ,活动差 ,边界清楚。B超示子宫肌瘤 ,CT示盆腔占位性病变 ,胸片心肺正常。在B超介导下行宫腔探查 ,见子宫位于盆腔肿瘤后方 ,宫腔 6cm ,排除子宫肌瘤。诊断 :1.阔韧带肿瘤。 2 .卵巢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我院2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肉眼观察:肿瘤直径0.5-6cm,平均2.4cm,呈息肉状,有蒂或广基,表面较光滑。镜下观察:2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基本组织学图像为表面被覆形态正常的移行上皮细胞,增生的上皮细胞向下凹陷呈内生性生长,形成上皮巢状结构,巢中心为平行排列的上皮细胞,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或梭形,形态规则,大小一致,无异型性,偶见核分裂相。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预后好、复发少的良性肿瘤,确诊需排除尿路上皮癌、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瘤和腺性囊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8.
吴瑕  何建春  赵峻英  冯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9):1051-1055,1059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中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血流感染中分离的248株大肠埃希菌,并将其分为头孢吡肟耐药组、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组和头孢吡肟敏感组。异质性耐药表型确认通过K-B法和菌落谱型分析实验完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和耐药基因检测,并通过双病例对照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48株菌株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的异质性耐药率为31.5%。PFGE结果显示,异质性耐药菌株间不存在同源性传播。PCR结果显示,异质性耐药菌株主要表达blaCTX-M,占7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尿路感染、导尿管、头孢菌素类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头孢吡肟耐药大肠埃希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头孢吡肟耐药组与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组比较,尿路感染和产ESBLs是头孢吡肟耐药大肠埃希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组与头孢吡肟敏感组比较,转院患者、粒细胞减少症、灌肠和产ESBLs是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较高,产ESBLs是头孢肶肟耐药和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产生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以结合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合理使用各类抗菌药物,减少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特发于男女性生殖道,在男性常发生于睾丸旁组织,如附睾、精索等,在女性发生于子宫或输卵管,偶可见于卵巢[1]。本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新生儿到78岁均有报道,但以30~60岁为多。由于腺瘤样瘤临床无特征性改变及症状,所以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并且其组织来源一直有争议,故又有人将之称为良性间皮瘤(benign mesothelioma)[2]。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2岁,因间断性右侧鼻塞、流流涕2年,加重伴鼻部肿痛2个月于2009年3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流涕,鼻涕呈黄白色,略黏稠,无鼻出血、耳鸣等症状.1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行鼻内镜下右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术后鼻腔通气良好.6个月前再次出现右侧鼻塞、流涕,近2个月症状明显加重,并伴鼻部肿痛.专科检查:右侧总鼻道内见脓性分泌物,中鼻道可见半透明荔枝肉状新生物,粉红色,触之易出血,左侧鼻腔未见异常.CT扫描:右侧鼻腔、上颌窦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58 Hu.血常规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