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在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5例肝癌患者,共40个肿瘤病灶,分别在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SMI和增强CT评估病灶内的血流情况。以Adler半定量法进行分级,以增强CT作为“金标准”,分析SMI技术评估RFA前后病灶内微血管分级与消融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PRFA治疗前,SMI技术显示病灶内微血管分级:1级5例(12 .5%),2级20例(50 .0%),3级15例(37 .5%);增强CT显示动脉期轻度强化3 例(7.5%),中度强化19例 (47.5%),明显强化18例(45.0%),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 .752,P=0 .00);PRFA治疗后,SMI技术评估病灶射频消融效果与CEC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并且PRFA治疗前SMI技术分级3级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低于1级、2级的病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技术与增强CT对肝癌内微血管评估有较好的一致性,SMI技术对肝癌微血管分级对RFA的疗效具有初步提示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肝癌患者(共40个病灶),分别于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使用CDFI、SMI技术和增强CT评估病灶内的血流情况并进行分级;以增强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MI技术与增强CT评估血管分级及消融效果的一致性。结果 PRFA治疗前,SMI技术显示病灶内微血管分级:1级5例(12.5%),2级20例(50.0%),3级15例(37.5%);增强CT显示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7.5%),中度强化19例(47.5%),明显强化18例(45.0%),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2,P=0.00)。PRFA治疗后,SMI技术评估病灶射频消融效果与增强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521);PRFA治疗前SMI技术评估血流分级为3级的病灶完全消融率低于1级、2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70,P0.05)。结论 SMI技术与增强CT对肝癌内微血管评估有较好的一致性,SMI技术微血管分级可有效评估PRFA术后的消融效果,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相变超声造影剂,观察其体外细胞靶向效果及超声显影情况。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纳米微球,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叶酸配体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相变超声造影剂,以人卵巢癌SKOV3细胞验证其体外细胞靶向性能,以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体外辐照实验观察其超声显影情况。结果所制备叶酸受体靶向高分子相变超声造影剂平均粒径为(229.13±13.46)nm,体外细胞寻靶实验显示靶向造影剂与SKOV3细胞大量结合,而普通造影剂组与游离叶酸干预组未见明显特异性结合。造影剂溶液经一定功率HIFU辐照后,超声显影效果较辐照前明显增强。结论成功制备了叶酸受体靶向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造影剂,对高表达叶酸受体的SKOV3细胞具有良好靶向性,并具备HIFU辐照后增强超声显影的特性,有望成为卵巢癌靶向显影与治疗的理想分子探针。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超声医学飞速发展,超声检查室已经从功能科或辅助诊断科室独立为专门的超声医学科,并且分出多个亚专业,它和临床关系日益密切,已成为临床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然而目前临床住院医师对超声的认识还略显不足,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份临床住院医师对超声检查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提示,住院医师对超声检查指征、超声报告描述、超声图像认识及超声报告的准确解读等认识不足[1],由此推断超声在临床价值以及医师与患者间沟通方面的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靶向载紫杉醇(PTX)高分子造影剂(FOL—PLGA—PTX)的体外寻靶能力与超声显影情况。方法通过单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叶酸受体靶向载PTX高分子纳米微球,利用Malvern激光仪检测造影剂平均粒径和表面电位,用HPLC检测包封率和载药量,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造影剂表面叶酸连接情况及和荧光抗体的结合率。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观察靶向造影剂与细胞的结合情况,评价其体外寻靶能力。考察靶向造影剂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后增强超声显影特性,并以DFY型定量仪进行定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数据。结果叶酸受体靶向载PTX高分子超声造影剂的平均粒径为(244.43±13.32)nm,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6.23±1.23)%和(8.62±0.12)%;流式细胞术测得FOL—PLGA-PTX表面叶酸平均连接率高达(98.49±1.28)%,体外细胞寻靶实验中FOL—PLGA-PTX与SKOV3细胞平均结合率为(84.32±4.25)%,高于非靶向造影剂组(16.45±2.89)%(F=289.45,t=10.654,P〈0.01)和游离叶酸干预组(36.33±3.23)%(t=8.923,P〈0.01);FOL-PLGA—PTX经HIFU体外辐照前后平均灰度值分别为39.32±3.64和126.44±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9,P〈0.01)。结论成功制备了叶酸受体靶向载PTX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其包封率与载药量均较高,具备良好的体外寻靶能力与HIFU辐照增强超声显影特性。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靶向微泡-干细胞复合体。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法构建携抗ICAM-1抗体的靶向微泡(MBICAM-1)。用带正电荷的多聚赖氨酸(PLL)对MBICAM-1进行包覆和修饰,使靶向微泡表面带正电荷。采用静电吸附法将PLL修饰的MBICAM-1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共同孵育,制备MBICAM-1-MSC复合体,流式细胞仪检测靶向微泡与MSC的结合率。结果 MBICAM-1经PLL修饰后,微泡表面带正电荷,但微泡形态、粒径以及与损伤内皮细胞(HUVEC)的结合率与未经PLL修饰的MBICAM-1无显著性差异(P>0.05)。PLL修饰的MBICAM-1与MSC结合形成MBICAM-1-MSC复合体,且MSC与MBICAM-1之间的比例为1:40时,二者之间结合率达(29.45±2.88)%。结论 成功制备MBICAM-1-MSC复合体,当MSC与MBICAM-1之间的比例为1:40时,其结合率最大。 [关键词] 靶向微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