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神经节细胞瘤(ganglioneuroma,GN)是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的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脊柱旁交感神经链的神经节。本文收集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瘤并结合病理结果,旨在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正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并手术后经病理学证实的神经节细胞瘤17例,男性8例,女性  相似文献   
2.
贲门癌的CT表现及CT检查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贲门癌CT表现及临床CT检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10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内窥镜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贲门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贲门癌的直接征象为贲门壁不均匀增厚,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内缘呈不规则锯齿状,异常增厚贲门壁与正常胃壁形成阶梯征和鼠尾征.间接征象为贲门形态改变——鸟嘴征的变浅、消失及食管下段的扩张.CT检查可发现贲门癌病变大小、范围、外侵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情况.结论 CT检查可对贲门癌进行TNM分期,是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手术方式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PET/CT 的早期肿瘤代谢疗效与常规CT依据R ECIST 标准(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 )化疗最佳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9 月至2014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初治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患者40例,行含铂双药方案全身化疗。PET/CT按SUV 标准(化疗1 个周期后肺部原发癌灶的最高SUV 值下降> 30%)评价肿瘤客观疗效,CT采用RECIST标准评价。配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κ 系数检验,将第1 个周期化疗后的代谢缓解率分别与第1 周期及第2 周期化疗后的最佳客观疗效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第1 个周期化疗后按SUV 值评价的代谢缓解率与化疗后RECIST评价标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5.063,P < 0.05),并且具有较差的一致性(κ = 0.240,P = 0.085),与2 个周期化疗后RECIST评价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3,P > 0.05),并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 = 0.413,P = 0.006);18F-FDGPET/CT 预测NSCLC 2 个周期化疗后最佳客观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2.4%(14/ 17)、60.9%(14/ 23)、70.0%(28/ 40)、60.9%(14/ 23)和82.4(14/17)% 。结论:18F-FDGPET/CT 能够预测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 化疗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的最佳客观疗效;18F-FDGPET/CT 相对于常规CT可以更早并准确的评价NSCLC 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病例资料 患者,男,33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逐渐加重10d,并出现黑便就诊.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左中腹肠管壁不均匀增厚,最厚约1.75cm,呈靶环样结构.考虑肠套叠可能性大.CT检查:局部回肠不均匀环形增厚,厚度基本同B超检查,平扫密度均匀(图1),CT值约46HU,增强扫描强化较均匀(图2),三期CT值分别为55HU、58HU、76HU;并可见近端肠管及系膜向病变处肠腔内突入(图3),小肠系膜间可见多发点样淋巴结,直径约0.3~0.7cm.考虑淋巴瘤,肠套叠形成.胶囊肠镜提示回肠黏膜下肿物,间质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宝石能谱CT成像对于食管癌术前分期和病理分级预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月我院于术前行能谱CT扫描的60例食管癌患者,均有病理结果 证实,记录及定量分析,且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比较食管癌不同病理分级间标准化碘浓度值(NIC值)、70keV的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K值),对不同病理分级标准化碘浓度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经能谱CT扫描后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88.3%,行N分期的准确率为86.67%,相较于病理结果 T分期和N分期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00,P<0.05)。不同病理分级食管癌70keV的CT值、NIC值及K值不同,组与组间动脉期、静脉期的NIC值、静脉期70keV的CT值以及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碘浓度值诊断食管癌中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832。结论 宝石能谱CT成像(GSI)不仅能够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评估,而且可以根据动、静脉期N IC值反映出食管癌的分化程度,为临床诊断分期、手术方案选的制定、预后评估提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螺旋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规律。方法 1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行CT扫描,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评估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重点观察记录CT、病理同时检出的74例食管癌患者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征。结果 CT对117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0 %、80.6 %、84.6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胸上段以最上纵隔组[8/14(57.1 %)]、气管旁组[4/14(28.6 %)]最多;胸中段以气管旁组[21/41(51.2 %)]、主肺动脉窗组[17/41(41.5 %)]、隆突下组[15/41(36.6 %)]为最多;胸下段以贲门旁[7/19(36.8 %)]、胃左动脉旁[5/19(26.3 %)]为最多。结论 螺旋CT检查可以较准确地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全脊柱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3组共59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在脊柱全貌、顶椎及脊髓3方面的显示率,第1组25例于脊髓造影后5~6 h后行全脊柱三维CT重建,第2组20例仅行全脊柱三维CT重建,第3组14例仅行MRI检查.结果 第1组25例在脊柱全貌、顶椎及脊髓显示方面满意度均为100%;第2组20例在显示脊柱全貌、顶椎方面满意度为100%,脊髓显示的满意度为40%;第3组14例脊柱全貌显示满意度为21.4%、顶椎显示满意度为42.8%,脊髓显示满意度为71.4%.结论 对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中,与磁共振及单纯CT检查相比较,CT全脊柱重建结合CTM能更全面了解脊柱畸形及脊髓异常.  相似文献   
8.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又称肾错构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肾良性肿瘤之一,病理上由平滑肌、脂肪细胞和异常血管混合组成。在影像表现上与肾癌表现相近,但二者治疗手段完全不同。本研究对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ML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RAML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9.
肝脏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有效监测及早期评价肿瘤治疗的效果对肝转移瘤患者至关重要。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局限于形态学或血供情况,难以从定性、定量等层次进行分析,宝石能谱CT实现了单能量、低kev图像,从而提高了组织间的对比度,优化了图像质量,结合碘基图像的定量分析能够准确全面反映病灶的解剖及血供情况,同时显示功能信息,还可对不同组织来源的肝转移瘤作出初步判断。故能谱CT能够为监测和早期评价肝转移瘤治疗疗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 1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CT和MR影像学特点,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本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0 ~ 65岁,平均43岁.使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和SIEMENS NOVUS 1.5T磁共振仪,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单行CT扫描6例,单行MR扫描3例,同时行CT和MR扫描5例.肿瘤位于左肾8例,右肾6例.大小1.2 cm×1.5 cm~12.0 cm×15.0 cm,>5.0 cm者8例.肿瘤外生性生长6例,内生性生长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