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8例最终经深圳疾控中心核酸检测阳性确诊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把临床分型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患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2组,应用推想科技影像人工智能软件(InferReadTM CT Pn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所致关节积脂血征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关节积脂血征的CT表现。其中膝关节20例、髋关节2例、肘关节2例及踝关节1例。结果 25例关节积脂血征患者均有关节内骨折,关节积脂血征CT表现为关节囊内单液-液平面或双液-液平面,单液-液平面和双液-液平面的不同成分在CT上密度不同,但最上层均为脂肪。其中20例表现为单液-液平面,5例表现为双液-液平面。结论关节积脂血征在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常与关节内骨折并存,可作为诊断关节内骨折的可靠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二维多方位重组(MPR)对骨关节复杂骨折的显示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50例骨折急诊病人中发现的12例骨关节复杂骨折病例,均用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二维多方位重组(MPR)进行重组处理,所得SSD及MPR图像传输到PACS系统供骨科医生参考,主治医生结合骨折损伤程度进行术前前瞻性评价。结果:通过3D工具后处理,能清楚立体显示骨关节复杂骨折走行、分离程度,移位方向及骨折片的数目、大小位置等,骨科医生全方位观察骨关节损伤情况,手术最佳入路、钢板固定最佳位置均一目了然。结论:螺旋CT对骨关节复杂骨折的清晰显示,通过3D图像的临床应用,对骨科整复手术的术式、固定位置等有着较直观、准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门静脉内径值的CT门静脉成像密度达峰值和达峰时间,探讨门静脉内径值与门静脉成像密度达峰值及达峰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门静脉内径值介于12.0~22.0 mm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均采取特定区域多时间点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TDC。对每例门静脉扫描密度达峰值与门静脉内径值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门静脉内径值12.0~15.0 mm组达峰时间为60 s,15.1~19.0 mm组为70 s,19.1~22.0 mm组为75 s。达峰时间随门静脉内径值增加而延迟。密度达峰值也随门静脉内径值的增大而降低(r~2=0.652,P0.001),门静脉内径值与达峰值回归方程:y=173.599-2.276x。结论:门静脉内径值与门静脉成像密度达峰时间呈正相关、与密度达峰值呈反向线性变化趋势。为获得最佳门静脉成像质量,应根据不同门静脉内径值选择最佳的扫描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MSCT表现, 分析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及增强特点。 结果 8例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中, 7例为单发, 1例为多发, 共检出9个病灶, 均为透明血管型。病灶边界均清晰, 呈类圆形或浅分叶, CT平扫均为稍低密度影, 1例病灶中央区见钙化; 8例患者病灶均明显强化, 其中6例的7个病灶均匀强化, 2例不均匀强化。4例的5个病灶表现为一个较大病灶周围伴多个小结节; 8例患者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见粗大血管影。 结论 MSCT对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肾上腺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征象,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报道1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肾上腺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病例为女性,年龄30岁.肿块超声上呈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肿块内部及周围见丰富血流.CT平扫呈边界清楚的实性软组织密度团块,伴内部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发生明显强化,而其内低密度区无强化.结论 肾上腺孤立性纤维瘤虽然罕见,但在CT上有比较特征表现,有助于术前定位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对比剂在64排头颈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64排头颈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对比剂70 ml+0.9%氯化钠30 ml,B组采用对比剂50 ml+0.9%氯化钠30 ml,C组采用对比剂30 ml+0.9%氯化钠30 ml。比较三组患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动脉弓)、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上腔静脉)显影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三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动脉弓显影CT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分别为(752.32±62.18)、(89.22±7.65),低于A组的(805.33±75.38)、(102.03±1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头臂静脉、上腔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上腔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均低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CTA检查,选用30 ml对比剂剂量时可有效降低静脉伪影,提高头颈部CTA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 三维重组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6 例颅骨缺损须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组.一组行CT 检查并用三维重组技术处理,根据重组图像制备钛网补片,用于颅骨修补术;另一组按照传统术中钛网塑形进行颅骨修补.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结果 经CT 三维重组的术前颅骨塑形者平均术中时间为86.8±13.6 min,传统的术中塑形钛网平均手术时间为115±15.0 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三维重组技术有助于缩短颅骨修补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减轻神经外科医生工作强度及患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椎动脉沟环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通过收集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2008-08~2009-09 800例颈椎摄片中,选出发现有寰椎后弓椎动脉沟环的63例颈椎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椎动脉沟环合并颈椎退行性变者21例(33.3%)。Ⅰ型36例,占57.1%;Ⅱ型14例,占22.2%,其中Ⅱa型5例,Ⅱb型9例;Ⅲ型13例,占20.6%。结论寰椎后弓椎动脉沟环的存在,在头颈部的旋转或屈伸运动时,可引起椎动脉痉挛或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出现间歇性眩晕有密切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MAGiC技术定量测量HIV感染者颅内T1值、T2值、PD值,探索MAGiC序列在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9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磁共振MAGiC技术检查HIV感染者38例。根据是否出现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分为两组(非HAND组23例,HAND组15例),另选18例无HIV感染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MAGiC技术定量测量大脑左右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前后角、左右侧基底节区、胼胝体膝部、脑干和小脑的T1弛豫时间(ms)、T2弛豫时间(ms)和质子密度PD(pu)值。采用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两两组间对比,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①HAND组各测量点的T1值均高于非HAND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HAND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测量点T1值、T2值、P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1值对区分HAND、非HAND的效能最好,以右侧基底节T1值曲线下面积0.897最大,其敏感度为1,特异度为0.725,P<0.001,最佳诊断阈值998.33ms。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