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亚低温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最初用于颅脑损伤患者,80年代后期的研究发现,轻-中度低温(28~35℃)具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1],主要体现在降低脑的耗氧量、保护脑组织、减轻脑水肿等方面,是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本研究对2006-2009年我院收治的连续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采用亚低温措施,观察其对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观察组60例给予长春西汀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ACI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产YL-1型颅脑穿刺针,通过头颅CT片定位体表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穿刺成功后,利用生理盐水和尿激酶反复冲洗引流治疗小脑血肿42例。结果 42例手术均成功穿刺入血肿腔,无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因高龄、肺内感染死亡3例。术后36例血肿清除60%以上,术后3月97.4患者生活自理。结论准确定位,掌握正确方法,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26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血脂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内-中膜厚度检测,比较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斑块性质和内-中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完成随访的120例病例中,治疗组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TC和LDL-C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变小,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与6个月时,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所占比例均下降(P<0.01),高回声斑块所占比例均明显增高(P<0.01);在治疗组,服药后6个月与1个月相比较,高回声斑块所占比例显著增高(P<0.01);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性质变化不明显。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TC和LDL-C水平,并有利于稳定、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尤其是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积极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为防治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他汀类药物的调脂、稳定及逆转斑块的作用,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肯定,并在临床应用上逐渐推广:下面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以及它给个人、家庭、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沉重的负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卒中年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严峻的形势迫使神经科医生积极寻找治疗卒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