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为了探讨急诊手术病人在手术中静脉留置针的运用,我院对38例病人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有效的补充了血容量,改善病人休克状况,避免手术中渗漏。提示:在手术中选用静脉留置针及静脉,并加强观察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呼吸科就诊并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62例,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为83.8%。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可疑冠心病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缺血性病变(FFRCT≤0.80)的预测因素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病人292例,其中男18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5.8±10.3)岁。利用CCTA影像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 (≥25%且<50%)、中度(≥50%且<70%)和重度(≥70%且<99%)。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FFRCT软件对病人的CCTA数据进行测量。根据FFRCT数值范围将病人分为阳性组(FFRCT≤0.80,102例)和阴性组(FFRCT>0.80,190例)。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CCTA上的血管特征及血运重建,以及基于FFRCT与CCTA制定的治疗策略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t检验及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FR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阳性组病人的年龄更大,男性更多,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的比例均高于阴性组(均P<0.05)。阳性组较阴性组病人更多的表现为中重度狭窄(分别为80.4%和28.4%),更多的病人行血运重建术(分别为56.8%和11.1%),均P<0.05。74例病人(25.3%)基于FFRCT的结果治疗决策发生改变。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245)、糖尿病(OR=2.238)及中重度狭窄(OR=8.837)是FFR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FFRCT技术在可疑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是可行的,高血压、糖尿病及中重度狭窄是FFR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FFRCT可能影响病人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患者双源CT扫描和T分期评估中应用个体化剂量调节方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分配40例于术前行双源CT低剂量扫描,应用电流自动调制装置(CareDose 4D)并依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分级制定个体化剂量调节方案;另40例术前行常规MSCT扫描作为对照组。以术后病理分期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普通CT扫描组和低剂量扫描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然后比较两组诊断正确率有无统计学差异。扫描时测定每位患者的辐射剂量,并计算其有效剂量,比较普通CT扫描组和低剂量扫描组患者有效剂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与术后病理学T分期比较,普通MSCT扫描组的准确度为93.75%,DSCT低剂量扫描组的准确度为92.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0.81,P>0.05)。DSCT低剂量扫描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12mSv,常规MSCT扫描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6.44mSv,前者显著低于后者(t=2.566,P<0.05)。结论应用个体化剂量调节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双源CT低剂量扫描可在不影响T分期评估准确率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简称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大螺距扫描的36例先心病患儿的影像资料,记录其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双盲的情况下独立诊断并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符合程度的评价采用Kappa检验.以手术或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大螺距扫描诊断先心病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36例患儿大螺距扫描的DLP为(2.4~9.2)mGy·cm,平均(5.1±1.6) mGy·cm,ED为(0.078 ~0.179)mSv,平均(0.125±0.027) mSv.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2名放射科医师的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好(K=0.774,P<0.05).大螺距扫描诊断先心病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9%、94.2%、99.8%.结论 双源CT大螺距扫描技术降低了受检患儿的辐射剂量,图像仍满足诊断要求,为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简称前门控)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PE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按扫描方式随机分为3组:A组,前门控扫描(n=20);B组,回顾性心电门控(简称后门控)扫描(n=20);C组,非心电门控(简称非门控)胸部强化扫描(n=20)。比较3组间的有效辐射剂量(ED)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3组患者的ED分别为(4.95±1.81)mSv、(15.91±5.01)mSv、(4.61±1.16)mSv;A、B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评分的总分分别为57、58、45,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是诊断PE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结局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收治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133例,最终纳入3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无MACE组295例和MACE组35例。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数据分析所有病变血管的斑块特征并测量CT-FFR值。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ROC曲线分析斑块特征及CT-FFR与MACE之间的关系。结果 MACE组冠状动脉狭窄≥50%、CT-FFR≤0.8比例显著高于无MACE组(P<0.01)。单因素Cox分析显示,狭窄程度≥50%及CT-FFR≤0.8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1),经多因素Cox分析校正后,仅CT-FFR≤0.8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037,95%CI:5.060~57.358,P=0.000)。此外,基于CT-FFR的风险预测模型显著优于基于CCTA狭窄程度的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小儿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儿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手术或DSA结果为标准,采用x2检验比较DSCT和CDF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DSCT诊断主动脉缩窄16例,其中伴房间隔缺损(ASD)4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3例、动脉导管未闭( PDA)7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例、支气管动脉扩张l例.CDFI诊断主动脉缩窄15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伴ASD 4例、VSD 9例、二叶型主动脉瓣(BAV)2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2例、PDA 7例、支气管动脉扩张1例,未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与手术或DSA结果对照:DSCT和CDF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140/144)、97.9% (141/1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DSCT和CDFI诊断敏感度均为93.2% (41/44),特异度分别为99.0% (99/100)和100.0% (100/100).DSCT前门控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42 mSv.结论 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是诊断小儿主动脉缩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有创性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生理功能的金标准。FFRCT是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像后处理技术,可用于评估特异性缺血病灶。大量证据支持FFRCT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该技术正在从实验研究应用到临床人群。如何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优化FFRCT技术以实现病人利益最大化引起了广泛关注。总结FFRCT的基本原理,对其注意事项和结果解读进行分析,以利于指导FFRCT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入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治疗。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分别入双侧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入真丝线段和明胶海绵,阻断其血供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新方法。较传统的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我科于2003.12—2004.12采用介入治疗子宫肌瘤1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