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故障现象:使用岛津XHDI 50B-10型X线发生器,开机后,透视无异常,但当按下点片曝光预备闸时,无规律出现OVER灯亮现象,不能进行点片.此时检查控制台面板,点片KV、mA、时间都在负载允许范围内,而且在能进行点片时,mAS指示值与预示值一致,透视时KV、mA表无异常指示.根据电路原理图,OVER指示灯亮有下述几种情况;(1)主可控硅击穿;(2)mA控制电路中的主晶体管击穿或整流二极管击穿;(3)由于X线管损贲坏,高压电缆击穿而引起大mA或mAS;(4)由于设置的X线条件超过负载范围;(5)电源调节轮或R-KV到了上下限极限位.故障分析 根据粗略检查和透视无异常增况,可以断定故障不出现在以上1.2.3.4所表述的情况,打开控制台,检查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摄影中照射野大小对DDR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膝关节摄影中,照射野的选择对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DR)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0例膝关节患者,在摄影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左右侧膝关节用不同的照射野进行摄影,在工作站分别对膝关节影像进行灰度值测量,测量点为胫骨内外髁连线,获得连线的灰度值曲线。小照射野组使用DDR系统进行膝关节正位摄影,焦一片距100cm,摄影条件为55kV、25mAs,照射野包括软组织边缘1~2cm。大照射野组是对小照射野组相同病例的对侧膝关节使用相同的摄影条件,照射野与探测器板的大小一致。结果小照射野组的软组织灰度值曲线呈逐渐变化,显示层次增加;大照射野组的软组织灰度值曲线较平缓,接近骨骼组织时变化陡峭,显示高反差。小照射野组的骨骼组织灰度值曲线形态与大照射野组基本一致,但灰度值的大小整体增大,骨骼组织与软组织的灰度值差异减少。结论DDR系统对面积较小的部位进行摄影时,应缩小照射野,可以获得较理想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拼接图像的可靠性。方法:对照组:X线球管中心线对模型1标尺的中点标记进行垂直摄影,照射野包含标尺的两侧标记,摄影距离120cm,物一台距离3.5cm。实验组:选用倾斜角度摄影和平行移动摄影,分别进行两幅和三幅拼接图像的摄影,每次摄影照射野应包含对应标尺的标记,摄影距离120cm。物一台距离3.5cm;然后将相应图像裁剪拼接。评价拼接图像的标尺长度与单幅摄影时标尺影像长度与放大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标尺影像长度为(39.557±0.382)cm,放大率为(1.130±0.00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标尺影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59,P=0.056);采用Welch检验,模型影像放大率与标尺影像放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69.600,P=0.126)。结论:倾斜角度摄影和平行移动摄影的拼接图像与单幅摄影图像的放大率基本一致。倾斜角度摄影比平行移动摄影更能显示X线解剖结构的一致性。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人工拼接图像能真实、客观显示人体影像信息,操作方便、可靠,为临床提供准确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乳腺轴位+侧斜位X线摄影病灶定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乳腺常规X线摄影中发现有病灶的病例30例,加照侧位影像,并在乳房表面随机粘贴一颗钢珠作为参照物,以轴位+侧斜位为实验组,轴位+侧位为对照组,轴位+侧斜位标记物为参照实验组,轴位+侧位标记物为参照对照组,分别测量各影像病灶和标记物的方位、距离,通过定位图确定病灶和标记物的方位角度和位置距离。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方位、距离的测量结果分别为49±17(°)、48±17(°)和5.6±1.7(cm)、5.6±1.7(cm);采用两配对t检验,得出t值分别为0.343(P=0.734)及0.397(P=0.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照实验组与参照对照组的方位、距离的测量结果分别为51±13(°)、52±13(°)和5.1±1.6(cm)、5.2±1.6(cm),采用两配对t检验,得出t值分别为0.368(P=0.718)及0.392(P=0.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X线摄影病灶的定位,可采用常规的摄影体位(轴位和侧斜位),通过定位图能较准确确定病灶的位置,无需加照侧位,使辐射防护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开机后,透视无异常,但当按下点片曝光预备闸时,无规律出现OVER灯亮现象,不能进行点片。此时检查控制台面板,点片KV、mA、时间都在负载允许范围内,而且在能进行点片时,mAS指示值与预示值一致,透视时KV、mA表无异常指示。 根据电路原理图,OVER指示灯亮有下述几种情况:1.主可控硅击穿;2.mA控制电路中的主昌体管击穿或整流二极管击穿;3.由于X线管损坏,高压电缆击穿而引起大mA或mAS;4.由于设置的X线条件超过负载范围;5.电源调节轮或R-KV到了上下限极限位。 故障分析:根据粗略检查和透视无异常情况,可以断定故障不出现在以上1、2、3、4所表述的情况,打开控制台,检查电源及R-KV调节轮都不在极限位置,那么故障只能出现在控制电路上,可以观察继电器动作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经病理证实的37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NSIP37例,男16例(43.2%),女21例(56.8%),男:女=4:5。平均年龄54岁。临床均有咳嗽、气促症状。体检有Velcro音13例(35.1%)。29例肺功能检查示: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中度下降。结论NSIP是一种独立疾病,诊断依靠临床一影像一病理诊断确立。经纤支镜肺活检是NSIP病理诊断的重要取材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治疗反应和预后。 【结果】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部高分辨CT显示:磨玻璃阴影、斑片状模糊影、线条状、网状阴影及蜂窝状改变。肺功能有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以激素、甲氨蝶呤、乙酰半胱氨酸的综合治疗对大部分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有一定效果。 【结论】 激素是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首选药物,胸部CT显示病变呈磨玻璃样者激素疗效较好,而网格影或者蜂窝状改变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9.
基于“9点3面”配准方案的[PT+CT]异机三维图像融合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PT和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方法:输入PT/CT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9点3面"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实时工作站Mimics按照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通过讯号叠加技术完成图像融合。结果:以肺癌患者的躯干冠状面为实例试验[PT+CT]立体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躯干结构和代谢状况的互补3D影像。结论:在[P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T+CT]3D融合仍未实现的情况下,[PT+CT]异机3D融合是[PT+CT]同机2D融合技术功用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