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以"颈前肿块8个月,吞咽不畅15d"为主诉,于2009年11月5日入住本院。8个月前患者于体检时发现颈前肿块,当地医院未明确诊断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15d前患者出现吞咽不畅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80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宫颈癌组)、80例宫颈炎症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RAC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分化程度、病灶直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RACK1蛋白、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72.50%,对照组分别为10.00%、22.50%,宫颈癌组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RACK1蛋白、STAT3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肿瘤的病灶直径无关,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在低分化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高于高中分化者、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的FIGO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在Ⅲ+Ⅳ期癌组织、浸润深度为T3+T4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者和T1+T2者(P均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RACK1蛋白和STAT3蛋白表达升高,且与肿瘤的分化、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附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  龚选举  万珍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8-1379,1421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lung,SHL)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SHL的认识.方法 总结5例SH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SHL主要表现有乳头区,实性细胞区,硬化区,血管瘤样区.乳头表面,裂隙及血管瘤样腔面被覆有立方上皮,实性区及乳头轴心见淡染的园形及多角形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乳头表面,裂隙及血管瘤样腔面被覆细胞CK和EMA阳性.实性片区及乳头轴心的圆形及多角形细胞Vimenfin及EMA阳性.结论 SHL病理形态有其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对诊断本病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胰岛细胞瘤鉴别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卓明  万珍玲  刘保安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29-331,352,i000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与胰岛细胞瘤(ICT)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8例SPTP与11例ICT分别做HE、PAS、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结果8例SPTP患者平均年龄20.1岁,术后均无复发;肿块均有包膜,囊实性相间;组织学上,以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状结构且伴有退行性改变为其特征。11例ICT患者平均年龄43.2岁,术后有2例复发;部分肿块有包膜,多为实性;组织学上,瘤细胞胞质少,细胞核内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细胞排列成小梁状、腺泡状或实性。免疫组化显示,SPTP组瘤细胞AACT、ACT、Vim多为( ),CgA、CKI、ns多为(-)。结论瘤细胞的退行性变及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ACT、AACT、Vim( ),CK(-),有助于胰腺SPTP与ICT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观察40例GIST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特征,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og-1、CD117、CD34、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GIST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胃部不适,其中以腹胀或腹痛最为常见。病理形态学特征表现为三种类型:梭形细胞型28例、上皮样细胞型8例和混合细胞型4例。免疫组化显示Dog-1、CD117、CD34在GIST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0%、70%,SMA、S-100大部分病例为阴性表达,仅少数病例呈局灶阳性表达。结论GIST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多变、结构多样,联合检测Dog-1、CD117、CD34的表达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2岁,汉族。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4个月.症状以左下肢为甚,不能行走10余天就诊。患者10余天前开始不能站立,不能自行小便,无发热、头痛,无恶心、呕吐及头、颈、胸、腰疼痛或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检体:被动体位,19—11棘突叩击痛,腹股沟水平以下痛觉消失。双上肢肌力、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张力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总结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5.5岁,术后随访6-49月,均无复发或转移。肿瘤均有包膜,完全由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构成。裳腔内衬透明细胞,囊壁纤维间隔内有透明细胞巢,肿瘤性透明细胞核Fuhrman分级为Ⅰ级,免疫组化示AE1/AE3(+)、EMA(+)、CD15(-)、CD68(-)。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有独特的病理改变和良好的顸后。术前诊断中常难与其它囊性肾疾病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的关键特点是肉眼无膨胀性实性结节及镜下间隔内可见聚集的透明细胞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在调节胃癌细胞MMP-2和MMP-9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以MKN45和BGC823胃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明胶酶谱法检测TGF-β1对各细胞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在TGF-β1作用下各细胞中MAPK(P38、JNK、ERK)的活化情况。用相应MAPK通路的特异抑制剂对TGF-β1调节各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进行阻断研究。结果 TGF-β1可上调MKN45和BGC823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TGF-β1可诱导BGC823细胞P38、MKN45和BGC823细胞ERK及JNK的活化;ERK特异抑制剂PD98059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MKN45和BGC823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但P38特异抑制剂SB203580和JNK特异抑制剂SP600125对TGF-β1诱导这两种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TGF-β1可通过活化ERK信号通路上调MKN45和BGC823胃癌细胞 MMP-2和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TNFAIP)3和TNFAIP8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的宫颈癌组织117例、正常宫颈组织49例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92例,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上述组织的TNFAIP3和TNFAIP8水平,比较不同宫颈组织的两者水平差异,分析两者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在线分析TNFAIP3和TNFAIP8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结果49例正常宫颈组织、92例CIN组织和117例宫颈癌组织的TNFAIP3水平依次为1.016±0.062、2.070±0.120和4.521±0.209,TNFAIP8水平依次为1.051±0.092、2.618±0.156和5.240±0.199,宫颈癌组织的TNFAIP3、TNFAIP8水平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组织,而CIN组织的两指标水平亦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癌组织中,TNFAIP3和TNFAIP8水平呈正相关(r=0.617,P<0.001)。TNFAIP3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和月经状态无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FIGO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TNFAIP8水平与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和月经状态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FIGO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TNFAIP3水平与总生存期(OS)有关,而与无复发生存期(RFS)无关,其中低水平者的中位OS为45.73个月,长于高水平者的21.97个月(HR=1.83,95%CI:1.15~2.92),TNFAIP8水平与RFS和OS均无关(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的TNFAIP3、TNFAIP8水平升高,两者水平有助于判断宫颈癌的分化程度、FIGO分期和浸润深度,TNFAIP3水平还与预后有关,两者可能共同促进了宫颈癌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0.
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放射增敏作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X-2与肿瘤关系密切,有希望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一个分子靶标.在临床前期研究中显示,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增强体内肿瘤的放射反应及离体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就COX-2抑制剂与肿瘤放射增敏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