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认同是指农民在心理上对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逐步认可和接受的趋同过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认同对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当前制约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认同的因素有:决策民主化低、政策保障水平低、政策执行质量不高、农民认知有局限、基层干部公信力不高。为此,必须构建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养老待遇预期水平,提升政策执行质量,提高农民认知水平,提高基层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在术中三维CT导航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i CT-MITLIF)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conventional 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C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术中三维CT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4月~2011年9月,30例连续单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根据患者自己的治疗意愿,11例采用术中三维CT导航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i CTMITLIF)进行治疗,19例采用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COTLI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医生和患者放射线的暴露剂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并采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和X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i CT-MITLIF组手术时间、患者放射线的暴露剂量均显著高于COTLIF组(P<0.05);而i CT-MITLIF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COTLIF组(P<0.05)。术后3 d MITLIF组腰痛VAS评分及术后1.5个月MITLIF组ODI评分显著低于COTLIF组(P<0.05)。术后X线评价融合率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三维CT导航下MI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3.
2010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旋入式髓内针治疗30例胫骨骨折伴胫前软组织损伤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2~55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抗凝治疗量表(anti clot treatment scale, ACTS)是评价患者抗凝治疗满意度的有效工具,该量表分为负担和获益两个维度。本文对中文版ACTS信度及效度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服用抗凝药物4周以上心房颤动患者,调查其ACTS评分,采用结构效度、内部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结果 共计1 379例患者完成量表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因子,共同因子累计总变异解释率为67.164%;内部信度分析抗凝负担维度(13条目)及抗凝获益维度(4条目)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3及0.968;重测信度分析提示组间相关系数在负担和获益维度分别为0.783和0.674(P<0.01)。结论 中文版ACTS具有良好效度及信度,为抗凝治疗患者自测满意度提供良好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UPLC-MS/MS、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红芪免疫调节的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技术对网络药理学结果进行验证,探讨红芪入血成分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UPLC-MS/MS技术定性定量红芪入血成分;通过TCMSP、本草组鉴数据库筛选红芪入血成分对应靶点;以DisGeNET、OMIM、TTD、MalaCards数据库获取免疫相关疾病靶点;构建“红芪入血成分-免疫相关疾病”网络;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绘制PPI网络;应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UPLC-MS/MS法共鉴定8个原型入血成分,协同作用于101个靶点,参与免疫反应、基因表达的正调控、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538个生物学过程,涉及HIF-1、Toll样受体、JAK-STAT、T细胞受体、PI3K-Akt、FoxO等116条信号通路。核心靶点为MAPK14、PTGS2、MMP9、PPARG、CCND1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与MAPK14的对接结合活性较高,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了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与MAPK14的结合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及结合亲和力。结论...  相似文献   
7.
陈增力  吴刚  崔福玲  齐鹏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60-216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根据面神经各节段的分布,将面瘫分为:面神经核损害性面瘫(Ⅰ型面瘫)、膝状神经节损害性面瘫(Ⅱ型面瘫)、镫骨肌神经段面瘫(Ⅲ型面瘫)、鼓锁神经段面瘫(Ⅳ型面瘫)和茎乳孔处面瘫(Ⅴ型面瘫).观察18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5种不同部位面瘫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Ⅰ型面瘫与Ⅱ型面瘫、Ⅱ型面瘫与Ⅲ型面瘫、Ⅲ型面瘫和Ⅳ型面瘫、Ⅳ型面瘫和Ⅴ型面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效与病变损害部位有明显相关性,茎乳孔以下受损者部位最低,效果最好,病变于面神经管内以上者,部位越高,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CSA)在后路矫形术后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Lenke 5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上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内腰椎前凸角(LIF)、C7矢状位垂直距离(SVA)。同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Risser征、随访时间、融合节段椎体数目(NVF)及术前胸腰段/腰弯(TL/L Curve,TL/L C)。依据患者术前CSA分为颈椎前凸组(L组,术前CL0°)、颈椎后凸组(K组,术前CL≥0°);依据患者末次随访时CSA较术前的改变分为颈椎前凸增加组(I组)与颈椎前凸减少组(D组)。使用t检验分析L组与K组、I组与D组对应参数的差异性,使用LSD-t检验分析各组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参数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L与I组和D组各参数的相关性。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4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3例;年龄15.90±4.98岁,随访时间22.84±14.10个月。L组15例,K组17例;I组26例,D组17例。L组与K组、I组与D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TK较术前增加(P=0.000);术后TLK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CL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无统计学差异。L组与K组术前CL(P=0.000)、LIF(P=0.029)、SVA(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末次随访时CL较术前改善(P=0.025),TK较术前增加(P=0.000);术后TLK较术前减小(P=0.002)并维持至末次随访(P=0.002)。I组与D组术前LL(P=0.043)、CL(P=0.009)有显著性差异(P0.05)。I组末次随访时CL较术前改善(P=0.008),TK较术前(P=0.000)及术后(P=0.001)增加;术后TLK较术前减小(P=0.005)并维持到末次随访时(P=0.006)。D组术后LL较术前增加(P=0.011)并维持到末次随访(P=0.001)。I组术前CL与TK、SVA有相关性;D组CL术前与LL、SVA,术后与TLK、SVA,末次随访时与TLK有相关性。结论:术前颈椎后凸的患者较颈椎前凸的患者在术后CSA的改善更为明显;随访中TK增加、术后TLK改善可能有助于CSA的改善;术后只有LL增加而无TK、TLK的改变则可能不会引起CSA改善。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盐酸丁螺环酮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拟合响应曲面法对盐酸丁螺环酮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良,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丁螺环酮PLGA微球。结果微球颗粒圆整,大小均匀,观察其体外释放,在2—11d之间,微球持续恒速释放药物。结论所制微球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操作方便,工艺稳定,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