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29例精神分裂症首发病人(首发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的血清S100B蛋白.30例体检合格者为正常对照组,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慢性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12周时,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各组病人精神症状.结果 首发患者治疗前S100B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无显著相关(r均<0.357,P>0.05);治疗后及慢性组S100B浓度与PANSS阴性因子分呈显著相关(r均>0.374,P<0.05);首发组治疗前、后与慢性组、对照组之间血清S100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74,P>0.05).结论 血清S100B蛋白检测不宜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脑膜炎1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征。方法应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仪收集细胞。结果周围血液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特别是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比周围血液增高更加显著。结论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对确诊由广圆线虫引起的脑膜炎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化验报告。方法:从血液标本采集的部位、采集的时间、标本溶血、送检时间进行探讨。结果:标本采集的部位、时间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结论: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控制采集血液标本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变化。方法腰穿取300例拟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应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仪收集细胞,瑞氏—姬姆萨染色(MGG),光学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类计数。结果首次腰穿均为异常脑脊液细胞变化,绝大多数为混合性细胞学反应,嗜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核性脑膜炎是灵敏度最高的一项指标,但特异性不强,可以采用别的检查项目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 方法: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给予利醅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皮质醇、BDNF水平;对30名正常人采用相同方法进行检测,作为对照.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 结果:治疗8周,研究组皮质醇、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78、2.85,P均<0.01),BDNF水平与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r=0.415,P<0.05).治疗前研究组皮质醇及BDNF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呈显著正相关(r=0.371、0.425、0.406,P均<0.05;r=0.389、0.432、0.411,P均<0.05);但与阴性因子分无显著相关(r=0.337、0.342,P>0.05);治疗后研究组皮质醇及BDNF水平分别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相关(r=0.341、0.335、0.338、0.336,P均>0.05;r=0.349、0.332、0.350、0.353,P均>0.05).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发作时,存在生物学应激,表现为皮质醇水平升高,机体处于代偿阶段,BDNF表达上调,治疗后应激水平降低,表现为皮质醇水平下降,BDNF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的分泌水平和节律变化。方法: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全天3次(8:00,16:00,24:00)HPA轴激素的水平,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HPA激素水平和分泌节律,以及全天3次CORT总量与PANSS分的关系。10名正常对照组HPA水平采用同样方法检测。结果:患者治疗前HPA轴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均〈0.01);治疗8周,HPA轴激素水平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激素分泌节律紊乱;治疗8周后节律正常。全天3次CORT总量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1、r=0.425、r=0.406,P〈0.05),与阴性症状分无显著相关(r=0.297,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HPA轴激素分泌和节律的异常,精神症状越严重,全天皮质醇总量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变化.方法 腰穿取300例拟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应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仪收集细胞,瑞氏-姬姆萨染色(MGG),光学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类计数.结果 首次腰穿均为异常脑脊液细胞变化,绝大多数为混合性细胞学反应,嗜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核性脑膜炎是灵敏度最高的一项指标,但特异性不强,可以采用别的检查项目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对B细胞淋巴瘤脑膜转移确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收集细胞,以瑞氏-姬氏染色法染色,按照粟氏脑脊液细胞分类法分类。结果因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有收集细胞多,形态完整、清晰及染色方法简单等特点,因此它是肿瘤颅内转移的临床确诊、疗效观察最有价值的实验方法。结论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是肿瘤颅内转移的临床确诊、疗效观察最有价值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