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面肌痉挛术后无效或复发病例再次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手术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32例面肌痉挛病人作为治疗组,同期首次手术治疗的100例面肌痉挛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责任血管、电生理监测结果、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责任血管均有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和椎动脉,其中对照组PICA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发现垫棉压迫面神经REZ 10例,两组均未见静脉压迫。治疗组术中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消失22例,对照组AMR消失6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30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26例,随访期内延迟缓解1例,未缓解3例;对照组随访89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65例,随访期内延迟缓解20例,未缓解4例;两组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面瘫、头痛、听力下降等,其中治疗组头痛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电生理监测下行二次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无效或复发病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椎动脉复合体为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HFS)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5 月— 2016 年8 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1 033 例HFS患者资料,根据责任血管情 况,分为椎动脉复合体组(208 例)与非椎动脉复合体组(825 例),共随访12~28 个月,比较两组进行MVD 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椎动脉复合体组男性比例更高(54.3% 比20.5%), 更易多发在左侧(81.7% 比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椎动脉复合体组MVD 手术效果满意 率为95.1%(198/208),失败率为1.9%(4/208),与非椎动脉复合体组(94.9%、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手术治愈率和并发症方面, 椎动脉复合体组与非椎动脉复合体组行MVD 的结果相似。MVD 可以作为治疗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 的HFS的安全且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以三叉神经痛和/或面肌痉挛起病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1例以三叉神经痛和/或面肌痉挛起病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其中17例同期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原有面部疼痛或不自主抽搐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后随访3~27个月,临床症状和肿瘤均无复发。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以三叉神经痛和/或面肌痉挛起病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于同时存在血管压迫的病例,可同期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月,应用软性神经内镜(主机为FUJINON EPX-2200电子视频内镜系统;镜体为FUJINON EB-270P超细软性内镜,外径3.8 mm,工作通道直径1.2mm,观察视野120°,工作长度365 mm)治疗脑囊虫病15例,其中7例为院外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故障。术中经额部钻孔,内镜下先行透明隔及第三脑室底造瘘,导水管闭塞者加行导水管成形,对脑室及基底池全面探查,摘除所见囊虫囊泡,灌洗清洁脑室。结果 15例顺利完成手术,摘除脑室或基底池内所见囊虫囊泡,7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均成功摆脱了分流依赖。镜下手术时间15~40 min,(26±8)min。出血量15~50 ml,(27±6)ml。除2例术后出现高热延迟出院外,其余13例均于术后6 d出院。15例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9.8月,术前症状缓解,无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磁共振检查示脑积水缓解,导水管区、第四脑室正中孔及第三脑室底瘘口脑脊液流动良好。结论电子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额部钻孔侧脑室入路可对整个脑室系统及基底池进行探查,寻找并摘除囊虫囊泡,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观察软性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支架(AST)联合长程脑室外引流术(LTEVD)治疗感染性孤立性第四脑室(IF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软性神经内镜下AST联合LTEVD治疗的6例感染性IFV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分2例, 4、6、7、15分各1例。术后根据脑脊液病原学结果均行抗感染治疗。评估手术前、后第四脑室体积的变化率, 变化率<33%为轻度改善, 33%~67%为中度改善, >67%为显著改善。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行AST联合LTEVD, 术中4例多发脑室粘连分隔的患者中, 2例行透明隔造瘘术, 2例行脑室造瘘术;2例孤立颞角者行脑室颞角长程引流术;1例行LTEVD翻修术。平均引流时间为73 d(29~207 d), 无一例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新发感染事件。其中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0.3个月(3.0~25.0个月)。末次随访时GCS 7分2例, 6、9、12、15分各1例;5例第四脑室体积为显著改善, 平均变化率为83.4%(67.3%~97.9%);1例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月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11例脑室铸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时间、术后脑室外引流时间,额外的脑脊液分流手术,术后3个月结果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在发病后第4天和第5天接受软性神经内镜手术的2例患者需要随后的脑脊液分流手术.相比之下,在发病当天接受内镜手术的9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因为纤维粘连导致继发性梗阻,需要额外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后3个月,所有6例mRS评分为2~3分的患者符合以下标准:初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8分,在发病当天接受软性神经内镜手术,并且脑室外引流时间小于4d.结论 使用软性神经内镜早期干预和术后短时间脑室外引流对于脑室铸型血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米诺环素对三叉神经痛(TN)大鼠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SGCs)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激光化学法激发三叉神经损伤,建立TN大鼠模型。按照随机原则,将24只大鼠分为Ⅰ组(正常大鼠,未给予任何用药)、Ⅱ组(构建TN模型)、Ⅲ组(建立TN模型,并给予米诺环素进行灌胃),每组各8只。比较三组大鼠神经颜面部支配区机械疼痛阈值,并比较三组大鼠三叉神经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的差异,对NF-κB采取免疫组化染色处理,并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法以观察SGCs的激活情况。通过硝酸甘油建立TN三叉神经节SGCs的炎症模型,经体外培养大鼠三叉神经节SGCs,并将细胞模型分为A组(常规培养)、B组(给予硝酸甘油0. 55 mmol/L)、C组(给予硝酸甘油0. 55 mmol/L+米诺环素15μmol/L)、D组(给予硝酸甘油0. 55mmol/L+米诺环素30μmol/L)。对各组细胞内NF-κB与IL-1β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用Fluo-3/AM探针负载对SGCs中钙离子Ca~(2+)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相比Ⅰ组,Ⅱ、Ⅲ组大鼠疼痛阈值均明显下降,而Ⅲ组疼痛阈值较Ⅱ组明显升高(P 0. 05)。相比Ⅰ组,Ⅱ、Ⅲ组大鼠三叉神经节IL-1β和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Ⅲ组IL-1β和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较Ⅱ组明显下降(P 0. 05)。Ⅰ组NF-κB阳性细胞数量极少;Ⅱ组NF-κB阳性细胞数量较多;Ⅲ组NF-κB阳性细胞数量较Ⅱ组明显减少。Ⅲ组SGCs细胞数量明显减少,Ⅱ组SGCs细胞数量较Ⅰ、Ⅲ组明显增多。相比B组,A、C、D组NF-κB与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其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 0. 05)。相比A组,B、C组大鼠Ca~(2+)浓度均明显升高,C、D组Ca~(2+)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P 0. 05)。结论米诺环素可通过阻滞三叉神经节SGCs的激活,下调炎症因子IL-1β与NF-κB的水平以发挥减轻TN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子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第四脑室囊虫的价值.方法 应用电子神经内镜对2例第四脑室内囊虫经中脑导水管进行手术摘除.其中1例术前MRI检查提示第四脑室内囊性病变;另1例术前检查提示病变位于第三脑室内,术中脑室探查时发现病变已经进入第四脑室.结果 2例第四脑室内囊虫均在神经内镜下完整摘除,术后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脑脊液电影检查枕骨大孔区脑脊液流动良好.结论 应用电子神经内镜能够方便地对脑室系统进行全面探查,神经内镜手术摘除第四脑室内囊虫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应作为第四脑室囊虫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脑室灌洗治疗脑室感染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软性神经内镜下脑室灌洗治疗脑室感染的效果.方法 自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应用电子软性神经内镜对60例脑室感染患者行脑室灌洗治疗.结果 一次性内镜下脑室灌洗治愈脑室感染并成功去除脑室外引流或分流26例,占43%;内镜下脑室灌洗后继续脑室外引流并脑室内应用抗生素34例,占57%;脑室外引流时间为4-76 d,平均20.1 d.其中去除脑室外引流后仍有颅内压增高需再次脑室-腹腔分流者7例,占12%;死亡5例,均为广泛耐药的绿脓杆菌和真菌感染,死亡率8%.结论 脑室感染是神经外科临床中的一个棘手问题,软性神经内镜下脑室灌洗治疗脑室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