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两镜治疗胆道结石与常规开腹手术的疗效.方法:运用两镜联合的手术方法对41例胆道结石的患者进行微创治疗. 结果:4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两镜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两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安全、可靠,是最先进的治疗胆道结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外科手术的介入,使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明显改善,但术后脑梗死并不少见,文献报道发生率为5%~20%[1,2],是脑出血术后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是关键[3]。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进行综述。1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的原因1.1血管内因素1血栓形成。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血管抗血栓形成作用减弱,易形成血栓[4]。2血栓脱落等因素造成管腔堵塞。小脑幕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病机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手术治疗本院及华西医院脑外科病例7例。结果 7例均有明确颅脑外伤史,平均发病年龄2.78岁,临床表现为头部包块、颅骨缺损及神经功能障碍。行硬脑膜修补、颅骨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疗效。除1例患儿使用人工硬脑膜修补硬脑膜出现排异反应、高热不退后,经二次手术取出人工硬脑膜,采用自体组织修复外,其余6例恢复良好。结论 (1)颅骨骨折致硬脑膜破损为GSF发病的病理基础,婴幼儿期颅脑发育、外伤后局部颅内压力增高为发病的重要因素;(2)GSF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显露硬脑膜残缘,术中见硬脑膜缺损往往大于颅骨缺损,严密修补硬脑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3)笔者认为婴幼儿硬脑膜修补最好使用自体组织修补。  相似文献   
4.
5.
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程度有一定关系,对其伤情估计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对40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及同期无糖尿病史的腹部外科病人为对照组,采用邻甲苯胺法进行血糖测定。1临床资料实验组:本组40例,男33例,女7例...  相似文献   
6.
小骨窗显微手术及常规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体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微创清除高血压性恼内血肿的疗效及优点。方法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显微镜下微创清除血肿,与同期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规开颅肉眼下清除血肿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微组28例患者中存活27例,恢复良好(ADLⅠ-Ⅲ级)22例,好转率78.6%(22/28)。常规组28例患者中存活24例,恢复良好(ADLⅠ~Ⅲ级)13例,好转率46.4%(13/28)。两组好转率相差显著(P〈0.05)。结论在显微镜下清除高血压性脑内血肿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尼莫地平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良好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67%、20.00%、46.67%和66.67%、10.00%、10.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结合20例颅脑损伤后形成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明显好转13例,好转4例,显效2例,无效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应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掌握手术适应症,积极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积极进行综合治疗,是保证患者疗效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低于5%。我院于1986至1991年手术治疗11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①选择伤后24 h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50例,将其分为轻伤组(GCS〉8分)和重伤组(GCS≤8分),自血小板出现异常日开始监测外周血PLT数量、PLT平均体积、PLT体积分布宽度,另取50例非血小板异常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差别。②治疗3个月后,根据GOS将病人分为两组(GOS 1~3分组及GOS 4~5分组),比较两组血小板及其参数的异常情况。结果:①急性脑损伤患者PLT计数低于对照组,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随着颅脑损伤伤情加重,血小板下降趋势亦明显。③治疗3个月后,GOS 1~3分组比GOS 4~5分组血小板下降趋势更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血小板的异常,且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检测其变化有助于对颅脑损伤伤情、预后的判断,并为颅脑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