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运动训练与电针治疗对局部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5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模型组(20只)、电针组(20只)、强化运动训练组(20只)。用线栓法建立右侧MCAO模型,电针组选取人中、百会穴给予电针刺激。强化运动训练组采用跑笼运动试验,观察4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选取24h、3d、7d、14d4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缺血区皮层GAP-43及Neurocan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神经症状评分评价造模情况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TTC(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大小。结果: 2周后,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并高于假手术组(P<0.05);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运动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强化运动训练或电针刺激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上调脑缺血区GAP-43表达与下调Neurocan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中枢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损伤后的CNS并非缺乏再生能力,而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1].也就是说,若置于合适的微环境中,受损伤神经元轴突是可以再生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运动训练与电针治疗对局部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5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模型组(20只)、电针组(20只)、强化运动训练组(20只)。用线栓法建立右侧MCAO模型,电针组选取人中、百会穴给予电针刺激。强化运动训练组采用跑笼运动试验,观察4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选取24 h、3 d、7 d、14 d 4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缺血区皮层GAP-43及Neurocan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神经症状评分评价造模情况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TTC(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大小。结果:2周后,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并高于假手术组(P0.05);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运动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强化运动训练或电针刺激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上调脑缺血区GAP-43表达与下调Neurocan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中枢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神经内科住院70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分析其感染分布及病原菌分类等特点。此外,通过现场问卷调查了解陪护工作人员的基本资料,分析陪护人员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701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者337例,感染率为4.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胃肠道,构成比分别为35.9%、24.0%、17.8%、12.2%。病原菌分布最常见为革兰阴性菌(66.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8.9%),还有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发现。分析结果显示,60岁以上患者、男性、住院时间长、合并有基础性疾病者、接受侵入性治疗操作者、之前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者易于发生医院感染(P<0.01)。分析陪护人员结果显示,40岁以上、女性、文化程度较高、从事陪护工作时间较长以及接受过岗前培训,陪护患者的感染率较低,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且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综合预防,提高整体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有眩晕主诉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因,为减少临床误诊、漏诊提供方法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就诊神经内科门诊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461例作为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确定眩晕常见病因,并分析各年龄层病因分布。结果:461例门诊眩晕患者病因前5位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240例(52.06%),后循环缺血(PCI)76例(16.49%),偏头痛45例(9.76%),原发性高血压43例(9.33%),神经症30例(6.51%),BPPV是各年龄层导致眩晕的最常见病因。分析各年龄层眩晕常见病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患者的病因多种多样,BPPV为最常见的病因,临床医师应注重BBPV病因的诊治,并对引起眩晕的各种常见病因加以区分,从而快速准确的诊治眩晕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运动训练与电针治疗能否促进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并且观察早期强化运动训练与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促进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将65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组(n=20)、电针组(n=20)、强化运动训练组(n=20)。用线栓法建立右侧MCAOR模型,电针组选取人中、百会穴给予电针刺激。强化运动训练组采用跑笼运动试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选取24h、3d、7d、14d四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区皮层GAP-43及Neurocan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造模情况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TTC染色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大小。结果: 2周后,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低于假手术组(P<0.05);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与运动训练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强化运动训练或电针刺激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上调脑缺血区GAP-43表达与下调Neurocan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中枢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在血管性痴呆(VD)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兵器工业521医院98例V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9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清MDA、SOD、IL-1β、IFN-γ水平,并对比研究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预后患者的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与VD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对VD发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估血清MDA、SOD、IL-1β、IFN-γ水平对V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MDA、IL-1β、IFN-γ水平分别为(6.59±0.71) nmol/mL、(67.90±9.08) pg/mL、(194.64±14.31)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6±0.42) nmol/mL、(45.21±7.14) pg/mL、(131.59±9.75) pg/mL;血清SOD水平为(86.27±10.95) U/m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督脉取穴法("人中"、"百会"穴)和背俞穴取穴法("肝俞"、"肾俞"穴)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效果.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线栓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25)、电针人中+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刺激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缺血侧皮质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结构域的Nogo受体作用蛋白(LRR and Ig domain-containing,Nogo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LINGO1)和Nogo-66受体(Nogo-66 receptor,NgR1)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