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姜良铎教授认为外感咳喘存在单纯性的外感咳喘和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喘两种情况,临床诊治时不可混而同治。外感因素中寒邪居多,单纯性的外感咳喘治宜祛寒宣肺、解痉平喘,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临证加减;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喘则病情复杂,脏腑相关、内外影响,姜老认为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喘诊治尤其注重肝肺关系。在外感咳喘的辨证上姜老注重"望咽喉"及判断"有无肺燥"。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并附典型病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医古籍中的疑难字是今人阅读和理解中医古籍、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的障碍,同时也不利于中医古籍的数字化加工和中医药信息知识元的提取和标引.文章通过形音义互求、文献比勘等方法,对中医古籍中的"(儧)""(滃)""(施)""(斘)""(鍤)""(鬞)""(帶)""(舔)""(蟜)"等9个疑难字进行了考辨,明确了形音义信息,沟通了相关字际关系,并对《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辞书中的部分释义内容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3.
胞轮振跳是临床中的难治性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限,西医多以手术为主,且容易反复,创伤性较大。中医药治疗该病不良反应少且疗效稳固。芍药甘草汤主治肝脾阴虚证,而胞轮振跳的病机之一则为肝脾阴虚,这是与芍药甘草汤证的契合点。因此,根据异病同治原则,该方治疗此类疾病是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临床思路的体现。通过文献考证古今度量衡质量的单位换算,芍药(白芍)与炙甘草的用量需达60 g以上方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芍药甘草汤的临床使用经验,并结合文献从方义与药量角度论证其治疗胞轮振跳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针联合止吐剂和单纯止吐剂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疗效差别。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和BA两组,每组20例。AB组在研究阶段的第一化疗周期先接受腹针联合盐酸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治疗,间隔14~28天后,下一周期单用盐酸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BA组顺序与之相反。将AB组、BA组中采用腹针联合西药治疗者在统计疗效时统称为腹针组(A组),单纯西药治疗者统称为对照组(B组)。比较A组、B组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的程度,并判定临床疗效及达标情况。同时记录生活质量评分、化疗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化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等结果。结果A、B两组急性恶心、呕吐(化疗24h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92.5%,B组90.0%,P0.05);对于延迟性恶心的防治,化疗第3~6天,A组有效率(分别为82.5%、75.0%、90.0%、95.0%)高于B组(分别为60.0%、35.0%、62.0%、72.5%,P0.05);对于延迟性呕吐的防治,化疗第3~5天,A组有效率(分别为87.5%、80.0%、95.0%)亦优于B组(分别为67.5%、52.5%、75.0%,P0.05)。A组便秘、腹胀发生率(分别为7.5%、5.0%)低于B组(分别为22.5%、20.0%,P0.05),A组生活质量评分[(52.6±1.0)分]亦优于B组[(52.1±1.3)分,P0.05]。结论腹针疗法联合盐酸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可有效缓解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尤其是在延迟性恶心呕吐方面优势更为显著;腹针可明显改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法国人Opalski于1946年首次发现并报道了2例伴有同侧偏瘫的延髓背外侧梗死病例,命名为Opalski综合征~([1])。Opalski综合征与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同时合并双侧小脑梗死及对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畸形的Opalski综合征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主因头晕、行走不稳2 d入院。入院2 d前上午突发走路不稳,自觉东倒西歪,伴头部闷沉不适,无恶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对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精准控制的详细记载体现了滴定给药模式理念,尤其多应用在治疗急危重症的方剂中,同时通过明确其治疗目标而设计出即保证疗效又避免其毒副作用的给药途径。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原文中相关方剂的服用方法分析,归纳出其药物滴定方式主要通过控制剂量与频次(时间)两个变量的组合为给药方法,以汗、吐、下等法为途径实现其祛邪目标,结合用药后临床反馈评估是否达到疗效。这种滴定给药的精准控制模式的临床意义:(1)使不同病患对于中药处方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毒性)达到兼顾平衡;(2)将药效从量变到质变这一过程平稳过渡,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至对照组、SAH组及p38MAPK干预组,每组18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干预组于术前30 min经侧脑室注射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造模后24 h处死。观察各组大鼠脑含水量和神经功能评分,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p38MAPK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H组大鼠脑含水量(t=-196.35,P0.01)及p38 MAPK的mRNA水平(t=-24.75,P0.01)均明显升高,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低(t=201.08,P0.01)。与SAH组相比,干预组脑含水量(t=75.67,P0.01)及p38 MAPK的mRNA水平(t=9.43,P0.01)均明显下降,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t=-81.68,P0.01)。免疫组化示SAH组及干预组均有p38MAPK表达,但干预组较SAH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3.37,P0.01)。结论 p38 MAPK在EBI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防治EBI的药物作用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