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荧光造影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神经内镜联合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以了解动脉瘤形态, 观察瘤颈具体位置、与载瘤动脉关系,夹闭动脉瘤后载瘤动脉有无狭窄、夹闭不全以及动脉瘤...  相似文献   
2.
马义辉  周杰  荔志云 《医学综述》2014,(24):4450-4452
Wnt信号通路作为多细胞真核生物中的重要信号通路,不仅参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轴突形成等过程,还调控突触发生、突触囊泡循环等生理过程。最近的研究还证实,Wnt信号通路在血管再生、血管重塑和血脑屏障的形成等生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Wnt信号通路在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Wnt信号通路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慢性硬膜下血肿会导致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引流管的使用取决于医师的个人习惯。术后使用引流管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预后的影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针对这个问题,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长达三年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提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使用引流管可以显著地降低复发率和六个月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颅内破裂感染性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例颅内破裂感染性动脉瘤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经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后3个月复查DSA,均出现复发,经血管内治疗后,1例半年复查DSA未见复发;另1例电话随访未出现相关症状,GOS评分均为5分,未出现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等并发症。结论 颅内感染性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脑动脉瘤,早期诊断具有挑战性,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最佳治疗方法仍无同意意见,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根鞘囊肿,又称Tarlov囊肿,发生脊神经周围间隙,可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我科于2013年收治1例多发、巨大颈胸段囊肿,极为罕见,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外伤致胸痛、胸闷3月,加重7天就诊。查体:患者右眼睑下垂,胸段脊柱侧弯后凸畸形,全身多处皮下包快(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双肺部听诊可闻及散在湿罗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结果:胸部CT示:①T2-5平面椎管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215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1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术后复查CT、MRI评估出血性和缺血性并发症。结果 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16例(7.4%),出血性并发症14例(6.5%)。术前血小板聚集率≤15%的病人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11.8%)较血小板聚集率>15%的病人(3.1%)明显增高(P<0.05)。而血小板聚集率与缺血性并发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降低了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缺血风险,并且使术前血小板聚集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而术前血小板聚集率过低可能是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当血小板聚集率≤15%时,需警惕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植物人到底有没有意识?传统的观念认为,植物人对外界刺激能产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如咳嗽、喷嚏、打哈欠等,但机体已没有意识、知觉、思维等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而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人仍然有残存的意识。而且,研究人员借助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首次实现了与一名植物人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孤啡肽在脑损伤后的表达明显升高,本研究通过特异性阻断孤啡肽受体(opioid-receptor-like receptor,ORL-1),观察对受损神经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用孤啡肽受体特异性阻断剂([Nphe1]-NC(1-13)-NH2,Nphe)阻断孤啡肽受体,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钙离子水平测定,研究Nphe对机械性损伤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MTT法测定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12 h细胞存活率显示:单纯损伤组细胞存活率为46%±4%,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不同剂量Nphe(30、300、1 200 nM)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6%±5%、67%±7%、72%±8%,与单纯损伤组存活率46%±4%相比差异显著(P<0.05)。LDH活性检测提示损伤后12 h和48 h,Nphe干预组LDH活性与损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12 h,Nphe能够降低损伤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P<0.05)。结论 ORL-1的特异性拮抗剂Nphe能够减少机械性损伤后继发性神经元损害,对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扩展性颅内血肿(chronic expanding intracerebral hematoma,CEICH)临床、影像、病理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术前有不同程度误诊的CEICH 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文3例分别因头痛伴恶心、呕吐,颅外伤术后间断低热、言语不清及肢体无力,记忆力减退、右侧肢体无力入院。术前分别误诊为星形细胞瘤、脑脓肿和肺癌脑转移,均行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CEICH临床罕见,误诊率高。提高对其认识、积极进行相关医技检查及注重临床经验积累等可减少CEICH误诊。  相似文献   
10.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修饰属于真核基因表达中翻译后的加工过程,类似泛素化,其结果也是在修饰蛋白C端Gly残基和底物蛋白Lys的ε-氨基之间形成一个异肽键。该过程参与了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如调控转录因子转录活性、参与维持基因组完整性和DNA修复、调节蛋白的核浆转运、调节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细胞膜部分离子通道活性、调控细胞周期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UMO修饰(或称SUMO化)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它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凋亡,从而对损伤后的神经元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